工匠精神培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路径研究

2021-12-23 00:51崔永杰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年12期
关键词:思政课工匠精神高职院校

崔永杰

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有待提高。宏观上,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掌握核心技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微观上,需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特别是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思政课教学中培育工匠精神,让高职院校学生树立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理念。这就需要建立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联动机制,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为国家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思政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12-0018-02

在课程思政体系中,从文化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实习实训入手,利用现有课程资源有计划、有目的地培育工匠文化。同时,充分利用思政课的资源优势,挖掘有关工匠素材,开展工匠精神的教育,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和保障机制,充分发挥专业课、专业实习实训及其他聯动机制的育人功能,实现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有机融合。

一、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调联动作用

(一)在思政课程中发掘工匠精神的资源,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

第一,充分发掘思政资源,体现价值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首先要有意识地培育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理念和习惯。教师在课前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发布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关注、了解国家产业政策和本地区产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思考本专业、本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及对人才的需求。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最近的社会热点事件,筛选提炼一批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案例,发掘案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分析人物案例所蕴含的思想性、道德性、人文性和价值性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剖析案例,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在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升华[1]。

第二,创设课堂教育情境,感知工匠精神。环境的熏陶对人的成长成才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良好的育人氛围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注重良好的思想文化情境和氛围的营造,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课堂主题情境,增加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强情感共鸣。同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和网络平台,搜集和筛选各地区、各高职院校典型的工匠案例,创建经典工匠案例情境,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主题,组织学生在课前、课中围绕案例中的问题开展讨论、探究和演讲,激发和强化学生的探知动力,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具体和生动,达成育人目标。

第三,运用互联网新媒体手段,展现当代工匠的风采。在当前互联网时代,网上有海量的课程和视频资源,教师需要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筛选、剪辑处理,然后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在线上或是课堂上向学生展现各行各业的著名工匠和劳动模范,让学生学习他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和伟大精神。通过这样的纪录片播放和学习,使学生对工匠产生敬佩之心,以工匠和劳模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品德和技能。

(二)加强专业课的思政内涵建设,弘扬工匠文化

第一,以专业知识传授为基础,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根据不同专业课的特点,在知识讲授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备课工作,从专业课教学内容中提炼相关思政元素,深入发掘具有丰富思政内涵的素材,并结合社会大环境和时事热点进行讲解,为专业课思政内涵建设提供形式多样、内涵充实、各具特色的资源载体,从而建立课程思政体系,使思想政治教育和工匠精神的内容能够不断地渗透到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2]。

第二,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培育学生的工匠素养。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变为高质量发展,特别是美国发起的对华贸易战和科技战,对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持续关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区域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政策,了解最新的行业标准和职位的胜任条件,并与专业课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做到专业课教育目标与思政课目标在课程内容上的有机衔接和融合,注重学生科学思维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培养高职学生自我管理、团队合作、创新改造、分析并解决问题等核心职业能力,从而塑造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

(三)建立健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调联动机制

第一,充分发掘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课教师队伍、学工团委的各自优势,使三股力量形成一个合作团队。思政课教师的优势是有扎实的思政理论知识,能够结合现实情况,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教育。专业课教师有着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经验,能够获得学生的高度认可,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实际操作技能,奠定工匠精神的能力基础。学工团委等学生管理部门时刻关注学生日常思想动态,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形成育人氛围。三者需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3]。

第二,构建定期化、常态化全程联动新机制。高职院校相关部门统一协调,从议程提出、目标设定、方案决策、执行过程和结果评估等各方面将配合内容落到实处。专业课教师在进行集体备课、课后反思、实习操作环节中要加强与思政课教师的合作交流,弥补理论知识的短板;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要利用自身扎实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在学生日常思政课实践和校园大思政主题的活动中多与学工团委合作,为学生开设团课、党课,参加学生社团的建设指导以及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业课教师、学工团委工作人员可以走进思政课教师的课堂,积极参加思政课教学实践和教师培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二、加强学习和培训,建设一支具有工匠精神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第一,思政课教师需要加强自我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教学素养。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参考标准,要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首先需要教师具有工匠精神。思政课教师根据工匠精神标准, 结合自身情况对标找差,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高职院校可以成立一些学习探究小组,或是组织沙龙活动,为思政课教师提供学术研讨的机会和空间,在探讨中相互借鉴与学习,共同提高。

第二,在当前大数据背景下,思政课教师需要加强网络学习,提高驾驭网络平台和网络技术的能力,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授课。思政课教师需要熟练掌握常规的视频剪辑制作方法,对网络平台上的海量资源进行筛选整合,使其变为思政课资源。同时,借助常用的网络学习平台,如超星学习通、雨课堂、腾讯会议等,进行线上授课、发布课程作业和任务、上传教学素材和教学重难点,还可以进行线上直播教学。

第三,拓宽思政课教师来源渠道,吸引更多一线优秀技术人员或专家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設需要打破传统单一模式,借鉴国内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聘用各行各业中优秀的技术人员和专家作为兼职教师, 通过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更深入地理解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增强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效果。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

工匠文化是产生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的文化。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单纯依靠课堂理论宣讲和灌输是不够的,一方面,思政课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敬畏工匠、崇尚工匠的氛围中感受工匠文化、学习工匠精神,比如可以邀请优秀的企业人才和工匠代表,为学生进行演讲,增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在工匠精神氛围的熏陶下,学生主动规范自身行为,以工匠精神的要求提升自己的素养[4]。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带领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和生产实践中寻访工匠代表,了解他们的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高职院校需要积极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以及校企合作交流,设置固定的实践教学实训周。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工厂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制度,感受不同企业内在文化,提升其职业素养。此外,教师可以通过本校优秀毕业生的典型案例开展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是思政课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本校优秀毕业生的成功事迹、优秀毕业生访谈、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等方式开展。

在高职院校中大力培育工匠精神,需要构建完整、科学的思政课工匠精神培育模式,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联动作用,探索科学合理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和职业观,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让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中蔚然成风,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必备素养,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孙建东,卢毛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视野下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策略[J].滨州职业学院通讯,2019(Z2):87.

[2]邵亮.浅析在中职思政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有效性途径[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3):114.

[3]崔春静.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路径探析[J].才智,2020(2):92.

[4]冯莎莎.高职大学生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的融合培养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2):101-102.

编辑∕陈晶

猜你喜欢
思政课工匠精神高职院校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