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2021-12-23 12:09雷萍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7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小学高年级教学策略

雷萍

摘要: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样教学方法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阅读课堂中,改善过去沉闷的语文阅读课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充分认识到学生强化其阅读能力对其综合素养的推促意义,教师要能够在较长的语文学习时间中,引领学生把握阅读的技巧与方法,让学生在培育其良好的阅读习惯过程中,得到自我阅读素养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7-261

引言

语文学科作为汉语学习的基础性学科,其对学生的知识素养提升以及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及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已经成为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其能更好地推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更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思维,从而有利于汉语的传播和应用,也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应用。对于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全过程需要进行更为有效的分析,及时地发现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效的解决,以此来推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发展。

一、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现状

(一)学生的阅读兴趣较低

在信息社会,小学生有多种途径阅读,如图书馆、书店、手机等,但随着网络游戏、电视娱乐节目等越来越普遍,小学生的课余时间不断被其占据,进而减少了其阅读时间,降低了其阅读兴趣,对其语文水平的提升有阻碍作用。同时,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还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多数时间都用在题海练习中,教师也将教学目标转移到考试成绩,小学生无法有效地进行语文阅读。

(二)阅读过程缺乏有效指导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所具有的各项技能都是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发展而来,阅读技能也是如此。如果只是将文本直接“丢”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思考、去领悟,不采取任何指导性措施,不进行任何阅读方法的指导,那么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读书只能是“浮光掠影”,几乎不能从文字中获得任何有用的知识,也很难在读书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阅读技能,这也是不少阅读课流于形式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积极创设教学情境

大多数课文都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积极创设情境,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激发其阅读欲望。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抛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促使小学生深入思考,研究阅读内容,从而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少年闰土》一课时,可以创设情境:两个学生扮演很久不见的好朋友,他们见面时会聊什么,心里的感受是怎样的呢?在学生扮演后,教师再提问:文中所说的猹、稻鸡、角鸡、鹁鸪等动物分别是什么样子的?你认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哪些句子能体现“我”激动的心情?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能深入思考文中的字、词、句,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小学高年级学生不但思维活跃,而且性格开朗,比较喜爱互动性强的活动,所以,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可让小学生全面参与到学习中,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活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紧紧围绕课文的中心思想及细节等,引导小学生由浅入深地分析问题、发散思维,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保证阅读质量。

(二)关注群文阅读,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比如,教师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教师可以充分考虑到其他与草原相关的教学文章,然后在完成本课教学之后,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学情等方面,给学生推荐其他的阅读材料和书籍,让学生在阅读群文材料的过程中,对其中不同的草原风光有所了解,让学生对同样写草原但却反映不同的情感内涵等有充分地了解认知,然后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欣赏多媒体中的草原图,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呈现中去拓展延伸学习,对草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认识。又如,教师在教学《忆读书》一课时,要能够针对作者冰心对自己阅读往事的思考,去探讨她对读书的观点看法,整篇文章所聊的主题内容是“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书确定“书香伴我行”的阅读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搜集相应的书籍进行阅读,然后在开展主题活动中,引领学生把握正确且科学的阅读方法,培育学生正确的阅读意识后,教师还可以关注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在群文阅读过程中有效提升综合素养。

(三)加强阅读方法与解题思路的融合

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文章阅读方法,形成自身的答题方法之外,还需要引导学生更好地将阅读方法与解题思路相融合,提高自身的閱读分数。很多阅读文章都是基于一定的行文思路而展开的,只有更好地理清各类文章的行文思路,才能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自身的思路,搭配上良好的阅读方法,更加有效地推动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的提升。在阅读思路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梳理文章线索,通过文章行文思路,将文章总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方便后续的理解和把握。在梳理完成之后,需要引导学生更好地抓住关键语句,形成自身阅读的敏感性,以关键语句为主体,总结整个文章的特点,以此来形成更好的逻辑性,为后续的理解奠定更为有效的基础。

结束语

统而言之,在阅读课中还有更多的“路”等待着教师去探索。教师也应当紧跟时代脉搏,以学生为主体,努力钻研,将阅读课真正变成对学生有益,能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课程。

参考文献

[1]王春菲.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实用性策略分析[J].教书育人,2021(13):24-25.

[2]马书芬.探究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1.

[3]陆静.对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的探讨[J].课外语文,2021(09):70-71.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小学高年级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