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对策

2021-12-23 12:09林钦霖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7期
关键词:提高对策课堂提问有效性

林钦霖

摘要:“提问”是教学活动中使用最频繁的一种的教学方法,也是师生互动的最主要形式,是师生之间联系的纽带,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有效的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引起学生更深入的思考,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课堂教学的紧凑和活跃。尤其是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就更显其重要性。因此,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高效性得以实现的保障,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基于此,本文章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对策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提高对策

中图分类号:A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7-311

引言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需要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采取提问教学的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控制,对教学进度进行把控。课堂提问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数学课程提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提问环节过于形式主义

提问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同时也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这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是一个能够拉近距离、增加沟通交流的机会。但是,目前的普遍现象是很多数学教师将提问环节的设置看作课堂中一个必要的形式环节。因此,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提问环节也就结束了,并没有根据问题回答的对错与学生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很多学生给出错误答案后,教师仅仅简单纠正,并没有为学生讲解正确的解题思路。

(二)教师缺乏“候答”的耐心

问题提出后,教师往往忽视这段“候答”的时间。部分教师由于课堂教学时间限制,往往急于求成缺乏耐心,无法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尤其是对于一些学习能力中等偏后的学生,很难参与到主动积极的思考问题的层次上来。如果学生答不上来,此时教师便急急忙忙讲出答案,把知识硬塞给学生。结果,提问不仅没有起到效果,而且无形中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学生的思维懒惰。这样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习潜能是没有价值的。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对策

(一)有指向性地进行提问

对于《三位数退位减法》一课的教学来说,教师根据之前已知的条件:童话书100本,古诗书100本,儿童识字书300本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这些题目中可以获得哪些有效的信息。这种问题就是典型的毫无目标性和指向性的提问,学生并不明确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什么,问题太过于笼统,导致学生的思维无法集中在一个点,这个问题的提出不利于推动课程的进程,也不利于学生具体掌握知识。真正的提问方式是教师应该明确地提问:拿走5本童话书,拿走4本古诗书,拿走10本儿童识字书之后,哪一个类别的书留下得最多?通过这种具体的提问,让学生能够明确教师的提问目的,有指向性地进行思考,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二)培养学生提问意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问题素养和提问意识,教师可以借助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情境问题的引导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情境教学需要教师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思考和想象,在思考中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获得数学技能。例如,在教学“圆形的周长和面积”时,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视频为学生展示了涵涵的奶奶从乡下带来一只鸡,并将这只鸡放在一个椭圆形肚子和圆形上盖的竹筐中,但是涵涵不小心将圆形上盖弄丢了,这时涵涵决定自己做一个盖子,现在所有材料都准备好了,但是涵涵却不知道如何下手了。如果你是涵涵,你会怎么做呢?情境创设后,教师要引发学生思考,我们要做圆形盖子需要什么条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分支问题,从而在提问和解答问题中完成对圆形周长和面积知识的学习。

(三)留足候答时间

所谓“候答时间”主要是指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后应停顿,留给学生思考问题和组织答案的时间。著名心理学家韦伦指出,课堂提问的候答时间与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度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当教师给学生留下的候答时间为1秒左右时,学生很难对问题做出回答,而当教师留给学生的候答时间延长到3至5秒或者时间更长时,会有很多学生参与问题回答,并有很多学生给出正确的答案。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在提问后应充分依据问题的难度给学生留出合理的候答时间,以确保学生能有相应的时间对问题进行思考。例如,在讲解“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笔者充分考虑到班级学生对加法较为擅长而对减法比较生疏的学情现状,因此设置了两个问题:(1)987+19=(本题预留5秒候答时间)(2)453-146=(本题预留7秒候答时间)。教师通过对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预留不同的候答时间,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较为充足的思考时间,确保了提问的有效性。

(四)课堂提问要有“深度”

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而言的,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我们十分强调深度学习的发生,认为学生们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深度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深度提问,让有深度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习过程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建构的转化。

结束语

提问作为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是目前小学数学教育中重要的教学方式。随着新课改的落实,强调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的能力,教师通过提问能够很好地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学会在问题中探究答案,在高质量的提问中进行数学学习,继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翠玲.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J].新课程,2020(48):94.

[2]王家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对策[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9):49.

[3]李晓斐.浅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8):71-72.

猜你喜欢
提高对策课堂提问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