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21-12-23 12:09王龙妹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7期
关键词:提高自主学习小学

王龙妹

摘要: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学习潜能和强烈的学习愿望因此,教师要尊重、爱护每一名学生,要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把自主学习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7-317

引言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态度。在教学目标的调控之下和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及教学目标进行学习。自主学习也是学生的一种能力及学习策略。从学习过程来看,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自我设计、管理、调节、检测及评价等的过程.因此,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具有很大的实践价值.

一、自主学习的概念和意义

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满堂灌”、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比较常见,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能明白知识间的联系,也不能理解问题的答案。如果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即有能力去探究知识、解决问题,就会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的学习方式很有效果。因此,教师要尽力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统一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那些无法跟上学习进度的学生,会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可以让学生合理把握自学进度,有序安排学习计划,体会自主学习的乐趣。教师要确信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潜能,而教师的职责就是要挖掘学生的潜能。

二、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优化教学导入方式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学生年龄较小,教师需要以兴趣为切入点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形成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始环节,课堂导入活动的效果对课堂教学质量有关键影响,对学生整节课的学习积极性也有较大影响.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丰富导入活动的形式,善于创新,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目前来看,教学导入的优化策略主要如下.

(二)指导学生预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预习,接着抓住学生的数学思维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大小、认知规律等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教学内容,引导他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去寻找新的知识,直到他们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学离不开教师的指点,但教师的提示必须有所保留,要把握好度,慢慢地“由扶到放”,让学生自己找出自主学习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以日常生活为基础,创设教学情境

要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这样不仅能把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用的生活案例有很多。例如在教学“折扣问题”时,教师可以让一部分学生扮演营业员,让另一部分学生扮演顾客,让他们在讨价还价中理解打折的含义;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参与摸球、摸牌等游戏,让他们感受“可能性”的含义,然后让学生理解事件發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

(四)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我们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是要求学生独立解决所有的问题。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让他们树立团队精神,当个人遇到问题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来解决。交流合作不仅能发挥集体的智慧,还能提高个体的自学能力。

合作交流的形式有很多,最常见的是小组讨论,这种形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容易实现。但在每次小组讨论之前,每个学生应该经历独立思考的过程,对数学问题有自己的理解和基本的解决思路。这样,小组成员在讨论时,既可以发现别人与自己的不同见解,又能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课堂一旦具备良好的小组讨论氛围,就能形成良性循环,学生就会对学习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只要讨论有助于理解问题,就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借助情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新课程教育体系的要求之下,教师需要有意识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及趣味性,重视教学内容的真实性与合理性,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抽象画的教学方式创设情境.在生活情境的支持下,教师可以从学生熟知的环境、事物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将生活当中的一些现象抽象为数学知识,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提高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在开展教学活动前,教师需要制订尽可能详尽的授课计划,将教学问题的设置与处理巧妙穿插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任课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所设计的教学情境、教学问题能够充分体现当堂的重难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同时,应结合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与规律,尽可能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觉得数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并不遥远,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教育工作者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在数学教育中,教师要提高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视,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及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对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按照学生的身心特征开展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强化整体教学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袁波.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C.教师教育论坛(第七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专题资料汇编.2019.

2.张爱珍.解读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文渊(小学版),2019(7):681.

猜你喜欢
提高自主学习小学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