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耕文化传播引领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

2021-12-23 12:39吴礼涛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7期
关键词:农耕文化劳动教育小学生

吴礼涛

摘要:农耕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呈多元化趋势,学生们在充斥着各种信息的环境中,却对农耕文化的了解知之甚少,再加上现在的孩子在家中几乎都是掌中宝,严重缺少了劳动意识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所以将教育回归生活的思想为基础,把农耕文化融入进小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学习农耕文化所包含的精神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本文将主要分析农耕文化传播引领小学生劳动教育。

关键词:农耕文化;小学生;劳动教育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7-459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一些学校逐渐忽视了对学生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其中尤其是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缺少劳动意识缺少,出现了部分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情况。就现阶段发展而言,教师应积极指引学生们节约粮食、尊重劳动以及热爱劳动,以此更好的把农耕文化传承下去,促使其全面发展。

一、建立教育生态园

学校方面应以传承农耕文化为教学目标,全面借助现有资源,可在校园内空闲的区域创建温室大棚种植体验园等,并且学校也应开展毕业林等植树活动。在建设生态园的过程中,需激起每一位学生的兴趣,使其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不管是翻地还是浇水,总会有一个环节是学生们能够加入进来的,生态校园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二、舉办农耕文化博物馆

随着我国经济速度的加快,有很多祖辈们留下来的农具逐渐流失,甚至处在农村的学生也会对这些物件逐渐陌生。因此,学校方面应积极组织师生、家长一起找寻各种农具,再做好标注说明,并在陈列室张贴古诗或者农耕时的图画等等。就以我们湄潭县的茅贡米进行举例,其色泽光亮、晶莹饱满,可谓是米中精品,再配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一古诗,促使每一位学生的素养得到提高。学校需要把教育活动和农耕文化合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教育每位学生都应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同时还要学习祖辈、感恩父母,进而实现牢记历史的目标。称粮食用的升角斗、木质纺线车等,这些逐渐被淡忘的古老农具,都是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教材,充分展现出了传统习俗等农耕文化的全景图[1]。

三、有机融合教育教学

我们都知道,农耕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学校可紧紧围绕农耕文化,开发校本教材,把农耕文化和教育教学科学合理的结合在一起,并贯穿于学校活动中。教师在开展实践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为学生们详细讲解蔬菜的分类、以及种植技术等等。学生们通过学习,掌握到生命生长的过程,感悟到不管是什么样的生命都不容易,从而敬爱生命,热爱大自然。并且掌握到人体内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养成不挑食、不浪费事物的正确习惯,这样就会真正达成将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目标。在余下时间,学生们还可以把种养殖的情况,详细的记录下来,写出自己的感想,从而更加热爱自然环境,切实掌握到相关技术。若是想充分的将理论和实践,合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学校方面还可以邀请当地的专家等,开展演讲大会。再科学计划活动,让学生们直接参与进来。进行除草、浇水等,等到成熟期后,进行采摘,学生们可以在这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进行农业生产的劳累,以此更好的对学生们进行,关于珍惜粮食的教育活动。此外,学生经过采摘,享受到在收获时的喜悦,培养其热爱劳动的精神。

四、增强学生核心素养

学校把农耕文化融入进学科教学中,效果异常明显。据相关人员调查研究显示,目前学生会对传统文化有着十足的兴趣,在激起学生们学习兴趣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更深层次的掌握到中国传统文化,以此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素养。此外,指引学生们积极参与农耕劳动,把实践和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理论和实际相融合,在巩固已学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亲近自然的趣味,感受劳动的艰辛,理解父母的劳累。此外,还可以定期带领学生们采摘果实,让他们感受一下劳动的乐趣,享受收获劳动果实的喜悦。通过经常性农耕文化体验和实践锻炼,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知识视野,产生了兴趣,还使得他们逐渐形成了责任意识。通过对种养殖技术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们的写作水平逐渐提高,愈来愈有深度;美术教学中,学生们在进行写生的时候也有了场地,用自己的笔勾勒出自然的美[2]。

五、提高了学校、师生、家长之间的联系

通过农耕文化,学生们逐渐热爱了劳动,学习责备,,感恩父母,以此对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记忆。此外,还可让家长也加入进劳动中,学校可在每年开展共值一棵树的活动,通过亲子共值活动,在加深亲子感情的过程中,还可以使家长们更深层次的认识到教育学生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对学校和教师多了认可,进而实现拉进驾校关系的目标。

结束语:

总的来说,将农耕文化渗入到教育教学中,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们形成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的品质,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创新实践的能力,使其在做中学、做中思,在实践当中得到知识,更好的传承农耕文化。

参考文献

[1]董金龙.农耕文化融入农业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研究——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2):90-92.

[2]周霞,耿重.大思政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建设与实践研究——以农耕文化课程为例[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2):35-38.

猜你喜欢
农耕文化劳动教育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从农业谚语看壮泰民族的传统农耕文化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民间美术是本我的放逐和情感的宣泄图式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