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家庭教育思想研究

2021-12-23 13:11文蕊瑞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7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传承

摘要: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内容主要包括修身养性;勉励读书;治学谦虚;勤俭持家这些内容。当代的家庭教育问题突出,应该学习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培养善良健全的人格为目标,汲取流传下来的传统优秀文化。

关键词:曾国藩家书;传承 ;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7-477

从古至今,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达官贵人,难盛三代。但是历史上曾国藩家族却世代兴盛。其中原因,不得不说到曾国藩世代相传的家庭教育思想。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给亲人所写的家书之中。《曾国藩家书》是一本宝贵的书信集。这本书信集蕴含着做人之道、持家之道、家族兴盛的人生智慧。近1500封家书具有极其有力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平淡中蕴含着深刻涵义,这使得《曾国藩家书》得以世代流传。

一、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渊源

第一,曾国藩思想来源于传统文化,以儒家学说为核心,融众家之精华。曾国藩从小就在家庭中耳濡目染,诵读颖悟,入书塾读书也是非常刻苦认真,才智过人,他对经、史、子、集广泛涉猎,多处求学,先后求学于涟滨书院及岳麓书院。从其求学历程中,可以看到曾国藩一直以来对传统文化的研习精深。曾国藩终生推崇儒学思想,信奉并传扬孔孟的仁、义、礼、智、信,其中忠、仁、孝的思想是曾国藩家教思想重要部分。从他给长子所写的家书:“余生平略涉儒先之书,见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而要以不忮不求为重。”[1]616可以看出,曾国藩把这条基本要求,郑而重之地作为家训,首先“不忮不求”,是精英教育的基本要求。对普通人,曾国藩很了解人性,实际上没这么高的要求。其次,精英教育的目的,在前现代社会,就是做官。再次,曾国藩在家训中提出的这个要求,既是怎样做一个好人,更是怎样做一个好的精英,为之后怎样做一个好官打基础。但是曾氏对儒家学说并不是全部吸收和接纳,他在传承过程中进行创新,融合实践提出自己的见解。

第二,重视家风的传承发扬。曾国藩在继承曾家重视传承家风的基础上不断继发扬它,然后形成自己的家庭教育思想传承给后人。这里不得不说到曾国藩的祖辈。曾国藩的高祖以勤劳致富,他的祖父告诫子孙“勤俭持家,注重家风,薪火相承”。他曾祖父也受其影响,一辈子勤俭持家。使家族兴旺,他要求家人谨行八件事:早起、扫地、祭祀、亲邻、读书、种菜、饲鱼、养猪;良好的家世铸造出曾国藩优良的品质,曾国藩不仅继承了先辈传承下来的优良家训,而且把家训归结为八个字——“早扫考宝书蔬鱼猪”这八个字也成为家族流传下来的治家宝典。

二、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一,注重品德修养。曾国藩十分注重修身养性,以儒家思想来修正自己的品格,不仅每日三省悟身,也教育子女学习古贤智者,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和品行。曾国藩向子女们提出了四个要求:“一曰慎独则心泰;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1]一是人在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才能在为人处事时泰然自若,二是对万事万物都保持着一颗敬畏之心才会使得自己身心强壮,三是有着一颗慈悲之心才会使相处的人身心愉悦,四是辛勤劳作才会让神明受益。

第二,勉励读书治学。曾氏家族十分重视读书的重要性。曾国藩认为腹有诗书气自华,他鼓励孩子们努力读书,希望他们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曾国藩给年仅九岁的小儿子写信说让他好好学习,惟学习才能成为真君子。他的家书中多次提出自己的学习观念“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若不能发奋自主,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1]8。意思是,要有学习的决心,不为外界的环境所动,不管学习场所的好坏,也不管你是在做什么,只要有学习的决心和求知的欲望,你就能读进去书,反之,要是没有学习的心,就算坐在教堂里上课也是没有作用,白白费时间。

第三,倡导虚心治学。曾国藩十分注重子女学习的态度。他告诫子女“吾人为学,最要虚心”曾国藩虽才华出众,但他十分谦虚,在和子弟研习过程中,他也总是反思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从来不会自夸自擂。在皖南生死攸关之际,他仍然坚持给子侄写信强调治学态度要“谦勤”信里这样说:“谦者骄之反也,勤者佚之反也,骄奢淫逸四字,惟首尾二字尤宜切戒”[1]184。曾国藩说尤其需要注意“骄”和“佚“,戒娇戒奢,保持谦虚谨慎和朴素大方,用刻苦努力战胜骄傲安逸。

第四,勤俭持家的思想培育。曾国藩认为勤劳节俭是一个家族得以持续发展的必然因素。曾国藩给他儿子写信:“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1]332做官的人家,由节俭到奢侈容易,但是奢侈返回到节俭就很难。你年纪轻轻,一定不能养成虚荣懒惰的坏习惯,无论属于社会的哪个阶层,无论家族大还是小,只要你勤苦俭约就会新旺,但是骄奢懒怠,就会落个衰败的下场。曾国藩在信中告诫儿子:“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1]430他谨小细微地教导两个儿子,作为官宦子弟必须要勤俭节约,如果养成不好的习惯,沾染富贵习性,就难以有所成就。曾氏对女儿的要求也同样严格。他告诫女儿不要太注重服饰装扮,衣服不要过多,也不要过于华丽,要简朴一点。而且有超出他那个年代财产不流传给子孙的远见卓识。他认为子孙后代有能力也用不着自己的财产,要是子孙后代没出息,留下财产也没用,还是会败光的。

第五,总结祖训。曾国藩把祖传家训归结为八个字:书蔬鱼猪、早扫考宝[1]191。

这八个字虽然看起来非常的简单朴实,但是细细品研,可以感悟到这几个字不仅包含物质上的保证,还强调了精深层面的富足。曾国藩是一个十分注重生活细节的人,在他的眼里,生活无小事,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也反映这个人的生活习性以及个人品格。曾国藩从自己的祖辈吸取經验,总结祖训,传承给后人。虽然他离世已久,但是他的思想却被世代相传,子孙后代大有建树,曾家就是凭着这注重细节的精神兴隆长盛。

参考文献

[1]曾国藩家书[M].中国华侨出版社,1994.

[2]王淑珍.浅析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渊源[J].许昌学院学报,2007(6).

[3]严俊杰,黄正泉.浅析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J]船山学刊,2007(4).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0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媒体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话语转换研究》(MKS2011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文蕊瑞(1997—),女,云南文山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李曦(1972-),女,江西吉安人,副教授,硕士,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传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