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情境设计 建设素养课堂

2021-12-24 08:54江苏李昌明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1年4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情境

江苏 李昌明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明确指出,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从情境设计视角看,有的教学情境存在问题,不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不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生素养的提升。通过化大为小,融入自我;化虚为实,立足生活;化知为智,链接问题等情境优化方法,能够更好地彰显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特色与优势。

一、化大为小,融入自我,让情境有“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情境理当“有情”,有情才能激趣,才能启思,才能铸魂。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性质与目标决定了教材内容的理论性与思想性较强,抽象宏观的政策制度、体制机制、规律道理等较多,如何将这些抽象的宏观的学科内容融入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并让学生入心入脑,是我们一线思想政治教师必须积极面对和深入思考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价值与价值观”时,一位教师创设了如下教学情境:“一位老人、一辆三轮车、35 万元捐款、300多名贫困学生……从1987年开始,白芳礼多年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直到他93 岁。”接着老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白芳礼老人的人生有价值吗?他的事迹对我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何启发?”这个取材于“感动中国”的情境应该说是比较典型的,学生也很容易得出“老人的人生是有价值的,我们应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结论。这个情境也很好地印证了书本知识的合理性,但“人的价值及其实现”等深刻的哲理,还没有走近和唤醒学生,没有真正发挥情境的探究和育人价值。

另一位老师同样以上述情境为主,只不过他架设了一个“小支架”,把电视上贴了“标签”的爷爷的事迹,转化成同学们自己爷爷的事迹。先让同学们想一想自己的爷爷有哪些事迹令人感动,和白爷爷相比自己爷爷的人生是否有价值?自己的爷爷同学们最熟悉,也最有情,但白爷爷已经“感动中国”,他的人生当然有价值,自己的爷爷很普通,还真的没有什么“价值”。真情境、真问题、真困惑,老师让同学们再探究“人的价值”的内涵及评价标准,在弄懂悟透的基础上,再来回望自己爷爷的事迹,许多同学甚至感动落泪。小时候是爷爷不惧严冬酷暑送自己上学,是爷爷不甘落后的精神让全家不断获得前行动力,是爷爷行正做端的高标准引领塑造了良好家风……爷爷的人生是有价值的!爷爷身上真善美的种子将成为全家代代相传的精神基因,激励我们为家庭、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高起点,低落点,化宏大为细微,让情境中有“我”,让情境中有“事”,在“小我”和“小事”中让情境触碰学生的情感兴奋点,直抵学生心灵深处,从而最大限度地链接和强化学生的同理心,唤醒学生主人翁意识,使学生在真情体验、深层探究和深刻反思中实现深度学习。“眼睛向下,捕捉学生真情感;思想向上,把握时代主旋律。”这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情境设计的核心要义和黄金法则。

二、化虚为实,立足生活,让情境有“根”

“实施议题教学的关键在于有效整合真实性情境、发展性任务、多元的意义协商与创造性应用等多种环节或元素。”有的教师为了渲染思想政治课的生动性,将教学情境的价值和影响随意拔高放大,故事“杜撰”,情节“造假”,使教学效果大大弱化、虚化。引导学生求真、向善、育美是思想政治学科重要价值追求,真实是议题式教学情境设计的前提和底线。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在于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只有将宏观的学科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世界融通起来的教学情境,才能走进学生内心,学生才能真信、真学、真行。

例如,将牛奶倒掉是上世纪“大萧条”时的标志性事件,我们在学生时代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为什么资本家不是低价出售而是把牛奶白白地倒掉?我们认为这在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是为了印证结论强加进书本的假事件,所以一直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观点将信将疑。而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书本里的这一幕在美国重演,威斯康辛、宾夕法利亚、密歇根等州,陆续出现将牛奶倒入池塘、农田、下水道等现象。针对这一真实社会现象,教师立即整合相关材料,设计成供同学们探究的教学情境,引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美国出现一边倒牛奶,一边买不到牛奶的现象?”“美国的生产‘过剩’能够有效解决吗?”真实的事件,有趣的问题,值得真思考,值得真探究。通过对这一既有生活温度,又能体现理论高度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入透析,同学们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必然性就有了深刻的理解和理性的认同。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就是学生正确运用学科内容,自主应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生活真实情境的能力与素养的培育。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中不能为了情境的“多彩”,而舍弃教学的“真实”,不论是“现实失真”,还是“逻辑失真”,都会造成教学情境与生活本源、素养目标、学科内容等相脱节。“议题式教学强调让学生基于真实情境,通过‘议’,建构学科知识,形成正确价值取向,并迁移应用提升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立足于真实生活,服务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将课程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经验优化融合到真实教学情境的设计中,才能真正发挥情境的育人功能,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真正落到实处。

三、化知为智,链接问题,让情境有“理”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为教学目标的落实服务,要为提升学生学科素养服务。教学情境应该是有“情”之“境”,更应该是有“理”之“境”。在一些教师的课堂上,教学情境的功能仅停留在对学生的感官刺激上,只追求情境表面的光鲜与教学过程的热闹,重视了“情趣”,忽视了“理趣”,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让课堂成为学生“明理”的地方。

遵循认识秩序,搭建思维支架,明确学习任务,开展丰富活动,推动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要求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和有效的问题设计与明确的任务安排相融通,要基于真实情境建构,设计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和具体明确的学习任务,要让学生通过建构教学情境,实现明理悟道,化知为智,化智为行,从而实现提升学科素养的教学目标。

在一些采用议题式教学的课堂上,知识处理呈现出“浅表化、碎片化、无我化”等现象,没有做到据“理”而“议”,议得没“条理”,更没有“道理”,因此学生“不懂理”“不明理”,更不会“邀理入心”“依理而行”。“把‘人’放在课堂的中央,用知识照亮人生,启迪人生,丰富人生,引领人生,让知识成为学生成长的指导方案。”核心素养时代必须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主动探究“学理”,明白“道理”。

一位教师在教学“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时,设计了“如何在事物的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这个核心议题。然后以“天问一号”的成功发射为核心情境,设计了“巡天之问:探寻宇宙运动的奥秘;应天而变:把握运动的规律;天人合一: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三个活动任务。情理交融,“情”深“理”厚,真实的情境,有趣的问题,多彩的活动,学生被深深吸引,议得投入,议得深刻。最后老师在深“情”厚“议”的教学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所处的国际环境,引导学生思考“面对百年未遇之大变局,我们应为祖国的腾飞贡献什么?”使服务祖国,奉献社会的目标潜移默化地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心灵深处。

四、化乱为序,优化结构,让情境有“力”

在开展议题式教学的实践中,有些课堂教学的情境如同天空中飘来的一朵闲云,零散、随意、无序、无力。没有围绕“核心议题”,找准适切“话题”,没有把情境线、知识线、活动线、评价线有序编织,形成教学主题鲜明、过程逻辑清晰、结构层次优化、整体有力的主题情境。主体化教学情境好比是一根主干上开出不同的花朵,只有主干不蔓不枝,遒劲有力,才能开出硕大艳丽的花朵。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围绕育人主题,整合生活资源,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设计了“立足时代,关注生活—放飞梦想之源;坚定信念,内化体验—滋养梦想之韵;主流引领,聚集能量—坚守梦想之魂;艰苦奋斗,奋发有为—实现梦想之基”四个有探究引力、生命活力、思维张力,能够聚拢“指头”,握成“拳头”,形成强大的教学冲击力的情境。

五、化静为动,丰富活动,让情境有“效”

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性质必然要求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为学习活动的展开服务,要通过系列化、结构化情境设计,将学科内容通过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呈现出来。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情境的设计仍以教师为中心,为教师单向传授知识服务,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完全处于静止状态,学生的思维没有被激活,学生的热情没有被点燃。情境既要让学生入“境”,又要让学生离“静”,让学生通过情境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高阶学习活动。

例如,一位教师在带领同学们复习“多变的价格”时,设计了这样的情境:“为了应对油价暴跌的‘黑天鹅’事件,北京时间2020 年4 月13 日,石油输出国组织达成2020 年第一个石油减产协议,预计五六月份每天减产原油970 万桶。这也是该组织成立以来达成的最大的减产协议。请同学们分析协议达成后国际油价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这一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一下子激发了同学们的探究热情,但让全体同学大跌眼镜的是,绝大多数同学的分析都与事实相反。按照书本原理,供应减少,价格上升,但事实上,在协议达成第二天,油价反而暴跌,4 月20 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更是罕见跌入负值。理论与实践“脱节”,知识与生活“分离”,根源何在?如何解释?同学们内心的挑战欲望被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在学生认知冲突的基础上,又以“低油价对生产生活有利和低油价对生产生活不利”为辩题,让全班同学开展辩论活动,面对真问题、真困惑,同学们的探究热情是无法阻挡的。

“说到底教学的本质就是一种服务,即服务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服务于学生生命增值的需求。”日常教学中,一些课堂也创设了情境,设计了问题,但学生就是不愿活动,主要原因是我们的问题情境远离学生生活,低估和矮化了学生的活动能力,不能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欲望与热情。上面的问题情境源自生活,贴近学生,富有挑战性和探究价值,同学们通过深层次探究学习活动,重新建构了自己的知识体系。最终明白,协议达成后油价之所以继续下跌,主要是由于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未来预期下行严重,从整体和长期来看,对原油的需求量减少,再加上协议不具备法律约束力,所以出现了与同学们的判断相反的情况。油价下跌,到底有利还是不利,需要辩证看待,从短期看对消费者有利,对减轻企业负担有利,对石油进口国有利;相反则不利。另外,低油价也不利于环境保护和新能源行业的创新发展。这种将学科素养的培育和学科知识的教学融于生活化、结构化且思辨性、实践性俱佳的教学情境中的课堂教学,引导了学生在主动参与、互动探究的活动型课堂中构建知识体系,提升素养。

六、化智为德,启志导行,让情境有“魂”

“从育人价值来说,议题式教学的所有设计,最终都要服务于最根本的育人目标。”思想政治课堂应该成为价值引领的舞台。坚守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永恒价值追求。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情境应是有“情”之“境”,更应是“入心”之“境”,“导行”之“境”。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将议题探究与真正能够让学生感动、感谢、感恩的情境融合起来,使学生如临其境,入境生情,动情明理,崇德力行,才能体现情境的素养意义和育人价值,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在学习“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时,笔者创设了一个实践性教学情境,把泗阳县驰援武汉抗“疫”的两位党员医疗队员:任静、刘晓庆请到思想政治学科的课堂。两位最美“逆行者”,给同学们讲述了在武汉70 多天的抗“疫”故事,分享了她们经历的惊心动魄,目睹的生离死别,创造的人间奇迹……激励她们全身心投入抗“疫”战斗、忘我工作的除了医生的责任,人民的期盼,更有党员的初心与使命!课后同学们纷纷向最美抗“疫”英雄献上鲜花,并得到签名留念。

在进行设计教学时,教师只有将议题与有趣味、有情感、有深度、有温度的情境融合,才能碰撞出情感火花,产生心灵共鸣,才能启智见行,促进知行合一。一堂思想政治课,终身无限情!熟悉的人,真实的事,这堂将抗“疫”精神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的思想政治课直指学生内心,使同学们收获了特殊的人生体验和非凡的精神洗礼。党员先锋,榜样无声,行胜于言,同学们在感动与震撼、铭记与仰望中,将拳拳爱国之心、殷殷报国之志自觉转化为锵锵爱国之行。本节思想政治课有利于激励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关注身心健康、探索科技奥秘、热心公益事业,将小我融入大我,养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内在自觉,形成正确的时代价值取向。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情境
【学科新书导览】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强化家庭教育 提升家长素养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