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应用型大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阶段性特征
——基于对教师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

2021-12-24 12:10杨尽玲王香玉阎贺静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1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职称

杨尽玲 王香玉 阎贺静

(1.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2.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食品科技学院 河北·昌黎 066600)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师资队伍的建设成为各高校的重点工作。尤其是应用型大学的出现,给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但长期以来,多数本科高校更加重视学术型师资的培养,忽视了技能实践型教师的培养,出现了与社会需求人才培养脱节的现象。因此,应用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成为应用型大学发展的关键所在。

1 应用型大学“双师型”教师定位

应用型大学是以实践应用性为重点,其高校教师的定位自然要符合院校定位,即所谓的的双师型。目前,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解释更多的是双职称型。双职称型为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同时还需要取得另一职称。但这种对双职称型的解释,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区。例如,单纯定义持有双证者即为双师型,但如果教师所持有的证书与自己所授课程(或专业方向)不一致是双师型吗?再如,一些证书完全是通过理论知识的考试而获取的,缺乏实践性,这是双师型吗?因此,对双师型教师的定义,还需要加入双能的要求,即除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之外还应具备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即双师双能型教师。

2 应用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阶段性特征分析

2.1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为了全面了解河北省应用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明确今后的建设方向,本文借鉴相关文献及研究问卷,自编调查问卷《应用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调查问卷》,面向河北省应用型大学教师队伍展开调研。本次调研随机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4份,有效率为95%。

2.2 应用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阶段性特征分析

2.2.1 职称结构特征

从表1可以看出,河北省应用大学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呈现“中间高两端低”的倒U型结构。其中拥有中级职称的教师与拥有副高职称教师比例相当,分别占33%以上。而初级和正高级职称比例分别占16.67%。对比2018年副高职称教师比例31.9%和正高比例14%[1],显示出近几年河北省高级职称人数是不断攀升的,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体现各应用型大学对教师职称提升的重视。但从事应用型大学教育的高水平教师数量仍需不断扩充。

表1:教师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及教龄分布情况

2.2.2 学历结构特征

从上述表1可以看出,在河北省应用大学教师队伍中,硕士学历占主导,博士比例仅占19.3%。而传统老牌高校基本已实现专任教师全员博士化[2],相较之下河北省应用型大学博士教师比例偏低。

2.2.3 教龄结构特征

从上述表1可见,在教龄方面,拥有1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占比56.14%。表明河北省各应用型大学教师的任教经历比较丰富。低教龄教师占比34.21%,可以反映出部分年轻或者新任教教师的成长速度很快,是师资队伍建设重要培养对象。

2.2.4 素质要求特征

对于应用型大学“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要求,80%以上的受访教师表示应当需要国家专业(行业)资格证书(非教师资格证)。合计70%以上受访教师认为,双师型教师应当熟悉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体系和职业素质,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企业人才结构、专业人才需求状况,能够以企业发展及人才需求为依据,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进行准确描述,即注重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要求与岗位需求的对接。

2.2.5 相关培训认知特征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培训,78.95%的教师表示非常愿意参加,但选择培训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将近半数受访教师倾向于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同时进行的培训项目。同时,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关于“双师”培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培训内容与教师成长需求不完全匹配。

2.2.6 所在高校建设特征

根据调研可知,目前河北省各应用型大学对于“双师型”教师遴选主要依据双证书(教师资格证书+行业技能证书),学校比较支持教师考取行业资格证书,但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经费、实验和设施的投入方面表现一般;对于“双师型”教师在考核办法上导向性不强;职称评审方面具体举措较少。

2.2.7 综合评价特征

为深入挖掘应用型大学教师的发展要素,将应用型大学教师素质分为27种要素,并按重要程度依次分为“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重要”“不重要”和“非常不重要”5个等级来获取教师对各要素重要性的总体判断。通过要素重要性排序可发现,受访教师普遍认可的非常重要的要素是师德素养、责任心、公平公正、积极进取、关爱学生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是教师应具有的综合素质中的统帅和灵魂。其次是课堂教学能力、课程改革能力、教学理念先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了解行业前沿动态和科研能力水平等专业素质。而对于企业行业背景、学历学位和行业影响力等因素并不十分看重,由此说明从教师自我认知的角度,“实力”因素要重于经历和文凭等“背景”因素。

3 关于应用型大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结合当前应用型大学师资队伍发展基础,需要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界定应用型大学教师核心概念的问题。目前各高校及教师自身对应用型大学“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认知方面存在偏差,认为所谓的“双师型”教师即拥有“双证书”的教师,而在本文上述内容“应用型大学教师定位”中已提出,所谓“双师型”教师,不仅需要拥有相关证书,同时必须具备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同时也能进行实践技能指导的“双能力”。

第二,构建应用型大学教师培训机制的问题。目前河北省应用型大学师资培训的主要内容集中在理论而非真正接触实际工作,教师培训与企业事业没有实现无缝对接;另外,在培训方面“一刀切”,没有真正实现专业区别,没有需求调研,从而导致培训安排与教师发展需求不对接,所以达不到培训的真正目的。

第三,完善应用型大学教师评价体系的问题。目前各高校对教师评价不一,并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评价体系。在具体实操中也是各自有所侧重,就导致高校教师的发展参差不齐,发展目标导向不明确等系列问题,对于应用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形成阻力。

第四,提高应用型大学双师型师资待遇的问题。受到历史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更倾向于学术型大学,导致应用型大学的师资建设受到影响。而往往应用型师资需要较强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践能力,此类师资待遇也应提高,以此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发展为“双师型教师”。

第五,拓宽应用型大学师资队伍的招聘渠道。应用型大学培养的人才往往需要到生产一线工作,所以作为应用型大学的教师更应该对一线技术了如指掌。因此,将应用型大学师资的招聘仅限于校招和同行猎聘等途径,则不利于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因此,校方可以拓宽招聘渠道,到企业一线招聘高级技能型人才,既可以减轻校内教师负担,学生也能学到一些生产技术。

总之,我省虽然在应用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教育发达地区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不能完全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应用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因此,我省应用型大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职称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职称
职称评审实现了“两大转变”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