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县域科研引擎 助力教育内涵生长

2021-12-28 08:56刘少莲
辽宁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开题县域课题

刘少莲

(桓仁满族自治县教师进修学校)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强调,教研工作要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引领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深入研究学生学习和成长规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基础教育科研工作具有专业引领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作用。围绕教育科研工作的初心和使命——“科研兴校、科研强师、科研育人”这些基准点,结合县域教育特点和教学实际,立足“知行合一”及“真、实、新”的工作思路,我们从县域教育理念、科研管理和内涵发展来践行和思考桓仁的科研工作。

一、教育科研知行化

教育科研站在教育智慧的制高点,用教育实践去验证教育理想和教育规律,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和最大化。

(一)践行“用身体做课题”理念

教育的本质在于知识和文化的传承,在于精神和价值观的传播;教育是一项“慢”的艺术,是一种“做”的科学,是一次“行”的分享。教育课题研究的本质之一是体验,体验是教师和学生生命发展的主要方式。科研部抓住教育科学研究的本质和属性,克服课题研究功利化和形式化的倾向,提出“用身体做课题”的科研管理理念,通过多种途径,加强课题研究和督导。

(二)履行“后疫情”时期的科研管理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停工不停研、开拓线上研究和实施网络办公,保障了科研管理服务工作的正常运行,同时给科研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考。2020年4 月,省教育学会线上直播开题,科研部研训员和课题组成员共同参与,分享开题交流所带来的收获。5 月,开展2020 年度省教育学会课题理论学习直播交流会。6月,科研部通过微课直播的形式进行在研课题结题的通识培训,各种数据采集快捷、回听方便,培训效果较为理想。

二、科研管理课题化

基于科研工作的特点和桓仁教育的实际,科研部站在科研管理的高度上服务县域教育教学工作,立项省规划课题“县域师校科研管理效能提升策略的研究”,用课题研究的视角从事科研管理。

(一)做实科研课题研究

为使县域内的教育科研管理能真正落地,我们秉承“实”字理念——真心实意做科研、真抓实干促科研、真情实感悟科研。一是积极组织县域较高级别的课题开题会。如省市级别的开题会,引领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和思路,为县域成功立项课题组的研究铺平道路,扫清障碍。二是举办学习研究交流会。如“2016 年度市级规划课题阶段交流会”“2017 年度省学会课题文献学习交流会”等。三是注重科研工作的管理和反思。针对县域科研管理欠规范、教师科研素养低、缺乏研究技术等问题,我们从小处、细致处入手,做好研究管理工作。考虑到县级立项的教师多是第一次参加课题研究,而且大多是年轻教师,这个研究群体对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和了解,科研部每次开展立项评审都落到实处,不但体现评审的结果,又能作出评审的总结反馈,供县域基层校的领导与教师学习和反思课题研究的技术思路。

(二)创新科研培训形式

科研部遵循“按需所培”的原则,开展多元化系列培训,选择接地气、智慧化、层次化和实效性等培训方式。一是数字化培训。科研部顺应信息社会形势,遵循“智能、全新、便捷”的科研培训理念,供基层校科研知识学习和研究者借鉴,解决基层校的领导和教师工作忙、脱不开身外出学习的窘境,实现科研培训全员化,从而提升科研部管理的效能,加速县域教师科研素养提升的进程。二是服务式培训。为让基层校领导和教师普及科研知识,提升科研素养,科研部深入基层校为教师送“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培训,既解决县域教师科研领域业务能力,又促进教师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提升。三是阶梯式培训。为促进县域科研管理效能提升,科研部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采取专家引领、外出给养、以赛促训、网络共享等培训形式,使县域各级科研管理和一线教师的科研能力大幅度提升。包括“普及科研知识、提升领导管理效能——‘十三五’新聘任领导培训”“市第二届小课题成果展示大赛”“全县幼儿园园长的科研专题培训”,还进行了“开题论证和立项论证的区别”“市级小课题开题报告格式”“科研课题如何进行文献研究”等网络知识培训。

三、教育发展内涵化

利用科研的思维方式精准定位、精心谋划,县域教育的发展逐步向高效化和特色化迈进。

(一)构建多样化教学模式

几年来,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倾情投入下,各学校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根本,构建了多种符合校本实际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东山中学的“337 高效课堂”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验小学的“3H 高效课堂”模式,即和谐、合作、和悦,操作模式为“五环”教学流程——明确目标、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点拨提升、检测反馈,体现了“以人为本,自主探究”的新课标理念,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沙尖子学校的“以标定学,以学定导”模式,以“目标导学—尝试交流—合作解难—运用提升—梳理思考”为教学流程。实验中学的“五学”课堂教学模式,以“课改”为切入点,以抓“课堂”和“活动”为主线,形成“激学、独学、合学、导学、做学”的“五学”课堂教学模式。

各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体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开放的教学风格、多元的教学成果。我县“区域课改”经验获得全国区域教育改革创新成果奖;实验小学、东山中学、北关小学、沙尖子学校、东关小学、西园小学、西江中学等7 所学校被评为辽宁省基础教育课改示范校;东山中学、华尖子学校被评为辽宁省基础教育课改基地校。

(二)打造特色化校园文化

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助推器。各学校抓住科研这一有力杠杆,不断学习、研究和提炼,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

桓仁第一中学打造校本课程特色化,开设高中生人生规划校本课程,包括四个方面——人生规划、职业规划、专业规划和学习规划,兼顾中、长、短规划目标。实验小学的“求真教育”秉承了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思想。沙尖子学校的“沙石文化”,学生参与石景的采集、组装、管理、文学创作等活动,培养了审美能力和生态观。东山中学的“经典诵读”,通过每日十分钟“清晨诵读”方式,加强学生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培养。

此外,西江中学的“水韵德育”、雅河小学的“雅和文化”、西园小学的“幸福教育”、东关小学的“君子教育”、铧尖子学校的“自然教育”等都各具特色,涌现出一大批文明学校、文明班级、文明教师和文明学生。东关小学、西江中学先后被评为“教育系统家长学校省级示范校”。

猜你喜欢
开题县域课题
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话语的历史建构与实践研究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我校举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历代北疆纪行文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开题论证会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我的微课题研究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中国世界史学科建设七十年研讨会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报告会顺利举行
擦亮初心: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