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班“娃娃家”游戏之策略研究

2021-12-28 08:56
辽宁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袋鼠娃娃小班

孙 琦

(浙江省衢州市教工幼儿园)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游戏是儿童生来就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幼儿的游戏中蕴藏着其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机。角色扮演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类型之一,它能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

以“娃娃家”游戏作为小班幼儿主要区域活动,在我园实际教学活动中开展已久,并深受幼儿的喜爱。在深入观察了小班“娃娃家”游戏活动后,我们发现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娃娃家”游戏环境过于单调,“娃娃家”游戏材料投放的不合理,“娃娃家”游戏与教学主题不一致,“娃娃家”游戏指导不及时,等等。究其原因,教师缺乏对小班幼儿“娃娃家”游戏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的系统性组织与创设。因此,针对上述所出现的现象,从小班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出发,对如何优化小班“娃娃家”游戏,可采取以下策略。

一、营造温馨的游戏环境

由于“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最喜爱的游戏区域之一,因此,为了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每个班级可根据幼儿人数多创设几个“娃娃家”。同时,营造温馨的“娃娃家”游戏环境,让环境与幼儿相互作用,再现幼儿的生活情景,激发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其创造性地投入到游戏中。

(一)布局多样

创设温馨的“娃娃家”环境,合理利用空间,巧妙规划格局,让小“家”变得用处大。活动室内若创设多个“娃娃家”,每个“娃娃家”的格局应不同。例如:可以设置成其中一个“娃娃家”是以卧室为主的,里面的主要布局是靠墙的一面有漂亮的“窗帘”,一张小床,一个柜子,一个公主小帐篷等;另一个“娃娃家”以客厅为主的,里面放有小沙发、小茶几、电话等;还可以创设成以厨房为主的,里面主要放有油烟机、煤气灶、餐桌、椅子等。这样不同的“娃娃家“布局,可以吸引着不同孩子的需求,幼儿不会因为每天在同样的空间内游戏而感到厌倦。

(二)色调统一

小班的幼儿喜欢颜色鲜艳、形象可爱的物品,所以在创设小班“娃娃家”时,我们可以利用幼儿喜爱的颜色来装饰。比如:用粉色和黄色的纱巾来做“娃娃家”的窗帘;用带有动物形象的包装纸来包“娃娃家”的柜子;用粉红或者粉蓝的花布来当桌布和被子等。为了让每个“娃娃家”看去整体风格一致,每个“娃娃家”的颜色选择应统一,卧室可以粉色调为主,客厅可以蓝色调为主,厨房、餐厅可以绿色、黄色为主。

二、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

教育家陈鹤琴认为:“我们要重视选择各种适宜孩子的玩具,并把玩具作为教育孩子促进认识、发展想象、锻炼身体、培养高尚的道德行为的一种手段。”基于此,在投放“娃娃家”材料时,教师要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到以下三点。

(一)材料比例要适合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专注力不够,材料种类投放的过多,会使孩子不能专注于某项活动,他们会不断地更换手中的玩具。同时,由于小班幼儿的交往特点,与同伴互动较少,分享、合作能力较弱,常常会出现争抢同一个玩具的情形。因此,在投放材料时,种类不要过多,但是每个种类的数量要足够多。例如:投放的毛绒玩具,每个“娃娃家”至少5个;厨房的锅碗瓢盆每种至少5个以上,足够供每个进区的幼儿操作。

(二)材料操作性要强

小班幼儿的学习是通过直观的经验获得的,他们喜欢形象逼真、操作性强的游戏材料。如果提供的材料全部是成品玩具,幼儿无需自己动手操作,那么反复几次他们便会觉得没意思。如果投放的材料中,有部分是半成品,可以让幼儿动手做一做,无疑可以让幼儿的学习更有兴趣,如在开展“闹元宵”主题教学活动中,在“娃娃家”投放了太空泥,幼儿会用太空泥搓汤圆。这样一来,既可以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要吃汤圆的,也能使他们在动手搓汤圆中获得游戏的快乐。

(三)材料投放要层层递进

经过一段时间的游玩,幼儿对游戏材料会失去兴趣,所以教师需要定期投放新的材料,激发幼儿继续游戏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使游戏内容更加丰富,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可根据幼儿现有的游戏水平,逐步对“娃娃家”的卧室增添梳妆台、化妆用品;为厨房逐步添加调味品、烧烤架、微波炉等。

三、开展主题性游戏活动

“娃娃家”是建立在幼儿生活经验基础上,但又高于幼儿的真实生活,从而促进其发展的游戏。作为教师,如何有效的促进游戏的深入开展?这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原有生活经验,将主题教学内容有效地渗透到游戏中,引导幼儿深入游戏情节,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一)创设与主题教学相一致游戏情境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创设的内容不仅是各种玩具简单的堆积,而应围绕主题设定。

在小班主题教学活动“过年”中,教师可将新年元素渗透到“娃娃家”中。开展“过年”这个主题活动中,通过课堂上的学习经验,让幼儿了解到人们对于这个传统佳节是怎样迎接的,会做些什么。教师可在“娃娃家”的“门”上贴上“福”字;在“窗户”贴上窗花等,营造一种要过年的喜庆氛围。如此一来,幼儿便会有目的围绕过新年去展开游戏情节,为“娃娃家”中的宝宝穿上新衣服、准备一桌年夜饭、为自己的“家”挂上灯笼等。

(二)提供主题教学相关的游戏素材

在主题教学活动“过生日”中,幼儿通过平时的生活经验知道过生日要吃生日蛋糕,这是他们喜欢的,也是最直观的理解。那么,通过课堂教学,还能启发幼儿更多经验,如生日可以邀请好朋友一起分享快乐;生日可以互送祝福和礼物等。因此,在“娃娃家”中,教师可以提供蛋糕玩具、礼物盒子、生日贺卡等。有了这些游戏素材,当幼儿进入“娃娃家”后,会自主的围绕“过生日”这个主题开展游戏,从而达到活动目的。

四、实施多种形式的游戏指导

为了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经验,每一次的指导都非常重要。小班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教师应怎样介入指导,既不会影响到幼儿正常游戏,同时可以推进幼儿的游戏水平?

(一)运用追问,推动思维

【案例1】“小兔乖乖”主题教学活动

这一天,我们在开展区域游戏时,诺诺抱来一只小兔子毛绒玩具,对着爱爱说:“我的兔宝宝肚子饿了,要吃东西。”爱爱刚要把手中的鸡翅喂给小兔子吃时,我便上前问:“兔宝宝最喜欢吃什么呀?”爱爱说:“小兔子最喜欢吃青菜和萝卜了,可是我这里没有萝卜,这串青菜还是烧烤呢,小兔子能吃吗?”诺诺说:“烧烤青菜,小兔子吃了,一定会肚子疼的,这可怎么办呢?”这时,爱爱看到餐桌上用太空泥做的面包,于是她马上拿来了太空泥说:“我们可以为小兔子做些萝卜和青菜呀!”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作为“娃娃家”中的角色,就某一个游戏情境,向幼儿提出问题,充分挖掘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幼儿互动中,其实是与幼儿产生共鸣,这样一来,既可以了解到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又可以推进幼儿进行思考。

(二)深入角色,自然引导

【案例2】袋鼠宝宝找妈妈

一次游戏中,有个小朋友拿着袋鼠宝宝左顾右盼。于是,我走上前,对着袋鼠宝宝问:“袋鼠宝宝,你是不是找不到妈妈了?”这个小朋友告诉我:“是的,袋鼠妈妈不见了,我在帮他找妈妈呢。”我继续追问:“找不到妈妈怎么办呢?”她告诉我:“可以找警察叔叔。”我故意巡视了一下周围,说:“可是这会儿没有警察叔叔,我们还可以请谁帮忙呢?”这时,旁边的另一位小朋友说:“可以找阿姨帮忙。”“现在,我就是好心阿姨,我带你去找吧。”我接着说。最后,我们在娃娃家的角落里看到了袋鼠妈妈,我还引导该幼儿对于帮助自己的人应该说什么。她开心地说了声:“谢谢。”然后,把小袋鼠装进了袋鼠妈妈的口袋里。

小班年龄段的幼儿喜欢亲近大人,愿意与教师一起游戏。因此教师客串某一角色,能更好的推进游戏发展。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时,教师可借助角色及时引导,或在交流分享中进一步引申,能更好地吸引幼儿的专注力。

五、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评价环节在整个游戏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可以帮助幼儿整理游戏中零散的经验,提出遇到的困难,分享解决问题的经验。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评价环节时间不宜过长,评价形式可灵活多样化。

(一)照片视频回顾

在游戏中,教师可以通过拍照片或视频的方式将幼儿的某一瞬间拍下来。评价环节时,通过播放照片,引导幼儿自己介绍照片中的情况。如果是遇到了困难,可以引发大家一起探讨,共同想出解决的办法,更好地挖掘游戏中蕴含的教育潜能。

(二)语言回顾

幼儿玩过游戏后,会生成许多谈话题材,此时教师可用启发性的提问方式帮助他们回忆,鼓励他们在同伴面前表达复述,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同时让幼儿尽情地分享游戏带来的情感体验。

经过一段时间的有效改进,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的水平更高了。游戏时,更专注于游戏情境,同伴之间的交往更频繁了,角色定位更明确了。“娃娃家”之间以及“娃娃家”与别的区域之间还时常出现互动:宝宝生病了,妈妈带着宝宝去“医院”看病;爸爸推着小推车带着宝宝去做客,这种自发性的游戏场景时常发生。通过创设“娃娃家”游戏活动,使角色游戏达到小班年龄段应有的水平。

猜你喜欢
袋鼠娃娃小班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袋鼠
我自己可以做
袋鼠
三个娃娃一台戏
简易娃娃床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蹦蹦跳跳的袋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