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背景下区域游戏环境的优化探究

2021-12-28 18:34福建省厦门市秀德幼儿园蔡艺婷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1年3期
关键词:创设区域环境

福建省厦门市秀德幼儿园 蔡艺婷

据笔者观察发现,目前幼儿园主题背景下区域环境的创设普遍存在目标不明确、忽视核心经验、课程环境与区域剥离、缺乏互动参与性等问题。于是,我对“花儿朵朵”主题背景下区域游戏展开了行动研究,并聚焦区域核心经验,总结出区域环境的优化策略:合理规划,创设富有教育价值的物质环境;积极主动,营造宽松自主的心理环境;对照目标,投放适宜有效的区域材料;多元评价,呈现动态科学的评价方式,让幼儿在良好的区域环境中积极与材料互动,从而提升各方面的学习能力,获得愉悦的游戏体验。

※ 主题活动和区域游戏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主题活动与区域游戏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游戏的发展离不开主题活动的引领,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离不开区域游戏的推动,二者有机整合,为幼儿营造一个整体性的游戏环境。主题活动的开展首先要追溯到主题来源:在小班第一学期“波斯菊小花园”自然角的探究过程中,幼儿对花朵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数一数认识了波斯菊的花色、形状、大小、味道、花瓣数量不尽相同;同时幼儿将探究兴趣延伸到幼儿园里各种各样的花,他们希望了解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在春暖花开的新学期,“花儿朵朵”主题活动便应运而生。

主题活动的开展推进了区域环境的创设,根据主题课程分支,师幼共同创设了“花儿朵朵开”“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大自然里的花”“向阳花开”“四季的花”“蝴蝶找花”等环境版面。环境创设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调动幼儿与主题环境积极互动;区域活动不断丰富着主题环境创设,墙面、柜背、廊道等每一处角落都彰显着教育价值;同时区域环境又反作用于主题课程,成为幼儿的第三任老师。主题活动和区域游戏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二者合理有效的互动发挥了其最大的教育价值,从而全面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

※ 聚焦区域核心经验,优化区域游戏环境

㈠合理规划,创设富有教育价值的物质环境

环境是幼儿极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是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积极对话中成长起来的。作为幼儿的第三任老师,富有教育价值的环境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情绪,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各项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互动墙面让环境会说话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儿童的认知发展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的。”在班级主题活动“花儿朵朵”的创设过程中,我们注重幼儿与墙面、桌面、柜面、地面的积极互动,让环境成为隐形的教育资源。例如,在墙面创设“各种各样的花”的情境,并提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美工工具,让幼儿运用剪贴、撕贴、折纸、水粉画、弹珠滚画、捏陶泥等美工技法创作各种各样的花;幼儿自主选用夹子、黏贴、吸磁铁等形式展示作品;可互动的墙面、可替换的作品充分展示了幼儿的自主性,也为幼儿的美工活动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根据主题课程的走向,班级创设了“四季花开”的电视墙面,展示了春夏秋冬四季代表的花卉图片和幼儿运用各种技法创作的四季花卉作品,环境成为隐形的课程,潜移默化地将自然科学知识传递给幼儿;柜背的环境也处处彰显着教育价值——在“向阳花开”的柜背区创设了“可套皮筋”“黏贴花朵”“夹花瓣的向日葵”等游戏情境,幼儿在丰富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充分锻炼了小手操作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2.操作图卡让游戏更自主

陈鹤琴曾指出:“儿童易于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我们可以利用儿童的暗示感受性来影响他们的行为和习惯,在教育上可以取得事半功倍或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花儿朵朵”创意花坊的创设过程中,我们提供了创意作品贴图、折纸步骤图册、手工花步骤台历、剪纸步骤图集等,让幼儿在充分欣赏创意作品的基础上,根据步骤自主选择材料进行创作;在智慧花园投放了“花朵磁性拼图”“七巧板创意造型”“玩转冰棒棍”“木片花造型”等操作图卡,幼儿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发散思维、发挥创意、玩出精彩。

3.隐性提示让摆放更有序

在主题区域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一开始幼儿将操作盘里的材料摆放得杂乱无章,各个区域盘在材料柜中显得混乱无序,桌面游戏现场歪七扭八……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优化整改——对茶叶罐、纸盒、纸卷等废旧材料进行物品收纳、整理;对各盘区域材料进行拍照,并将照片打印粘贴在区域盘和柜子,便于幼儿整理和观察图片;在桌面粘贴框线规范幼儿区域盘的摆放位置;引导地面操作的幼儿利用地面的砖块操作线将操作所需要的地垫摆放整齐。

4.动态优化让游戏更灵动

幼儿是发展的个体,他们的行为出于天性,也因环境而改变。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循流变性的原则不断改动优化,以适应不同阶段幼儿的发展;同时要注重各个活动区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改原有的封闭空间为开放自由的区域,让幼儿的游戏行为更加自由自主。例如孩子们在“巧手花坊”制作的插花作品,可以将它们摆放在户外“花田小憩”,为写生区的幼儿提供创作素材,亦可以摆放在语言区作为桌花装饰,还能装饰娃娃家的餐桌。除此之外,幼儿制作的花发箍、花手链、花皮筋等都可以作为花花的礼物,也可以装饰娃娃……各区域间的融合交流像一股催化剂,点燃了幼儿互动创造、积极操作、同伴交往的智慧,让幼儿获得了更美好、更愉悦的游戏体验。

㈡积极主动,营造宽松自主的心理环境

幼儿是区域游戏创设的主人,在宽松自主、友爱尊重的环境中,幼儿更愿意接受新事物并获得自身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尊重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充分认识到幼儿在区域游戏创设中的主人翁地位,真正实现“幼儿的游戏幼儿做主”!

1.遵循特点,激发兴趣,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儿童敏感的心灵需要呵护,教师应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位儿童,用宽容的胸怀爱护幼儿,为幼儿创造宽松自主、宽容平等、人际互动的心理环境;同时还要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尊重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让每位幼儿都能获得成长和自信;还可以通过音乐、故事等形式倡导积极情绪,唤醒幼儿的游戏情感,以达到共情的心理状态。

2.关注需要,支持推进,构建良好的交往观

倾听幼儿是走进幼儿心灵的金钥匙。在区域游戏环境的优化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树立平等的师幼观,关注幼儿的需要,倾听幼儿的话语,增强幼儿的信心,尊重幼儿的想法和选择,鼓励幼儿积极探索,构建良好的师幼互动交往观念——一个不经意的点赞、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让幼儿备受鼓舞;其次,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引导推进幼儿与同伴的友好互助交往,从而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最后,教师要学会等待,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幼儿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尝试和探索。幼儿是在一个个试错中成长起来的,宽容幼儿的错误,当幼儿成长道路上的支持者和引路人。

㈢对照目标,投放适宜有效的区域材料

主题背景下区域游戏的开展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让各个区域成为一个联动的整体。在目标的设置上,要参照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发展水平、兴趣需要和教育目标等各方面因素,统筹兼顾,注重幼儿的经验和活动延伸,实现整体和部分的有机统一,发挥主体活动的价值最大化;同时,教师应准确把握主题活动与其分支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设立学期目标、月目标、周目标等分层级目标,细化具体,让各个区域材料的投放都能彰显其特有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全面系统地发展。

1.结合主题目标,完善设计思路和区域配置

在区域游戏的创设中要关注和了解儿童的需求,结合主题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获得游戏的无限快乐。

⑴创意花坊:凸显艺术性、互动性。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纸张、纸卷芯、瓶盖、树枝、叶子、鸡蛋托等低结构材料,引导幼儿运用折纸、拓印、捏陶泥、水粉画、弹珠滚画、喷画等技法进行艺术创作。

⑵智慧花园:凸显趣味性、益智性。与环境、课程相结合,发挥一物多玩的趣味性,根据孩子们的游戏兴趣,投放“真花还是假花”“小蜜蜂找花蜜”“蝴蝶找花”“花要插几朵”“花儿拼拼乐”“花朵拼一拼”“小花排排队”“数数花有几朵”等游戏素材,让孩子们在动手动脑中发散思维、提升经验。

⑶巧手坊:凸显情境性、游戏性。结合主题创设富有情境的游戏材料,投放泡花茶、葵花籽儿、开心花园、花蕊编织、插花、夹花瓣、花朵发箍、发夹、皮筋等材料,让孩子们在夹、串、编织、套、卷、抓、捏等过程中锻炼小手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

⑷花花的家:凸显生活化。通过给娃娃换尿布、穿衣服、洗澡、检查身体、泡奶粉等重现生活经验,在和娃娃的互动游戏中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⑸花园书屋:选用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和阅读兴趣的与“花”相关的主题绘本,幼儿在宽松舒适的氛围中增加对花的了解;提供手偶、指偶、信封偶等材料供幼儿自由讲述。

⑹花园小筑:创设丰富的花园情境,让幼儿运用花片、大型积塑、万能工匠等进行花朵、树、蝴蝶的拼插;运用纸杯、易拉罐进行花坛的围合叠高;运用麻将席进行石子小路的平铺……在这过程中幼儿逐步提升了建构技能以及规划设计的能力。

⑺花田小憩:通过废旧纸箱、纸袋、花篮等创设故事情境,让幼儿在休闲、惬意的花香氛围中进行艺术写生,在充分感知、欣赏美的基础上进行表现和创作,逐步提升其审美能力。

2.把握核心原则,投放适宜有效的区域材料

适宜有效的材料是优化区域游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游戏既要尊重幼儿的自发自主性,又要让幼儿获得一定的发展、触发其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聚焦各个分区的核心经验,把握核心原则,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提供富有趣味性、情境性、层次性、生活化的区域游戏材料。

例如,根据小班幼儿直观形象思维、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为其设置“花花的家”,让幼儿在穿花项链、帮娃娃洗澡、喂奶粉、洗衣服等趣味操作中提升动手能力;利用主题课程“小蜜蜂采花蜜”“蝴蝶找花”等作为区域游戏的延伸,让幼儿在丰富的游戏情境中深度探索;利用富有层次性的材料让幼儿体验“一物多玩”的乐趣;在“跳一跳,摘桃子”的过程中感受游戏的难度和挑战。家园配合,挖掘自然和生活中的材料,如捡取树叶进行树叶贴画创作,收集木条和木片作为益智区创意拼摆,选择麻将席和鹅卵石建构“小花园”的小路等等,让生活化的材料为区域和主题服务,使得区域游戏更接地气,更富有生活气息。

低结构材料为区域游戏创造了无限可能,幼儿可以使用瓶盖、毛球、冰棒棍在地垫上进行“花儿朵朵”的拼摆,还可以选择纸杯、易拉罐进行“小花园”的主题建构……聚焦区域游戏的核心价值,优化区域材料,使其更贴近幼儿的实际需要,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让幼儿在与材料和环境的积极互动中获得良好的游戏体验。

㈣多元评价,呈现动态科学的评价方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建立多元科学的评价体系,能让教师了解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效调整,有助于区域游戏环境的优化和完善。

1.尊重幼儿,评价内容多元

幼儿作为区域游戏环境创设的核心应当成为评价主体之一。因此,要转变“只评价幼儿作品”的观念,囊括幼儿、教师、区域环境创设、活动指导等多个方面。

2.善于观察,评价方式多元

多元的评价方式能让评价更为客观、有效。通过幼儿自评、师幼互评、幼儿互评、社会评价等多元方式来促进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发展,及时发现游戏过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的策略,以实现区域游戏环境的不断优化。

3.更新调整,评价标准多元

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全面关注幼儿发展的形式,观察、识别并做出积极回应,从静态的评价转换为动态的评价。

主题背景下区域游戏环境的优化离不开富有教育价值的物质环境的创设、宽松自主的心理环境的营造、适宜有效的区域材料的投放以及动态科学评价方式的呈现。不仅如此,幼儿的学习和游戏是动态发展、可持续的过程,幼儿的探究兴趣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改变,教师要及时关注孩子的需要,适时调整,不断更新,让丰富新颖的区域环境对幼儿进行持续刺激,激发幼儿全身心投入,启迪幼儿的心智,点燃幼儿的创意,从而让幼儿在良好的区域环境氛围中与材料积极互动,以提升各方面的学习能力,获得愉悦的游戏体验。

猜你喜欢
创设区域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分割区域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区域发展篇
漫观环境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