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2021-12-28 09:21麦淑云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47期
关键词:预习习惯高年级培养策略

麦淑云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一个重要的理念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建议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能力。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当中,数学课前预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更是小学生良好的习惯开端。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预习习惯是让小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主要途径,在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抽样调查中,六年级92名学生中,有80%的学生不会在课前进行预习,大部分学生没有提前预习的习惯或者预习能力较差,态度马虎,缺乏预习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预习习惯;培养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需要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在小学生学习数学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想法进入数学课堂对于高年级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如何开展课前预习,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预习习惯,显而易见非常重要。

在小学教学中,小学数学课程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小学数学课程跟其他学科相对比显得比较枯燥,教学内容也没有什么色彩,语言方面也不会那么生动、形象。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地预习。因此,在預习前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角度精心设计预习方案,明确分工,给学生思考空间,适度“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还要教会学生学会课前预习,从而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让他们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个方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一、增强预习的意识

小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不是通过一时之间的训练就能够形成的,必须经过反复训练和巩固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要让学生做到这一点,需要家长和教师配合好。《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提出,学生要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数学问题,并会尝试想办法解决,笔者注意到现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材结论性的东西越来越少,问题性的语言越来越多,留给学生的自学空间越来越大,这些优势都有利于学生课前预习。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和连贯性,预习内容是所学新知识的先导,教师把它作为引子,引发学生探究。经过预习活动,学生可以熟悉、掌握一些旧有的知识,初步认识知识的构架,为由旧到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迁移奠定基础。所以,做好预习单的设计尤为重要。

首先,必须先与家长做好沟通,让学生家长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才能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教师要利用家校平台,每天保持联系,例如:通过电话、短信、QQ、微信语音等多种方式及时掌握每个学生完成预习的基本情况。坚持一两个学期,相信预习的人数会明显增多,学生们会将数学预习当作作业的一个重要部分,也能提高数学预习的意识。

其次,在新授课前一天要有意识地给他们布置第二天新课的预习作业。以人教版数学为例,可以布置读懂例题,在总结计算方法的同时将规律找出来;预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完成课后部分练习题,将不懂的、认为比较难的问题标示出来,写在预习本上。刚开始时,教师应明确要求,由浅到深照顾到中等生和后进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可操作的预习单,高年级学生带着任务去预习,自主预习自然水到渠成。在课前提前发给学生,并对学习预习单作必要的解释,让学生知道预习的方法要求和步骤。起初开始预习训练时,可适当降低预习目标,不要定得太高,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方案,才能让中下学生不至于遇难而退。

最后,及时对能够在课前坚持自主预习的学生进行表扬,对没能坚持预习的学生及时提示或批评。每一课设计好的预习单可以采取适当的比赛,从而激发高年级学生的预习兴趣。只有改变学生对数学预习的观念,激发学生自主预习的欲望,数学预习活动才能顺利完成。学生初步建立起数学预习意识,应多加强对数学预习的兴趣培养,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优化预习方法,提高效率

实际上虽然有的学生进行了预习,但通过课堂交流,仍有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没有提高。通过了解,笔者发现学生预习的时间普遍较短,几个钟就能完成任务;学生在预习中普遍缺乏思考,没有达到思想形成的效果。这实际上也反映了他们不会去预习,方法不对。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在数学预习方面要给高年级学生明确指导方法。

在平时数学预习中,要让学生形成习惯,学会数学预习,对将来的数学学习好处很大。

1.细读

要求学生认真读数学书内容,先了解将要学习什么新知识,从数学教材的情境图中发现有哪些数学信息,自己尝试着回答教材中提出的数学问题,一边摸索一边走,从整体上大致了解新知,试读懂教材上的结论,把重要的概念、结论标出来。虽然理解不是很透彻,但大体上知道教师要讲什么。

2.思考

安排学生思考每个例题,并设计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例如,预习小数的乘法知识后,学生感知到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比较是有联系的,具体如下:(1)预习例题时有什么想不明白的地方?(2)要对重点的字眼标注,并写上问题。要留给学生充足的预习时间。通过系列思考,解决小数除法学习中的相关问题,体现、发挥预习功能。

3.练习

在预习练习中,遇到有问题的,学会及时回到例题,抓住关键重点再尝试练习,通过比较,促使学生发现在原始的例题中能找出答案,初步看到预习的效果。特别在进行操作的练习时,要重视学生的实操练习环节,预习时要多动手,这样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反复多次操作练习,从中发现技巧,到课时又能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较集中的问题,及时讲解,在数学课堂中抓住重点、难点。

4.提问

进行预习时,先要求学生在笔记本记下提出的问题,所提问题可以是在上述几个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在预习前先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遇到有疑问的,应把问题在旁边标出来,引发对新问题的思考,学生预知问题的存在,逐步形成有问题就需要解决的意识。

5.操作

对于图形公式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课,课前先针对课内的问题设计给学生动手大胆去尝试操作。例如,通过学具拼折、摆图、画图、量图、剪图等动手活动体验图形的推导公式,放手让学生从生活熟悉的入手操作,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專注力,又能让学生体验整个过程。

三、预习效果评价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是学生学好数学学科必不可少的。在预习中,每个学生能够发现不懂的问题,数学学习在于发现、探索,要学好数学,便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改变学生的“学”,教师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建立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关系,并给予学生展示预习成果的机会。

教师坚持批改学生的预习作业,对不同组别的学生预习情况进行点评;课前,可以让学生提出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各个难点,由教师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预先写在黑板上,再由学生进行集体思考,最后由教师结合实际进行评价;定期展示、点评学生的预习作业,既可让预习成为学生期盼的课室活动,又能树立学习榜样,为缺少预习技巧的学生提供范例,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综合以上方法实践,笔者发现这些方法对学生的预习能力相当有帮助,在使用这些方法后,学生对于预习数学的观念,态度也有了重大的转变。通过数学课前预习,学生在新课学习上明显积极了,在引发学生对新问题思考的同时,各方面能力也能有提高了。

四、结语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数学预习在整个数学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教师讲课要进行备课,小学生上数学课也要提前备学,这就是预习。教师明确对预习方法的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时,初步感知新教材例题,从新授知识中找出疑难点,同时为学习新课知识做好准备。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好预习问题,平时多对学生加强预习指导,让他们懂得怎么去预习,方法正确了,预习习惯就自然养成了。

参考文献:

[1]杨应宜.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J].广西教育,2016(17):2.

[2]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标准(2011版)[S].北京师范大学,2012.

责任编辑  杨  杰

猜你喜欢
预习习惯高年级培养策略
培养初中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研究
探究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数学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