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协同:推进学生混合式学习的发展

2021-12-29 09:49沈月锋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1年33期
关键词:助学线下协同

□沈月锋

2020 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停课不停学”的倡议催生了线上教学的大胆实践。大规模线上教学推动了前所未有的教育变革,在线上课、在线学习、在线辅导、在线批改……网络把学生、教师、家长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实践证明,在线教学虽有待完善,但不得不承认这种教学方式是可行的,它必将推动教育改革向前迈进。

正如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柯孔标副主任所言:“复学后的理想教学组织形式是混合式学习。”[1]确实,混合式学习是未来教育的教育形态,它通过智能化的技术支持线上学习,补充和发展线下学习,“让吃不饱的吃饱,让吃饱的吃好”,使差异化、个性化学习的教育愿景得以实现,让每一个学生得到长足的发展。当然在推进学生混合式学习的发展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实现师生协同、生生协同、家校协同、师师协同,进一步优化混合式学习的效果。

一、师生协同:共学、导学

实行混合式学习须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都将成为学习的“主角”,每个人的学习权利都将受到尊重和理解。教师的学习影响学生的成长,学生的学习也将引导教师的教学产生变革,师生协同发展、共同成长,一起塑造学习样态。

1.共学。当混合式学习的大门打开时,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交相呼应,学生不再是唯唯诺诺的学生,教师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师。在某些时候,学生可能成为教师,教师也可能成为学生。而在学习新事物时,教师和学生将成为同学,“师生共学”成为现实。对此,师生必须共同接受、共同适应信息时代教育变革所带来的身份转变,共同学习各类内容,如需以学习者的身份加入线上学习群。线上学习群可以打破线下传统的班级群,组织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相同学习水平的、相同学习意愿的,跨年级、跨学校的学习群,从而实现分层、分类的个性化学习。

2.导学。首先,教师要积极提供学习资源和相关话题。如在线上学习中,教师可以在建学习群的过程中,基于以教材为主的学习资源,如录播材料、微课内容等,引导学生借助线上网络资源,进行批判性学习,实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同时在线下组织学习交流、合作、互动、探究,实现主题化学习、系列化建构,帮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内化知识,完善知识结构。

其次,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方法导引。混合式学习是线上线下相互交织的学习模式,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自觉自主的学习习惯以及强大的时间管理能力。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方法的导引,使学生拥有混合式学习能力。

最后,教师要在教学中注入真实情感。线上学习隔着屏,连着线,缺少直接接触。对此,教师必须调整好心态,不急于“教会”,而是要带领学生“领会”。通过线下的关心,如交流谈心、书信来往等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情感动力。

二、生生协同:督学、互学

开展混合式学习,必须实行生生协同,构建多样化的学习共同体,由此促进真实有效的合作学习、互动学习。学生通过互相监督、互问互答,互为“导师”,进一步激发学习动力,从而爱上学习、学会学习。

1.督学。督学就是学生间通过相互管理、相互监督,从而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惰性心理,并不能时刻保持自觉,尚未成年的学生更是如此。因此,学生间相互进行监督十分必要。学生在督促管理他人的同时也在警醒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自主学习的意识。督促学习需要人人参与,让每一个个体成为督促者、管理者。如监督学习参与情况、作业提交情况和小结学习情况等。实践证明,有着相同意愿和相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更容易成为学习共同体,更能够相互督促,开展学习。

2.互学。互学是生生协同的关键,其核心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佐藤学所提倡的学习共同体建设强调了合作学习,希望能够构建“相互倾听的关系”与“相互交响的关系”。[2]这个关系在线上线下是互通的,学生在线上可以随时留言、应答,在线下则可以充分交流,完成挑战性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参与其中,观察生生协同的情况及其获得的成果,鼓励学生做到个人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相互解决,从而逐步养成主动归纳、互问互答的习惯。另外,在生生协同的互学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树立自己的竞争目标,以榜样为自身努力的方向,使自身的学习更有动力。

三、家长协同:伴学、助学

家长的自我认识与身份认同是混合式学习推进发展的重要因素。正所谓“有什么样的孩子就有什么样的家庭”。学习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家长的思维将影响孩子的发展,家长的陪伴应成为常态,助力孩子的学习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1.伴学。家长的陪伴能让孩子知道,他并不是一个人在学习。线上学习改变了原来的教育场,从传统的课堂走向了无边界的网络课堂,实现了随时随地学习的目标。因此,家长更需要以陪伴的方式为孩子提供心理的支持。陪伴学习也可以让孩子和父母成为学习合作伙伴,即通过亲子互动实现共同学习,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亲子情感。当然,在陪伴学习的过程中,家长还承担着监督员的职能,以监控孩子的学习行为。如在疫情期间,学生居家学习,家长则当起了监考员,和孩子共同完成线上测试的任务。

2.助学。混合式学习的发展离不开家长的心理支持,最重要的是家长须认识并接受这样的学习形式,改变一直以来认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的看法。通过疫情期间的反馈来看,家长助学已得到广泛的接受和实践。可以说,后疫情时代是提高与巩固家长认识的关键节点,是通向未来学习的着力点。教育工作者应创造机会,使家长助学在线上、线下齐头并进。混合式学习使学习环境产生了许多不确定性。因此,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成了家长助学的重要内容,比如家庭二宝的影响、家庭宠物的影响,等等。当然,硬件支持也是家长需要关注的问题,如家庭网络环境是否通畅?协助拍摄视频、录制音频的设备是否齐全?能否助力搭建展示平台……

四、师师协同:研教、研学

混合式学习必将推动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如产生双师制甚至多师制的教学行为。由此,线下教师将成为助教,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领者。而这也将重新构建教师的教育能力,重塑教师对教法与学法的认识,达到师师协同,共同发展的效果。

1.研教。研教就是研究教法。混合式学习“怎么教”“教什么”等问题需要教师静下心来思考。“哪些内容可以在线上完成”“哪些内容必须在线下进行”……教师须进行安排,像一些读背的知识性内容和书写作业可以在线上完成,而像一些实践性、操作性强的合作互动活动仍需要在线下完成。可见,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安排将成为未来教学研究的重点,且跨学科教师协同,合作整合学习内容也将成为现实。此外,教学工具的选择、资源的呈现方式等都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2.研学。研学就是研究学法。混合式学习中,“学生学得怎么样”“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吗”“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否能够预知”……对于教师来说,混合式学习确实增加了学习管理难度。对此,可评可测的学习工具必不可少。通过测评,教师可以了解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所需要的学习帮助,从而选择、制作高质量的学习视频,有针对性地推送给他们,帮助他们加强学习,真正实现差异化、个性化学习。另外,混合式学习还要注重团队的评价,发挥学生的线上学习共同体功能,形成团队合力,进一步彰显育人价值。

总体而言,混合式学习是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学形态,它借助线上、线下两条通道,允许学生开展个别化学习。如学习的速度、进度、时段等,都由学生自主安排、自我管理。学生真正实现了主动学习。不可否认,混合式学习是未来学习的发展方向。教师、学校、社会、家庭要充分认识到混合式学习的重要性,发挥教育合力。相信经过多元协同,教育技术的融合和教育资源的整合,混合式学习的新样态必将精彩!

猜你喜欢
助学线下协同
2022年4月部分家电线下市场简评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
关爱·帮扶·助学
为助学一诺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