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原因与恢复策略

2021-12-29 13:26余兆敏
关键词:体育训练康复训练部位

余兆敏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文化产业系,福建 福州 350117)

0 引言

体育训练,指的是借助多种体育方式,结合卫生措施与空气、水、阳光等自然力,将身心娱乐、体质强化、保持健康、身体发展当作目标的一项身体活动训练.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大幅提升,人们提高了对体育训练的重视程度,积极通过多种体育训练方法强健体魄、促进身体健康.然而,训练者在体育训练时或多或少会遇到运动损伤的问题,给身体造成了较大的负担,因此,需要及时找出导致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并实施针对性的恢复策略.本文对运动损伤的原因及恢复策略进行研究,以降低运动损伤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升体育训练综合水平.

1 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1.1 肌肉型损伤的主要原因

1.1.1 训练负荷高

大量体育训练研究表明,如果体育训练的运动强度高、运动量大,就会导致训练者出现肌肉损伤[1].训练负荷过高,训练者身体机能会受到影响,甚至会降低原有的身体素质,引起肌体疲劳,过度使用自身肌肉也增加了肌肉损伤的可能.

1.1.2 生理性变化

长期进行体育训练能够使训练者肌肉体积变大,但同时也降低了肌肉周边筋膜弹性;当肌肉运动时,血管面积急速扩张,使血液在肌肉中的流量加速,进一步增大了肌肉的体积,导致肌肉组织缺氧、细胞内环境发生改变,从而产生乳酸;体液顺着毛细血管深入后造成肌肉水肿,肌肉的间隔压力大幅增加,对血液在肌肉中的顺畅循环产生制约;间隔内肌使骨膜受到牵引进而引发各种炎症,使训练者出现疼痛感.

1.2 一般性损伤的主要原因

1.2.1 违背解剖生理学原理

进行体育训练时,如果违背解剖生理学原理,那么便有可能发生运动损伤.在体育训练中人体肩周肌腱与其他组织的相互挤压、摩擦,会使局部组织变得薄弱,一旦受到过多的外力作用,训练者的运动损伤风险便会增加.

1.2.2 人体机能或心理状态不佳

如果人体机能或心理状态不佳,那么体育训练时便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当训练者未集中精力、身体不协调、动作不准确、肌肉疲劳、受伤初愈、休息不够、睡眠不足时,运动损伤出现的几率便会大大增加.与此同时,运动损伤的发生还与训练者的心理状态相关联,若在情绪不高、心情低落的情况下进行体育训练,就会增加运动损伤的几率.除此之外,训练者对体育训练的犹豫心理及胆怯心理都可能导致运动损伤.

1.2.3 准备工作不到位

充分、有效的准备工作是确保体育训练安全的前提和基础.体育训练准备工作能够使训练者的中枢神经受到刺激而保持在兴奋状态中,让身体系统的活动能力有效提高,帮助训练者从正常活动状态转变成紧张活动状态[2].如果准备工作不到位,那么训练者的身体器官、中枢神经便难以协调统一,体育训练时肌肉容易出现伸展不佳、弹性弱、力量小等情况,进而发生运动损伤.

2 运动损伤的恢复策略

2.1 中药恢复

发生运动损伤后,训练者可利用中药进行治疗和养护.中药具备疗效显著、价格经济、治标治本等特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药恢复法治疗运动损伤分为内治药剂法和外治药剂法两种.内治药剂主要有丸药、内丹等,外治药剂主要有外敷药、膏药等.在具体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运动损伤部位的具体状况、损伤程度合理选取中药制剂,并且做好止痛处理和消炎处理,加快训练者运动损伤恢复速度,帮助其更快地回到正常状态.

2.2 运动恢复

运动恢复法主要是对训练者进行康复训练.当训练者发生运动损伤时,利用康复训练可以维持其正常的心脑血管功能,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出现不良变化[3].从恢复原理来看,运动恢复法是通过锻炼和运动来改变肌原蛋白当前含量,使肌肉的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对血清睾酮作出优化和调整,帮助运动损伤部位快速、有效地恢复.

一般来说,针对不同的运动损伤应采取不同的康复训练强度.若训练者出现急性肌肉拉伤,那么应对其进行小强度的康复训练,帮助运动损伤部位逐渐恢复.如果康复训练强度过大,肌肉将会产生适应性变化,肌肉的伸长量、极限长度等改变,即使恢复至健康状态,但是由于骤然增加肌肉刚度弹性,降低肌肉原有弹性,会导致二次运动损伤的风险更大.

不同的康复训练方法也可以发挥不同的运动损伤恢复效果.采用牵张训练能够使训练者拉伤的肌肉尽快恢复;采用跑台训练能够控制内部收缩力,避免肌肉拉伤部位过于收缩而不利于身体恢复.需要注意的是,损伤初期应避免过量运动,原因是过量运动将会使运动损伤恢复效果大打折扣,应尽可能将大部分康复训练内容安排到损伤后期进行,从而使训练者的运动能力尽快恢复.

2.3 物理恢复

运动损伤物理恢复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安全性与实用性,是一种有效的、快速的损伤恢复方式.在各种物理恢复治疗方法中,效果最显著的方法是冷疗法[4].作为使用频率最多的运动损伤物理恢复法之一,冷疗法能够快速降低局部皮肤当前的温度,收缩局部皮肤毛细血管,有效控制出血量,降低中枢神经的敏感程度,从而起到缓解疼痛、止血和消炎等功效.使用冷疗法后,应适当包扎运动损伤处,将受伤的肢体抬高,避免该受伤部位二次出血.现阶段,冷疗法、热疗法都是医学领域的物理疗法.一般情况下,应将冷疗法用于运动损伤恢复,但是部分情况下适合采用热疗法,比如修复运动损伤部位的组织采用红外线照射法,帮助训练者从运动损伤中恢复过来.

2.4 按摩恢复

体育训练过程中,如发生运动损伤,训练者可通过按摩法来治疗和恢复,该方法对人体没有副作用,能够加快运动损伤组织的恢复速度[5].我国很早以前便有借助按摩法对疾病进行治疗的先例.要想正确使用按摩恢复法,必须对身体生理结构有系统的了解,熟悉不同穴位.按摩恢复法对于治疗软组织损伤具有显著的疗效,损伤部位恢复速度较快.整体来看,该恢复方法具有可行性和便利性,适合各个群体学习和使用.按摩恢复法具有一定的方法要求和手法要求,只有按摩到位才能够帮助损伤部分尽快恢复.

3 结语

总而言之,研究运动损伤的恢复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人员应对当前体育训练的概况有一个全面了解,找出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通过合理选择中药恢复、运动恢复、物理恢复、按摩恢复等方法治疗运动损伤,使训练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将运动损伤带来的不利影响大幅降低,提升体育训练综合水平.

猜你喜欢
体育训练康复训练部位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体育训练教学中的平衡发展
高校体育训练中如何培养兴趣探究
体育训练中的兴趣与培养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