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生成探微

2021-12-29 11:40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话语权教育者

罗 珍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维护主流意识形态主导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主流意识形态主导权的具体化、微观化,增强意识形态主导权要牢牢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日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立和维护成为学界研究热点,有学者深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组成结构,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包括内在权力和外在权力”[1]192。有人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主体出发,指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必须“话语有方,维护好话语权利;守土有责,用好话语权力;信师亲道,树立好话语权威”[2]。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体而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其内涵、组成结构的比较多,研究其动态生成的比较少。事实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关键是其生成问题,只有清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生成因子,并沿着生成逻辑“施法”,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得法”而“得效”,提高其话语权。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生成来源

话语权是一种通过“一定的话语机制和话语环境保证话语表达的效果和力量”[3]。故而,话语权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权力”。但这种权力力量不是一种外在制度、规章、规范的简单赋予,更需要话语主体具有表达、设置、传播、运用和创造的能力,来影响和引导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权力生成。 “(话语)权力不应被看作是一种所有权,而应被称为一种战略;它的支配效应不应该被归因于占有,而应归因于调度、计谋、策略、技术、动作。”[4]同时,话语权还是一种“效力”,即“传播出去的信息受到了关注、留下了记忆、改变了态度、导致了个人的或社会的某种行为的变化。”[5]这种效力的产生更多来自话语主体对话语客体需求的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从属于话语权,其话语权来源离不开外在的权利赋予、内在的能力生成和需求满足的效力达成。

(一)因阶级利益而赋予的权利来源

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6]187。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和阶级利益,必定要进行“思想的生产和分配”[6]99,维护自己在思想上也占统治地位。思想政治教育是对社会成员进行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等教育,形成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其政治性、阶级性。因此,维护阶级利益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最根本的生成来源和发展动因。正是源于这种利益需求,统治阶级赋予思想政治教育者一定的身份、权责、制度、资源优势等,保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生成。

(二)因话语主体能力而生成的权力来源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成为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个教育过程是思想信息传播和接收过程。“信息传播是包括信息计量、发送、传递、交换、接受和储存的过程。”[7]这个过程是否有效离不开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息传播能力。这是因为只有思想政治教育者“能”传,才有受教育者的信息“接收”之可能。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生成离不开教育者的话语设置能力、表达能力、传播能力等。这些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各项素质的综合,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生成的直接促进动力。

(三)因话语内容满足受众需求而达成的效力来源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主流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理论主张等为公众所认同。而“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事物的根本就是人本身。”[8]而人本身就是能满足人的需求,“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9]这说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被关注、被认同,其前提条件在于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只有满足受教育者需求,他们才会从情感上、思想上认同,并最终内化为自身的思想、观念,外显为行为。广大青年大学生的利益需求有着根本的一致性,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就需要协调整合利益,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生成。

简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权利、权力、效力三者之间相辅相成。需要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动力所在。因此,阶级需要的权利来源和受众需要的效力来源是话语权生成的基础、前提和源源不断的动力。但“话语与其所依托的硬实力不同,它的力量主要不是通过强制性显现的,而是通过具有吸引力、渗透力的新鲜话、流行语发挥作用。”[10]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生成的关键、保障。

二、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生成风险表征

自媒体技术基础是Web2.0、Web3.0,并且越来越智能化。“Web2.0的本质特征是参与、展示和信息互动……Web3.0的本质特征是深度参与、生命体验以及体现网民参与的价值”[11]137-140。自媒体的出现,一方面“因微信公众平台等自媒体有其独有的功能特点,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度、关注度、时效度、精准度”[12],从而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及其话语权的建构。另一方面,也因自媒体语境下传播生态、信息生态、舆论生态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虚化、消解和弱化。

(一)传播生态的变化与话语权利的虚化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传播主体日益多元化,传播方式更为方便、快捷。广大青年大学生一般都拥有一部或多部智能手机,他们可随时随地发布、评阅、转发信息。这种传播生态的变化直接导致高校等把关人地位弱化,教育者话语权利有被虚化的危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制度规范不健全,话语传播把关的相对减弱而导致权利虚化。虽从2000年开始,我国就相应出台了《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微信十条”“账号十条”“约谈十条”等网络法规。但网络法规的制定总赶不上网络技术的发展,关于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发布、传播信息等方面的管理,缺乏针对性、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二是组织机制不完善,话语传播效率的相对降低而导致权利虚化。针对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传播的快捷性,高校应该加大在这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并完善这方面的激励机制、运行机制,从而保障教育者行使话语权利。部分高校已然意识到这个问题,并陆续推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微信公众号。但总体运行情况却不容乐观,据调查显示,“微信平台的运营团队一般在10人以下,大部分为2-4人,甚至只有1人的也有。”[13]这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者自媒体场域话语权利的行使。

(二)信息生态的变化与话语权力的消解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一般依托信息“不平衡”的话语关系而建构、存在与发展。这种“不平衡”不是话语者身份、地位的不平等,而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信息流通的有益的“不平衡”。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正是依托一定的信息优势获取话语权。但在自媒体时代,由于海量信息共建共享,部分教育者未能及时提升自己的信息能力,原有信息势差优势正在弥合。这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

一方面,信息势差的弥合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消解。自媒体时代,教育信息来源不再单一,受教育者可随时随地从网络中获取相关资讯。这打破了教育者原有的信息垄断格局,信息势差弥合,思想政治教育者话语权式微。另一方面,信息势差的倒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流转。在自媒体场域,受教育者的话语权不可阻挡地得到了提升,并且通过建设开放性的话语平台分散主流话语力量。例如,“e先每日资讯”“华农红满堂”“What You Need”等,都是由青年大学生自己创办的、人气爆棚的、有“温度”的微信公众号。这都直接宣告思想政治教育者传统“话语优势”不再。

(三)舆论生态的变化与话语效力的弱化

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多元、开放、快捷,形成了主流与非主流、官方与民间的多元化的舆论交锋。而且,非主流舆论因在话语内容、话语形式、话语表达等方面更能满足青年大学生的猎奇心理,很能吸引他们眼球。例如一些网络大V的微博,因追求新颖、挖掘所谓的“真相”而吸粉无数。反观教育者的话语内容、话语表达,因不能紧跟“潮流”,话语效力不强,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不能对接生活,“地”气不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14]这就要求话语内容及形式要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但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往往注重考虑话语内容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而生活性不够。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者陷入自话自说、无人聆听的困境中。第二,不能适应语境,“底”气不足。自媒体时代,话语语境更为开放、包容,受教育者求新、求异的话语需求膨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或意识不到这种变化,或意识到了也置之不理,仍是陷入宏大的叙事、高大上的宣传而不被接受。第三,缺乏话语对话,“生”气不够。“对话是促进对话者共享意义的溪流。”[15]这意味着话语双方的平等对话更容易实现话语意义的共享。但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育者话语霸权泛化,受教育者成为教育者话语权范围下的附属物。“这种情况有点类似于一个人被突然推入一出正在开演的戏剧之中,而他的任务被限定为只能沿着别人的话语随声附和 ”[16]26。这也就直接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效力。

三、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生成路径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仅靠政治权力的“赋予”是无法“真正”获得的。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既要满足阶级利益的需求,依靠统治阶级的政治权力保障话语权利的行使,更要立足受教育者诉求和个体特征,提升教育者自身的话语能力,运用自媒体信息传播特点及其功能,构建话语内容、设置议题、创新话语表达等,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导性效果,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生成。

(一)遵循整合共生规律,保障话语权利

恩格斯曾指出:“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17]这意味着要整合各种要素形成合力,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同理,思想政治教育要有序、有效开展,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者人的因素,也离不开一定的政治制度、组织领导、物质基础等物质保障。故,需要调动各方面因素,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整合共生。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网络法律法规制度保障。这主要是指国家、政府应该进一步健全网络法规、加大制度建设,对自媒体中传播的噪音、杂音主体进行查处和打击,净化网络环境,打造清朗网络空间,进而保障教育者话语权利的行使。第二,高校人员、组织和机制保障。要充分运用自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获得话语权,这势必需要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进行统筹规划与运营管理。组建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队伍,给予一定的物质激励和职称评聘激励等,激发其行使话语权利。第三,一定的技术保障。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自觉运用一定的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技术可是相关互联网公司开发也可以是高校自主研发,为思想政治教育所用。例如以优酷、哔哩哔哩为代表的自制视频分享平台等,就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平台,教育者完全可充分利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进而获得话语权。

(二)遵循优势积累规律,提升话语权力

所谓优势积累是指“当个人的角色表现达到了制度所要求的标准时,尤其是当它大大超过这些标准时,这便开始了一个积累优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人获得了持续扩大的机会以更进一步地拓展他的工作(以及获得与该工作有关的奖励)”[18]。而且这种优势积累离不开人的能力的提升,即越努力能力提升越大,能力强则越能成功。故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生成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评价自身的资源优势、能力优势,并加快自身能力的提升发展,可获得更大的话语影响力和话语权。反之,则难以形成话语效果或收效甚微。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必须提高自身的话语能力,实现话语效力的叠加与递增。

话语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传播的过程,为了使话语客体对话语内容信服,话语主体必须要具有以下能力:第一,话语表达能力。这主要是指话语主体能运用自媒体技术,实时、适度地表达。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所应具有的基础能力。第二,话语传播能力。在2013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 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 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19]因此,在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提高自身的网络信息技术,懂得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适时、适度传播话语,获取话语权威和影响力。第三,议题设置能力。自媒体时代,似乎话语传播进入“去中心化”时代。但事实上,因话语主体的知识背景、资历等差异,设置议题的能力出现了差异性。有影响力的自媒体平台进行了新一轮的集中,话语权进入“再中心化”历程。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设置贴近社会热点、学生困点,展开讨论,树立话语权威。第四,创新创造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者树立创新理念,运用新技术、新观点、新话语,解决新问题,从而引领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进而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三)遵循价值主导规律,提高话语效力

马克思曾提出:“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6]81因此,自媒体时代话语权环境虽发生变化,但仍应该以价值需求为导向,“把握现实的人、具体的人、发展的人,规僻工具化的人、抽象化的人、规训化的人”[20],满足受教育者对话语内容、话语方式的需求,赢得话语权。

第一,转变话语内容,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度。话语内容要能满足受教育者需求,总的原则就是回归生活。为做到这一点,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深入调查,研判青年大学生需求。正如毛泽东曾经所言,“做宣传工作的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21]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了解青年大学生的动态需求,有的放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转换话语形式,提高受教育者接受度。自媒体时代是一个话语快餐的时代,受众喜欢精、短、微话语形式。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2018年元旦新年致辞,“撸起袖子加油干”“幸福都是奋斗来的”刷爆当年微信朋友圈,这为思想政治话语转变树立了典范。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避免长篇大论,而应言简意赅。同时,可汲取鲜活、诙谐、幽默风趣的网络语言,充实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资源。第三,改进话语表达,提高受教育者的参与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要发挥教育者的话语主导作用,也应发挥受教育者的话语主体作用。这是因为“单一的声音,什么也结束不了,什么也解决不了。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22]。思想政治教育者可充分运用自媒体功能开展全方位的交流互动。例如,微信等自媒体都具有语音交流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者可利用“语音对讲”功能,与受教育者进行实时通话,化解师生间的语言交流屏障,实现畅所欲言,进而增强话语感化,提高话语效力。

四、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其实质就是在一定话语环境下,通过教育者话语的设置、表达、传播、转译等,将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的生活世界与内心世界。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生成来源于因阶级利益而赋予的权利来源、因话语主体能力而生成的权力来源、因话语内容满足受众需求而形成的效力来源。自媒体时代,话语权生成的传播生态、信息生态和舆论生态等都发生了变化。为了促进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生成,必须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化解风险,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影响力、感化力。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话语权教育者
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
品读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初探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生活教育”
媒体话语权对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