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和网络教研下的教师执教模式探究

2021-12-29 15:56
科学咨询 2021年24期
关键词:校本教研教学模式

农 江

(湖北警官学院 湖北武汉 430000)

一、近年网络教研发展概述

网络教研广义上是指在教研过程中运用了网络技术的教研活动。网络教研是随网络应用技术的发展而生的一种系统的、崭新的教研模式,是传统教研方式或常规教研方式的有益补充。近年来,全国许多城市都设立了自己的网络教研平台。这些教研平台在设计上为老师们提供集体备课、评课议课、课题研究、在线训练、在线题库等服务。这些平台一般由当地的教育部门设立,主要针对中小学教研活动。另外,由于高校之间、学科之间的竞争关系,导致很多学校和教师不愿意推广和采用教研平台工具。这就使得大专院校的网络教研活动的开展仍是各自为政,甚至是空白的状态。

随着网络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到“网络教学”或“线上教学”这一新型教学模式。与此同时,在教学模式发生质变的背后教研模式也必然需要随之发生变化。但目前的网络教研仍然缺乏系统思路和统一模式,没有能充分发挥其优势。

二、新形势下传统校本教研方式的坚守

在新形势下,网络教研的异军突起,并不意味着教师对传统校本教研方式的彻底摒弃。恰恰相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继续优化传统教研模式,让传统校本教研方式为教师执教提供助力。校本教研本身是一个“因地制宜”的过程,所以从学校到教师个人,都必须首先认清自身的优势和问题所在,才能做到让优势发挥到极致同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自我反思”的再加强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反思就是知己的过程。教师对自己的教学一定要养成回头看的习惯,不断审视和分析教学中的行为以及教学效果。我们现在更多的教师把精力投入到科研成果的研究上,而忽略了教研的开展,作为师者,这完全是本末倒置的做法。这也是导致出现一些高校教师满腹经纶,但就是上不了讲台的原因。“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本职工作首先应该是“育人”,而教研研究的目的正是为老师如何更好地实现育人提供帮助。教师通过自身教学实践和自我反思,来改进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技巧、教学行为,增长知识,同时教师通过反思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调整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课程实施的能力和水平。

(二)“同伴互助”做扎实

以教研室、系部或学院为单位,在教研活动中扎实做好“老带青”“优带众”。比如现在很多高校做的很好得定期集体备课的方式。一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集体研究,另外也可以就教研方面的内容进行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相互学习、彼此支持,共同进步。

(三)发挥“专业引领”优势

虽然校本教研是“因地制宜”的过程,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借助外力的支持。外力的帮助,可以突破我们在校本教研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开拓视野,不做井底之蛙。学校可以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让老师们有机会参与一些教研研讨活动,学习别人值得借鉴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目前高校中开展的交流学习以科研为主,教研为主题的研讨活动还比较匮乏,因此各高校和相关主管部门应当在这方面加大力度。

三、新形势下网络教研优势的深挖与凸显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网络教研的优势在日益凸显,网络教学也成为教师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新本领、新技能。高校教师要主动学习和熟练掌握与之相关的网络教学软件,增强教学业务水平,为高校开展更多样化的网络教研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网络的延伸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比现场教研更广阔的交流与研讨的平台。但如何构建这样一个平台,又如何用好这样一个平台,则是教师需要研究的,经过教学实践研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究。

(一)以“校”为单位,建立各高校内部网络教研平台

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学科建设的特点,建立网络教研平台。有关教研主管部门不定期将本校优秀老师的教研案例上传到平台,供大家学习参考。同时还可以将其他高校的先进的教研案例资源在平台上进行分享,让老师们可以拓宽视野,向更多优秀的教师学习。

为了内部网络教研平台建设得更加高效,建议高校成立网络教研平台管理小组,并制定相关的网络教研平台管理机制与管理办法。从资源的需求计划、上传管理,共享管理资源已经更新等方面进行全过程管理,以免造成教研案例等优质资源上传、管理、共享的无序化和低效化,避免出现某一学科教研案例等资源同质化、重复性上传,而某些学科则无资源可用的局面。这就要求网络教研平台管理小组成员具有一定的学科业务能力,对所上传资源进行分类整理,让网络教研平台建设更加高效。

(二)探索各高校间网络教研互通的渠道

各高校间在科研方面可以各有所长,但在教研问题上,大家应该可以建立一个互通的平台,让好的教学方法能够为更多的教师所学习,从而提高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使广大学生从中受益。例如分学科建立网络教研“讨论专区”,让老师们就平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发起在线讨论,走出校本教研闭门造车的局限,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有经验的老师可以在讨论区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也让更多的老师在今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避坑”。

高校间互通平台的建设需要更多的实践与思考,因为这涉及校际间的合作,建议各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与相关高校本学科的高校间互通平台的搭建中起到一定的示范和纽带作用,利用自己的权威性,对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对学科的新任老师提问给予及时的解答与回复,对本学科的持续良性发展能够起到“专业引领”的作用。

(三)摸索适用范围更广的网络教研长效机制

过去我们进行区域或全国性的学术交流必须通过开会、培训等方式才能实现,既费时又费力。当下应当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络平台模式,对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以这一次受新冠疫情影响下实现的全国网络教学为契机,摸索出能在全国范围内适用的网络教研长效机制。

四、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发展,线上教学模式得到新的发展机遇与空间,特别是在某些特定环境下,线上教学模式成为了传统教学模式有益的补充。对于习惯于传统线下教学模式的老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面对这一全新调整,在原有对线下教学中,校本教研和网络教研执教模式研究要针对目前线上教学情况,校本教研和网络教研的协调发展,共同促进教师执教模式优化。

新形势下,校本教研和网络教研并不是绝对对立的,教师要用辩证的观点,在教学中将二者协调统一。传统校本教研强调“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而网络在汇集优秀教育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和运用方面极具优势,是校本教研的延续和拓展。因此,在平日教研活动的开展中,我们一方面应继续保持传统校本教研的进行,同时多方面多渠道利用好网络教研平台,实现教研经验交流共享,使教师执教水平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