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英语课程思政化融合策略

2021-12-30 09:23刘寒雨
当代旅游 2021年30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旅游

刘寒雨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南京 211100

引言

“课程思政”理念源于习近平总书记(2016)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会议明确提出各高校要主动积极着手进行教学改革,努力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课程思政的核心是“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围绕着课程思政融入英语课程的意义,朱芮(2019)[1]认为英语课程“课程思政”是高职思政教育工作的需要,也是高职英语教学的内在需要。英语理应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陈霁霞,2018)[2]。通过“课程思政”能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优秀文化素养的双语人才,使他们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沈轶,2019)[3]。各位学者观点一致,要想培养实现中国梦的接班人,必须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但传统教学理念与方法是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难以有机结合的根本原因之一(刘正光,2020)[4]。

一 旅游英语的改革困境

(一)课程教学目标定位局限,“三全育人”成效尚未充分发挥

长期以来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存在“两层皮”的现象,重知识传授、轻德行培育(崔戈,2019)[5]。旅游类行业英语课程在教学目标上重视词汇、英语能力、实践技能的培养,侧重于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获得,但对于职业素养,政治素养,行业文化和思想道德水平等素质目标重视不够,未能将立德树人内化到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对于“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有效路径探索不足,导致“三全育人”成效尚未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的文化素养与思想品德教育仍有提升空间。

(二)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足,文化自信的国际彰显度欠缺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旅游业进入全面快速发展时期,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内外旅游市场增长迅速,对旅游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但由于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对思政元素挖掘不足,教学内容安排不当,未能牢固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与价值取向,制约了我国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与讲解宣传能力,导致在国际旅游交流过程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等要素的国际传播影响力不足,文化自信的国际彰显度欠缺。

(三)英语课程教学囿于传统,改革实践路径有待探索

中国的外语教学中,语法翻译或由结构主义思想而产生的字词句的教学方法代代相传。引入“课程思政”理念,可重构基于主题(theme-based)的思政模块统领课文、视听说活动、练习设计、最后的产出行任务和项目(刘正光,2020),有助于克服传统教学路径依赖和历史依赖,真正强调整体教学以满足英语课程全人教育的需求。改革中提出课程思政改革的理论路径多,但在课程设置和多元化旅游类课型背后尚不见案例,具体措施和实施途径(杨金才,2020)[6]。改革的创新举措、实施路径和发展方向有待探索。

二 “课程思政”在旅游英语中的融合策略

(一)挖掘思政教育内涵,更新旅游类行业英语课程中教学内容

“课程思政”在高校培养全面素质人才、实现三全育人目标的实现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在旅游和通用英语的课程思政研究中已积累丰富的成果。但在行业英语教学中也存在缺乏“三全育人”意识的现象,教师在教授行业英语过程中还是主要侧重行业英语口语表达、用英语了解国内外行业技术以及文化,对于中国行业文化的介绍和职业道德引导方面的工作不多。因此,融合过程中充分借鉴英语和旅游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研究和实践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深入挖掘旅游类行业英语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内涵、更新行业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旨在对高职院校的行业英语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进一步指导行业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二)提升英语教师政治素养,拓展旅游类行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行业英语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在目前旅游大环境下,提高进入职场的竞争力和综合素质,要想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行业英语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旅游类行业英语的教学目标与高职旅游类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因此通过提升英语教师政治素养来拓展旅游类行业英语课的教学目标,将传统英语课程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拓展为英语和思政的结合,从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延伸到学生的职业素养,政治素养,行业文化和思想道德水平提升,到培养能为国家社会做贡献的高素质人才。

(三)反思课程改革实践效果,优化旅游类行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

目前在很多行业英语课堂中,教师还是主要讲授知识点,即使碰到非常好的思政元素,由于教学过程单一和课时有限,只能蜻蜓点水。教师缺乏课程思政的能力,在教学中没有较好的把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改革中通过对教学改革实施的反馈,可综合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校企协作的开放课程建设,行业专家专题讲座,学生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及第三课堂行业实训来优化行业英语教学过程。

三 “课程思政”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案例

本文以酒店英语课程中的酒店概述模块选取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行业融合”这素质目标,遵循课程思政理念,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的实景讲解酒店里蕴含的文化元素的介绍方式,之后分别以案例展示文化体验、主题活动、空间设计三种将文化融于酒店的应用方式,最后提出“商业酒店”加“文化创意”的融合,这显示了以中国文化作为根据,以酒店为载体,借由产品和服务体验体现出文化内核,巩固传统文化主题。(见表1)

表1 “蕴含于酒店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教学设计框架

(一)导入

出行时住不同的酒店,就如同与不同的人交往。住国际连锁酒店时,犹如与故人交流,提供了一种熟悉的安全感。不过熟悉安全感后,是不是想着能遇见不一样的惊喜。你喜欢故人交流还是结交新朋友?

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游客住宿体验已经不仅局限于便捷舒适的居住环境,精神和体验层次的需要更不能忽略。酒店可更多、更深地融入本土生活方式、生活场景和文化特色。当酒店邂逅文化元素,会发酵出怎样的醇香韵味?提出问题:酒店的建设和经营中可以运用什么传统文化元素、运用什么方式进行融合,如何进行传统文化元素的英语介绍。

(二)微课程和翻转课堂讨论结合

1 酒店的建设和经营中可以运用什么传统文化元素?

根据酒店的品牌理念,理解当地文化,并通过酒店空间进行相互解读后可因地制宜的选用四合院、茶、中式菜肴、江南古典园林、中国酒、书画、手工艺品、传统节日等文化元素与酒店特色相融合。

2 如何进行传统文化元素的英语介绍

(1)故事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与都有历史记载或传说故事。故事的引入方式亦虚亦实又带有神秘的东方韵味。对茶文化的介绍可以“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此处举例讲解语言词汇和表达方式。本方法还适用于中国酒,传统节日,手工艺品等元素。

(2)分类简述:经过千年的发展,食物烹饪方式、饮食仪式与中国的哲学、礼仪融合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饮食文化。酒店对客服务介绍难以一应俱全。此类介绍可以从八大菜系分类简述,或者结合本酒店和本地特色的菜肴选择简述。以苏菜为例,讲解语言词汇和表达方式,并罗列其他菜系的特点和词汇信息卡片,供后续学习和练习。此方法还适用于酒、茶、书画作品等元素。

(3)细节取胜:酒店的对客服务介绍可从细节着手,特别是凝结匠艺的设计品可从某一细节或部分管中窥豹。如可用灵璧石等观赏石或某一处亭台水榭的介绍凸显出来江南古典园林之美,酒店空间设计之灵动。以灵璧石为例,讲解语言词汇和表达方式。此方法还可适用于茶,中式菜肴,手工艺品等元素。

3 酒店的建设和经营如何融合传统文化元素?

(1)文化体验:茶道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与书,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在酒店开展沏茶、赏茶、闻茶、饮茶,领略传统之美,是一种仪式感很强的展示和社交活动。插花体验意在形神兼备品味花的造型,强调花与枝叶的自然循环生态之美,也体现对植物本性和人与自然尊重的境界。

(2)主题活动:酒店可根据时节和特色风格开展中国酒主题的鸡尾酒调制活动,中式菜肴主题月活动,传统节日庆典活动;可根据时节和特色风格,开展不同时节不同中国茶品鉴的活动,结合古典园林风格等设计早茶赏景的活动;根据茶的品类和性格不同,给客人提供个性化的茶品推荐等活动。

(3)空间设计:以江南古典园林和四合院庭院的装修风格给酒店带来强烈的文化符号,体现了酒店的建筑设计和品牌理念。有的文化酒店以茶为主题打造清幽园林中的禅意建筑,新鲜茶叶入浴养身温泉,香茗茶道,古鼎焚香,将文化体验自然地融入酒店空间设计中。

(三)总结和反馈

酒店邂逅文化并不是将产品进行简单的文化创意复刻就可以实现。应该在尊重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梳理,不断挖掘和提炼。将茶艺、酒、中餐和园林等文化元素放大,融入酒店的产品和第二空间中,再借由产品和服务体验体现出文化内核。在体验细节上也要与酒店想表达的文化融会贯通,结合酒店的特色和定位,才能最大程度上提升文化附加值。

课后请学生挖掘酒店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按课程中的介绍方法录制某一类文化元素的英语简介视频1—2分钟上传至微视频平台。

四 “课程思政”与旅游英语课程的融合策略

(一)完善行业英语课程建设中思政内涵研究

课程思政理论自提出以来,与不同的课程融合出火花[7]。本研究引入课程思政理念,挖掘并完善行业英语的思政元素,转变英语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打破传统的字词句教学理念,真正强调基于主题模块的整体教学以满足英语课程全人教育的需求,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二)重构并实践旅游类行业英语思政改革的实施路径

以旅游类行业英语某课程为研究对象,结合旅游类行业发展趋势和时代背景,应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评价机制等维度进行系统的思政改革实践。并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旅游类行业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改进建议并推广。

(三)提升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和资源建设能力。

英语“课程思政”改革推进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建成一支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和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外语专业教师队伍(崔戈,2019),只有这样才能将资源建设的材料“润物细无声”地接入英语教学。本研究也将后续从育人能力这个改革纬度,以访谈法分析旅游类行业英语教师思政能力的提升路径,提出行业教师思政教学和资源建设能力提高的建议。

五 结语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行业的发展是文化事业繁荣的鲜明写照。旅游类专业课程文化内涵丰富,实践领域宽广。因此,在旅游类专业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8]。结合英语与旅游类课程思政研究的经验,挖掘旅游类行业英语与“课程思政”理念的结合点以期拓展旅游类“课程思政”的视角,促进旅游类行业英语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为培养德技并修的国际旅游人才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思政旅游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旅游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