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三全育人”体系的优化建设

2021-12-30 14:34邬英婕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17期
关键词:顶岗三全育人校企

邬英婕

(武昌工学院 人工智能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三全育人”体系是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的基础,当前高校正在不断尝试教育改革,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帮助学生适应社会,面对这样的情况,“三全育人”体系也必须做出调整和优化,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1 “三全育人”体系对学生成长的积极意义

“三全育人”体系要求高校办学过程中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样一来,高校学生能够接触到的教育范围更为广泛,受教育形式也更加丰富,能够全方位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全员育人要求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学生3个主体的育人作用,借助多方力量落实育人工作,每个教育主体对学生成长的理解不同,教育角度也各不一样,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接触多样化的思想,促进道德水平的提升。全过程育人主要强调学生在步入高校到毕业离校期间,所有时间都需要受到教育和引导,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全方位育人主要通过各学科教学活动,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通过课程思政等形式将育人工作落到实处。“三全育人”体系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更高,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在掌握职业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 “三全育人”体系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面临的问题

2.1 高校与企业之间衔接不够紧密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三全育人”体系主体发生了较大转变,现在企业实训的过程中容易产生错误认知,过分强调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忽略了自身道德水平的发展。高校与企业之间育人工作衔接不紧密,这是当下“三全育人”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学生在企业实训过程中,通常只有辅导员定期检查实训手册,手册中主要记录工作中的经历和面对的问题,并没有学生思想品质方面的内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和辅导员主要肩负着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政教育工作,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生与学校之间缺乏紧密联系,高校和企业之间主要针对学生管理问题进行沟通,很少涉及思政教育相关的内容。

2.2 学生难以适应角色转变

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需要经历半年至一年的企业实习期,这段时间内学生的工作表现直接影响到日后的职业生涯。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在校期间几乎没有吃过苦,在企业实习过程中,许多学生表现出无法适应角色转变的问题,由众星捧月的天之骄子向普通的实习生转变过程中,学生思想容易出现偏差,再加上缺乏科学的引导,很容易产生错误的思想观念。高校环境氛围十分单纯,学生通常只需要考虑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同学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十分友好,但是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后,学生既要保持学习的心态,同时也面临着来自上级的管理压力,以及一定的经济压力,学生接触外界不良思想的机会增多。

2.3 企业对思政教育重视不足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脱离了学校的之间监督与管理,对实习生的教育责任落到了企业身上。但是在顶岗实习阶段,许多企业虽然强调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引导,但是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员工工作素质,因此忽略了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引导。企业对实习生的教育和管理通常停留在表面,虽然公司规章制度中提到了员工道德规范,但是上限很高,只要错误不伤害企业经济效益,企业通常不会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企业对思政教育重视不足的情况下,“三全育人”体系中的全过程参与、全员参与的理念就无法落到实处。

3 校企合作背景下“三全育人”体系的优化策略

3.1 建立校企双方育人主体之间的联系

全员育人是“三全育人”体系的重要一环,高校教师和企业工作人员都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本着全员参与的原则,在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创新课程教学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课堂教学,将“课程思政”落实到高校课堂。基于教育理念的变化,高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邀请专家学者到校进行专项讲座,针对教师思政教育能力进行培训,提高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意识,确保全员参与到思政教育。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难免存在较强的逐利心,虽然重视实习人员和新进员工的教育培训,但是培训内容通常为工作技能,很少涉及思政教育,面对这样的情况,高校应当主动承担起传播育人理念的责任,组织思政教育相关的研讨会,将思政教育观念传递给企业员工。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校“三全育人”体系优化,必须重视人员之间的协同,建立校企双方育人主体之间的联系。从校内教职工育人工作协同的角度来看,学校必须重视促进思政工作者与科任教师合作,通过培训帮助每位教师树立起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以思政工作者为主导,科任教师发挥辅助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从校企双方人员协同的角度来看,来确定企业带教师傅人选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业务能力,同时也要重视个人品德,确保带教师傅能够在育人方面发挥作用,高校辅导员也要做好沟通,针对学生思想状况及时与带教师傅联系,确保企业实训期间学生思想不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3.2 把握好高校向企业转变的育人工作衔接

全过程育人主要突出育人工作的持续性,职业实训阶段,学生仍然保留着学生的身份,为此,高校必须重视育人工作的过程衔接,把握好高校向企业转变的育人工作衔接。从学生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为期4年的高等教育是学生专业技能学习和综合素质锻炼的重要平台,从入校的第一天起,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者就开始向学生灌输思政相关知识,学生在无形间接触到思政教育。全过程育人不仅体现在学生在校求学期间,同时也包含顶岗实习期间,甚至一直延续到学生的一生,大学阶段学生价值观尚未完全建立,很容易受到不良事物的影响,全过程思政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校企合作背景下顶岗实习是帮助学生强化职业技能的重要方式,同时学生也由学校向企业转移,学习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对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的影响。面对这样的情况,高校和企业之间必须做好衔接工作,通过沟通与交流,帮助企业强化育人意识,尽可能地将学生培养为德才兼备的职业人。同时,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高校的育人工作不能放松,必须为学生搭建持续性的育人平台,企业则应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调整工作安排,尽可能地在工作中渗透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抓手,提高企业育人能力。

3.3 拓展育人空间,实现全方位多角度育人

社会实践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大学生通常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高效,但是无法完善获得学生的认可,面对这样的情况,高校必须借助校企合作的契机,实现全方位育人。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高校习惯将思政教育工作的主战场放在思政课堂,通过课堂教学和相关思政宣传活动带给学生思想上的启迪,校企合作背景下,原本单一的思政教育方式无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

拓展育人空间是校企合作背景下实现“三全育人”体系优化的重要途径,高校必须持续发挥作用,承担起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责任。顶岗实习阶段,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更为复杂,高校必须拓展育人空间,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育人。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将互联网与德育相结合,这是对传统舆论方式的一次大胆突破,也是提高育人效果的重要途径。顶岗实习阶段,学生脱离教师的监督与管理,辅导员无法面对面地与学生交流互动,面对这样的情况,高校必须重视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借助网络资源搭建相关平台。校企双方可以共同开发网络思政教育板块,并对学生进行定期考核,了解每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全方位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 结束语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必须优化“三全育人”体系,借助多样化的学生管理方式,确保育人工作落到实处。高校必须积极解决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与企业之间衔接不够紧密、学生难以适应角色转变的问题,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育人方式。建立校企双方育人主体之间的联系,确保高校思政工作者与企业带教师傅之间保持联系,把握好高校向企业转变的育人工作衔接,突出育人工作的持续性,积极拓展育人空间,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育人工作。

猜你喜欢
顶岗三全育人校企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新冠疫情影响下汽车学院顶岗实习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顶岗实习内容探析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