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生命教育主题教学实践探索

2021-12-31 16:52孙美华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班本双胞胎宝宝

孙美华

(杭州市余杭区运河镇第一幼儿园,浙江 余杭 311102)

一、引言

幼儿园开学第一天,来了两对双胞胎,孩子们都惊讶地围了上去,怎么会一模一样呢?好神奇!上课了,教师请双胞胎中的大宝回答问题,可是双胞胎实在太像了,总不能喊出正确的名字;想不到孩子们会更正:“老师,她是大宝,你看她的头发今天扎得高。”不得不佩服还是孩子们会观察。

在小班实施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教学课,具有以下的意义:(1)肯定自我价值:幼儿对初生的生命产生好奇,进行探求并尊重生命,进行自我价值肯定,努力关注并照顾自己、他人和世界[1]。(2)唤醒内在动力:幼儿生命教育不是枯燥的知识,而是一种“唤醒”,唤醒幼儿探索自己与他人的动力,引发内在的天赋本性。而“单项深度法”主张对一种或一类材料进行持续的深度探究,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2]。因此,本研究利用班级内得天独厚的优势——两对双胞胎,运用单项深度法(即以儿童为中心,以游戏为主线,让儿童积极参与、合作和角色互换,引导幼儿在“引入、拓展、创作、反思”四个阶段深入体验,达到发展幼儿的感知力和表现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来探索构建符合以生活为本、挖掘孩子的天赋本性和班本引发契合点的生命教育主题课。

二、小班生命教育主题课的实施路径

幼儿是决定班本主题课建设的关键性因素,是确定教学课内容和活动方式的主体[3]。

(一)引入——追随兴趣生课

1.观察,以挖掘隐含线索为引入点。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多是一些零碎、细微的事情,教师只有抓到其中有价值的事件,才能开启幼儿教育的“引入”之门。比如“宝宝和妈妈”的主题活动,用两对双胞胎导入,“她们是双胞胎,双胞胎在肚子里住得下吗?”双胞胎长得太像,而分不清谁是谁?有很多小朋友感叹“我怎么没有一模一样的?妈妈能给再生一个一样的我吗?”等一系列的好奇和疑问。孩子需要什么,他在思考什么,应及时挖掘隐形线索。

2.调查,以征询预知问题为导入处。既然孩子感兴趣的主题已经确定,双胞胎就在自己身边,究竟对双胞胎主题的什么内容呢?于是发动家长进行了教学大调查,这是发展班本教育的良好契机,老师就制定以双胞胎为主题的教育目标、内容以及架构图,引导孩子们更深入地探索。

3.讨论,以初定主题框架为切入口。有了调查表就成为教学教育最初的切入口,与孩子一起商讨一系列活动的相关连接,如集体活动、区域活动及实践活动等,试图形成一张关联网。教学课尊重幼儿的兴趣,有效激发幼儿探究欲望和主动学习热情,由此产生了班级生命课“HI 双胞胎”。

(二)拓展——追随儿童施课

尊重幼儿的发展特点,通过创设班本情境,引发探求的欲望,有针对地引导幼儿,支持幼儿以体验式的方式,深入开展班本教育活动。

1.拓展一阶段:“秘密大发现”参观医院体验。《指南》指出:由于小班的孩子大多是通过多种感官或是动作来探究事物的。因此,让幼儿在不断地互动体验、主动发现中养成孩子对双胞胎的探索——进行了医院的现场参观和对医生的“好奇大提问”。(1)探访,规划出游方案。好奇的孩子想知道“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什么动作?”“会不会害怕呢?”当知道要去医院时,接二连三的问题接踵而来:“几时去?怎么去呢?”一系列的问题引发了孩子最初的讨论。老师准确地把握该契机,鼓励孩子们自己解决所需要发生的问题,如外出地点、外出工具等;在相互争论中得到提升。(2)思索,好奇宝宝大提问。在自己的探索下,找到了医生叔叔,向他展开了好奇宝宝大提问。问题一:医生叔叔,两个宝宝同时在妈妈肚子里会不会怕?因为里面黑黑的。问题二:医生叔叔,宝宝那么大,妈妈的肚子会不会爆炸了?在和医生的交流中,孩子们知道了很多原先不知道的知识。

2.拓展二阶段:“体验大飞翔”架构体验平台。班本活动试图将体验式学习融和在班本课中,创设一个充满生机、有益于幼儿发展的情境,让幼儿的智慧在真实情境中得到启迪。(1)质疑,解决男宝尴尬。当有孩子提出要体验孕妈妈的角色时,男孩子们有了很多自己的问题,在一系列的探索中解决了男宝的疑惑:“全民大调查——谁是孕爸”。有孩子提出质疑,男孩子可以怀孕吗?究竟世界上有没有可以生宝宝的爸爸呢?每个小朋友都投身到寻找的行动中。有的脑补以前爸爸妈妈给予的知识,在父母帮助下,有的查阅图书,有的百度查阅;在老师的帮助下,真的发现了原来也有爸爸生宝宝的呢——海马爸爸。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世界上海马爸爸会生宝宝。于是就有了“体验大飞翔”中的生成课“海马爸爸生宝宝”,了解了海马独特的生殖方式,提升了对海马爸爸生殖的生命感知,提高了对生命多样性和价值性的理解。(2)体验,感受怀孕妈妈。孩子们知道了原来海马爸爸也可以生孩子;于是,小三班的男孩子们就壮着胆、理直气壮地做起了孕妈妈。通过这样的体验活动,看到了孩子们平时见不到的一面,懂得去关爱、保护自己肚子里的宝宝了。(3)画画,体验表感受。当孕妈妈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孩子们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了下来,通过“体验大飞翔”的中孕妈妈“真实”的体验感受,孩子们知道了妈妈怀时的艰辛,别说是双胞胎了,全都要好好爱妈妈。

3.拓展三阶段:“寻找大踪迹”零距离感受生命。问题来源于幼儿,自然也要由幼儿来解决。孩子的思维受到班级双胞胎的影响,一直局限在人物双胞胎上,只有少数幼儿能够更深入地探索其它物种。为此,如何将教学线索更深层挖下去就成了教育教学活动继续的关键。(1)找找身边的双胞胎。4-5月,正值春游的大好时节,举行了亲子实践活动——找找身边的双胞胎。(2)讨论,打开寻找思路。在讨论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还引发了家长们的一场有趣争论:“找的两根毛笋在一起的算双胞胎吗?”“娃说柜子的第一层和第二层是双胞胎,算吗?”

(三)创作——打造环境促课

优秀的教学课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而且出色的教学是递进式的。教师应创造性开发教学课,促进教学课的深度发展,提升教学课的辐射力。

1.环境创设。教育的资源离不开良好的环境,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教学课来布置环境,对推进生命课的教学起到了辅助作用。(1)价值墙的布置。价值墙的布置为孩子班本教学提供了依据:让问题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到。(2)区域材料的投放。语言区:投放关于“我是怎么来的”等一些书籍,感知宝宝的来历。益智区:串项链,感知规律,会根据规律摆图形串项链。娃娃家:投放“假肚子”,体验孕妇妈妈的辛苦。在班级各区角投放各类材料,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

2.教学辐射课。教学课的开发需要教师关注幼儿的需要,以及考虑到本园的教学特色。幼儿园以美术教学为主要特色,加强教学课与美术教学对接,形成有特色的班本美术。家长与孩子寻找了生活中许多双胞胎后,利用汽泡纸在瓜果蔬菜上刷出相应的颜色,用不同的方式制作叶子。于是,多种多样的双胞胎、三胞胎就这样变出来了。在医院的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回来后对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充满了好奇,于是开展了一个拓印“宝宝和妈妈”的活动。

(四)反思——统整资源优班本

1.联系,整合人文资源。教师在借助“单项深度法”实施教学课时,面对孩子们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发现更多的是教师与孩子的互动参与,缺少了社区、家长的支持;于是幼儿园通过实地参观、探访等方式了解医院的功能及作用,让幼儿真实感受了医院的环境与文化,让孩子们对双胞胎的探索欲望更强烈,了解更深入。

2.知悉,赢得家长支持。如邀请双胞胎妈妈讲述经历:自己怀着大米小米的时候,经常感到很难受,多一点东西都吃不下;那时的肚子大得和西瓜一样,连自己的脚都看不见,每次穿袜子和鞋子,都需要爸爸来帮忙等。通过介绍,引导幼儿感知妈妈怀双胎时的辛苦,孩子们感叹声一片嘈杂。如邀请爸爸妈妈绘双胞胎彩蛋。家长们的共同加入不仅体验了立夏,了解了的班本课;而且促进了家长和教师、家长与家长之间教育观念的碰撞,激发了新的火花,推进生命课的深度发展。

三、实施成效

通过双胞胎教学生命主题课的实施,取得了不少收获与成效。

1.教学生命课的过程中,要基于儿童的立场[4],以本班双胞胎为契机,选定主题活动内容,实施多途径的教学方式,丰富了幼儿知识,开拓了眼界。

2.教学生命课的过程中,教师树立课程意识,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积极开发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的班本课,丰富教育活动资源,组织多样化教学活动,有效提升了教师的课程开发力和实施力。

3.教学生命课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社会和家长资源,搭建幼儿园、家长和社会的合作平台,才能真正拓展生命班本课的开发深度与广度,为其他课的开发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和范例。

借助“单项深入法”的操作环节,扎实推进环境创设和特色辐射活动,支持幼儿的创意,为教学课的继续拓展搭建了舞台;而环境创设、材料支持和班本特色美术,体现了将自主权归还幼儿的理念,推进教学课向深度发展。

猜你喜欢
班本双胞胎宝宝
构建适宜性的幼儿园班本课程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词语双胞胎
双胞胎逛“1元店”
利用园本研修提升教师班本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能力
幼儿园班本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双胞胎交朋友
BABYPIG/宝宝猪 BXS—212
双胞胎聚会
可爱宝宝超级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