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自我护理教育对烧伤患者出院后抗瘢痕行为能力的影响

2022-01-08 09:08楼晓珍沙清丽李洁吴芳芳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20期
关键词:行为能力延续性瘢痕

楼晓珍 沙清丽 李洁 吴芳芳

1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海医院烧伤科,上海 200433;2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急诊科 200433;3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海医院整形外科,上海 200433

瘢痕作为皮肤烧伤及术后常见并发症,对患者外观及肢体功能均可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研究表明〔1〕,皮肤损伤及手术后瘢痕的发生率为40%~70%,烧伤患者治疗后出现瘢痕率则可达到91%,因此,对烧伤患者治疗期间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瘢痕发生率,对改善患者身心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张媛媛等〔2〕指出,烧伤治愈后的6个月为抑制瘢痕的主要时期,但在临床治疗中,多数患者在创面治愈后即出院,导致其难以接受系统的抗瘢痕治疗及康复训练。因此,患者出院后,对其开展延续性自我护理教育,为患者提供系统的预防保健及康复指导等服务,对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3〕。随着近些年科学技术的发展,微信、QQ等APP的广泛应用也为延续护理提供了便利条件,有助于延续性护理的开展〔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烧伤治疗94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每组47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存在烧伤史,且烧伤面积占全身面积的5%~20%,②患者认知意识及沟通能力正常,能够接受护理教育,③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处于正常范围,④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患者伴有严重意识障碍或精神类疾病,②患者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影响治疗后恢复的疾病,③患者治疗期间伴有严重内脏功能损伤,④患者伴有严重肢体功能障碍或无法使用智能手机等通信工具,⑤患者出院后无固定照顾人员。男53例,女41例;年龄21~59岁,平均(35.49±2.18)岁;烧伤面积占比5%~19%,平均(9.46±2.93)%;烧伤程度:Ⅱ度59例,Ⅲ度35例;受教育程度:初中19例,高中(中专)31例,大专及以上44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资料比较

1.2 研究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行常规干预,包括①出院常规指导,即当患者出院时,对患者开展出院指导,包括告知患者自我护理方法、恢复期间注意事项、常见并发症类型、并发症处理方法等;②定期随访,分别于患者出院后1 w、1个月及3个月对患者开展电话随访工作,并要求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及6个月到医院进行复诊。对研究组患者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行延续性自我护理教育,具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2.1制定康复计划 患者出院前1 d,建立患者个人档案,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烧伤原因、类型部位、程度、治疗情况、病情恢复情况及其他健康问题。之后根据患者个人档案具体情况,向患者发放健康手册,手册内容包括饮食指导、运动康复训练步骤、常见并发症预防措施及康复计划,且康复计划由患者主治医师、科室主任、责任护士及患者共同商讨后制定,其中详细记录了康复训练目标及方法。

1.2.2加强出院后沟通 科室护理人员建立微信群,患者出院时将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加入该微信群,由护理人员定期在微信群中发送有关烧伤治疗、自我护理等相关知识的信息,并鼓励患者间进行经验交流,进而促进其自我护理知识的提高,并由护理人员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消除患者恢复期间疑虑,同时,由科室内成员建立烧伤公众号并指导微信群内患者关注,每周更新公众号内信息,通过定期上传疾病相关新闻及护理知识,提高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及护理能力。

1.2.3强化随访 包括①微信随访,在常规电话随访基础上,通过微信对患者进行出院后随访工作,通过询问患者近期身体情况、烧伤部位恢复情况、康复训练及饮食干预实施情况及康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内容,了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恢复情况,并对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同时纠正其错误认知及不良行为,随访后将随访情况记录在患者个人档案中。随访频率为,出院的第1个月,1次/w,之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将频率降低至2次/月或1次/月;②上门随访,分别于患者出院后1个月及3个月对患者开展上门随访工作,即针对患者微信随访及电话随访中存在的问题对患者进行指导,进一步强化患者认知及自我护理能力,认真观察患者烧伤部位恢复情况,并对患者局部皮肤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帮助皮肤破损处尽快恢复,同时,要求患者按照康复计划开展自我护理项目及康复运动,护理人员当场纠正患者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患者自我护理措施的正确程度,促进其更快的康复。

1.2.4出院后集体宣教 选取周末或节假日,对出院后患者进行集体培训,内容包括:①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多种方式,告知患者烧伤的主要原因、治疗方法、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治疗后对患者身体的不良影响,提高患者对烧伤后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②邀请以往烧伤且恢复良好的患者进行自我护理经验传授,使其以患者的角度分析出院后护理依从性较差的原因及整改方法、心态等。

1.3 观察指标

患者出院后对其开展为期6个月的随访,并比较其相应指标。

1.3.1抗瘢痕行为能力 参考李娟等〔5〕制定的自我管理能力评价量表,对患者抗瘢痕行为能力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遵医嘱行为、自我处理能力及心理适应能力共3个维度,各维度评分为0~5分,总分为15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抗瘢痕行为能力越强。

1.3.2瘢痕发生情况 记录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烧伤部位瘢痕发生率及瘢痕面积。

1.3.3生活质量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表(GQOLI-74)〔6〕对患者出院时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4个评分维度,其满分均为100分,且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抗瘢痕行为能力比较

出院时,两组患者抗瘢痕行为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抗瘢痕行为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抗瘢痕行为能力比较(n=47),(分,

2.2 两组瘢痕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瘢痕发生率、瘢痕面积均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出院时,两组患者各维度生活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n=47),(分,

3 讨论

瘢痕增伤作为烧伤后常见并发症,因瘢痕的长期存在,可导致患者肢体功能、外貌及心理发生变化,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牛秦莉等〔7〕指出,如患者在烧伤治疗后能够获得有效的护理干预,则可降低瘢痕发生率,但就目前而言,患者恢复期多处于居家状态,因此缺乏专业护理帮助,是导致瘢痕发生的主要因素。延续性护理即在患者出院后对其继续开展护理措施,进而保证患者在恢复期依然能够得到有效的护理干预,而延续性自我护理教育则是在患者出院后对患者开展健康指导,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认知及行为,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以促进症状的改善〔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出院时,两组患者抗瘢痕行为能力及生活质量均无显著差异,出院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抗瘢痕行为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分别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其主要原因包括:①患者在出院时能够得到良好的指导,因此其抗瘢痕能力相对较高,能够满足其日常需求,而随着时间的延长,常规组患者因难以继续得到有效的指导,仅能够依靠自身经验开展自我护理,因此影响了抗瘢痕行为能力〔9〕;②随着科技的发展,微信的通信软件的广泛应用为延续性自我护理教育提供了基础,本次研究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宣教方式,有效提高了患者对烧伤后治疗及疤痕产生等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而通过持续发送相关信息,能够使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得到有效的延续〔10〕,因此研究组患者抗瘢痕行为能力在出院后并未明显降低,另外,在患者出院后组织集体宣教活动,能够使患者更为直观的了解瘢痕产生及护理措施,而通过鼓励患者进行经验交流,能够进一步促进其抗瘢痕行为能力的提高〔11〕;③烧伤后患者生活质量主要受烧伤部位恢复情况、瘢痕及心理状态等因素影响,而在延续性自我护理教育模式下,护理人员通过加强随访频率,并开展多种随访方式,有效提高了对患者认知水平、行为能力的掌握程度,进而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健康指导〔12-13〕,一方面能够降低瘢痕的发生率,另一方面也有益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瘢痕发生率、瘢痕面积均显著少于常规组。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瘢痕发生率均低于王康安等〔14〕研究结果,主要是由于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患者症状的改善程度及护理措施得到优化,降低了瘢痕的发生率,同时,患者经延续性自我护理教育,对恢复期注意事项、瘢痕产生的危险因素等知识的了解程度显著提高,进而能够主动避免瘢痕的发生,而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后的随访措施〔15〕,则能够及时纠正患者存在的不良认知及行为,进一步保证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

综上所述,在烧伤患者出院后对其开展延续性自我护理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抗瘢痕行为能力及生活质量,同时有助于降低患者瘢痕发生率。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行为能力延续性瘢痕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延续性护理管理在回访中心的应用
基于行为能力培训的组织人才战略管理研究
通信部队作业人员电磁辐射暴露对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
自然人诉讼行为能力欠缺的审查
无行为能力人实施法律行为的正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