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融入小学英语教学路径探究

2022-01-15 23:13李珊娜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中国故事小学英语探究

李珊娜

摘要:在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对语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与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文化素养。因此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注重中华文化在小学英语中的渗透,讲好中国故事,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与自信。

关键词:中国故事;小学英语;路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2017版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到:英语教学应当注重加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树立其正确的价值观与坚定的爱国信念。因此,在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仔细研读英语教材,将中国故事与英语知识相结合,在跨文化交流中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中国故事主要包括传统文化故事以及富有鲜明时代精神的故事,像小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的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色彩瑰丽的神话故事、宣扬美德的历史故事等等。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途径将这些故事引入小学英语课堂,将其与教学内容相融合,成为英语课堂的一部分或是重要延伸,让学生时刻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并用英语将其表达传扬。

一、剖析教材,捕捉中国文化元素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目标除了由“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外,还要注重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为整个英语课堂的开展提供了基本框架。因此,教师应当充分研读教材,对教材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编排意图进行明确分析。挖掘其中的中国文化元素,以课本内容为支点、英语语言为载体,让中国故事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有效渗透。例如在学习“Did you have a nice holiday?”这一单元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关于旅游知识的同时,可以顺利引入我国标志性的建筑,如长城、故宫、颐和园、天安门等等,这些经典充分体现了中国建筑特色,也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作为世界五大宫之首的故宫,步入其中能深刻感受到中国古代宫廷的奢华。通过绵延万里的长城,能体会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因此在课堂中教师不应仅停留在词汇及语法知识的传授上,还可以基于课本內容向课外延伸。其次,除了学习过程中涉及到的景点词汇,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认识更多的中国特色地点名词,如兵马俑 Terra-Cotta Warriors,东方明珠 The oriental pearl TV tower,天坛 Temple of Heaven等等,并说出这些经典背后蕴含的中国故事,带领学生感受这些景点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二、深挖教材,感受节日文化内涵

教育的本质是文化的发展、是文明的传承,一个国家要想屹立于世界,就要以自身的民族文化作为基柱。英语作为世界交流的通用语言,教师应当积极将中国文化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例如在学习“Our favourite festival is the Spring Festival.”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更多的年文化,如:set off fireworks,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watch Spring Festival Gala 等等,并带领学生了解“年”的一系列故事。同时还可以延伸到中国其他传统节日,像Lantern Festival, Qingming Festival, Double Seventh Festival等等。以课堂提问、小组讨论、阅读座谈的方式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由来故事、风俗习惯,能够用英语从容流畅地讲述节日故事。在本单元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对待中西方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适时拓展,讲好中国传统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应当讲好中国故事,提高中国的文化力量,呈现一个完整的、真实与立体的国家面貌。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西方思潮的冲击使得很多学生对国外文化相较于中国文化更加了解。很多学生知道的中国故事都屈指可数,更何况要求其能用英语表达出来,这些现象与教师在课堂中忽视中国文化的传授有一定关联。因此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将知识内容与中国文化有效整合,引导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引入“Good or Bad”(塞翁失马)这一中国故事来传授学生英语知识的同时,还要引导其感受中国故事中蕴含的育人价值。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What’s your good thing/ bad thing?”,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展开论述,引导学生主动并乐于表达。在讲述故事情节时,还可以适时搭配图画,让学生在思维活跃的状态下理清故事脉络,在脑海中构建出完整的思维导图。如事件线:lost the horse—came back with another horse—hurt his leg—didn’t join the army—saved his life;情感线:not bad—not good—not bad—good。以真实的语境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最后,教师还可以结合该故事开展辩论赛,以“Good or Bad”为主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就自身的观点展开辩论,如“Bad thing is not very bad. Maybe it can be lucky.”“Bad thing now. Good thing future.”在辩论中对事物的两面性产生一定认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总而言之,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其职责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更应当明确掌握语言与文化之间的联系,肩负起维护与传播中华文化的职责。因此,英语教师应当以创新的思想与方法为学生的文化学习提供有力支点与广阔领域,深入研读英语教材,找到中国文化渗透的切入口,拓展学生思维,增强其故事理解力。同时,教师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与故事情节,挖掘其中的育人价值,让学生能够讲好中国故事,培养民族意志。

参考文献

[1]陈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路径[J].校园英语,2021(42):112-113.

[2]洪永秀.讲好中国故事——将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2021(Z1):81-85+88.

[3]郑子嘉.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小学英语教学导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实践[J].校园英语,2021(06):223-224.

本文系泉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一批)立项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国故事与小学英语教学融合研究》(项目编号:QG1451-154)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中国故事小学英语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