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2022-01-23 20:07杨倩倩
商展经济·上半月 2022年1期
关键词:产业集群转型发展服务体系

摘 要:从区域经济发展实践分析,山西省“十四五”规划明确了14个战略新兴产业,并将这些新兴产业打造为全国领先队伍,以此推动山西進一步的经济转型发展。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构建完善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通过整合技术创新力量,助力各产业更好发展。本文面向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分析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构建。首先,阐述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其次,结合实例分析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构建;最后,总结技术创新服务构建经验,以期为技术创新和发展工作提供帮助,为产业发展助力,从而创造更多的效益。

关键词: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区域经济;转型发展

本文索引:杨倩倩.<标题>[J].商展经济,2022(01):-128.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各国各地区转变经济增长及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构建完善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对促进产业集群快速发展,能够起到有效的支持与保障作用。从建设的实际情况分析,产业集群创新服务体系的构建能力会对集群管理的创新服务水平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应完善体系建设,将技术创新服务价值发挥到最大,以此推进产业集群实现高质量发展。

1 山西省产业集群发展目标分析

2020年,山西聚力打造14个标志性引领性新兴产业集群,为推进产业集群更好地发展,加速培育竞争优势彰显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培育新功能。从实践层面分析,加速构建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助力产业集群发展[1, 2]。现结合实践进行具体分析。

2 面向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构建实例分析

2.1 七位一体创新体系

创新可以创造发展动力,而发展的关键力量就是创新。从推动创新发展的实践分析,山西省结合战略发展目标,结合产业集群化发展特点,在2020年制定了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系统行动计划,并成功搭建了七位一体创新体系,为重点领域发展突破提供支持,例如大数据和半导体及新材料等,促进产业化发展,并从实际需求出发积极整合资源力量,增强内部动力。

2020年12月12日,郑太高铁全线贯通运营。

从运行的高速动车组装配情况分析装配了中车永济电机公司的牵引电机。目前,全国铁路范围内超过50%的高速动车组都使用了其研制的电传动系统产品。在各类复杂的应用情况下,产品面临层层考验与挑战,但最后都得到很好的解决。近年来的不断创新,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下线,该车组在牵引时速方面获得了突破,可达到400公里,受到国内外的美赞。从促进交通强国发展的角度分析,核心技术国产化为关键动力,当前各个企业也在不断创新,新能源汽车产能达到30万辆以上,太重轨道交通标准动车组轮轴核心技术也成功实现国产化,同时,新材料产业也在4个特色领域取得突破,包括碳基新材料和生物基新材料及先进金属材料等。这些企业和技术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山西经济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

2.2 项目的“吸引力”

从山西省实现经济转变的角度分析,为了更好地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相关部门应积极引进先进项目,纳入科研型人才[3]。2020年政府通过发布“一揽子”政策措施,吸引企业大项目和高端紧缺人才及研发机构,助力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促使新材料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提速发展。根据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需求,出台了多项政策及方案,更好地对各个产业发展实现助力作用。

2.3 政策的“汇聚力”

创建载体、构建机制、搭建平台、优化服务,汇聚各类政策力量,积极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助力新兴产业发展。从产业发展分析,大数据与信创等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转变。目前,截止到2021年3月下旬山西省成功开通5G基站一万六千多座,在全国总开通率中排名靠前。多个煤矿产业也因率先完成井下5G专网建设而成为全国智慧矿山的模范,如新元煤矿和庞庞塔煤矿。

2021年,山西省将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计划的基础上,选择十个产业集群进行重点开发,以此推动新兴产业群高质量发展。面向产业集群构建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加大技术开发力度,根据产业链的布局需求构建创新平台。

2.4 构建的“前进力”

山西省经济转型发展背景下,对于省内的各城市而言具有很多发展机会和挑战,走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前列,加大创新力度,促进产业持续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太原为例,应该坚持走产业转型之路,率先构建以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规模化。

从具体实践的角度分析,政府和相关企业应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内涵集约发展。传统的优势产业是太原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源泉,为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例如煤炭和电力等,需加快改造升级,内涵集约转变。在转型发展方面,善用科技手段赋能、积极推动智能化改造、深度挖掘技术的应用价值、构建管理新模式。以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构建“互联网+”产业模式,将大数据技术手段引入传统产业,借助技术的能量促进产业转型,达到智能化及绿色化的水平。实现转型发展与创新的目标,面临很多技术挑战,必须加大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力,促使技术工艺水平提高,优化资源利用和管理。企业方面通过不断优化产品体系,释放更多的竞争能量,增强自身竞争力。采用新技术和新装备及信工名义,助力产业优化与生产,拓宽产业领域和产业范围。同时,还要加快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4]。

努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合理布局,通过创新蓄积能量,用发展的眼光抢占先机,在新基建与新技术及新材料等领域布局,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及提高装备水平,助力产业发展。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建设,不断扩大新业态规模,促使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得到扩大,与此同时增强了竞争力。围绕产业集群化发展目标,着力推进传统工业的转型,走绿色持续化发展道路。积极利用政策的鼓励,促进中小企业能量得到激发与聚集。扎实推进服务业重点领域的改革,为促进服务业的发展,采取降低准入门槛的方式吸引更多企业,同时构建完善的行业标准规范化管理,完善竞争生态。合理发挥政策的力量,并投入相应资金,给予资金动力支持。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与太原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和商业银行进行联络,促进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5]。若想实现创新发展,关键在于技术创新。结合技术创新的需求,发挥税收政策的力量,为企业减轻税负,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技术创新。在政府方面,应进一步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开设一体化政府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6]。

3 面向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构建经验

3.1 做好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需求分析

从技术创新服务角度分析,需结合实际需求提供针对性服务,切實发挥技术创新动力支持,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以太原的生物基新材料产业集群为例,为山西省重点打造的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的产业园区位于阳曲产业园区东部,由产业核心区和保税区及公共设施区等构成。合成生物技术为新技术,具有革命性,实现对传统化学合成法的突破与创新,使用生物质当做原材料或者运用生物方法开展大规模物质加工与转化,进而生产出社会所需的工业商品,整个生产过程绿色化,且经济性很高,可有效解决环境污染与安全风险问题,将会成为催生下一次生物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产业园的规划建设实际分析,引进了很多新项目,例如生物基戊二胺项目等,生产的产品可为高端纺织和电子电器及无人机等领域提供服务。目前,已经有多家企业有意入驻和正式入驻,在2021年2月山西大学与凯赛生物共同创立了山西合成生物研究院与山西省合成生物重点实验室。有了研究力量、政策力量及人员力量的支持,将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面向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构建,认真分析建设的需求,为企业提供基础力量支持,助力企业进行创新,促进产业集群化和创新化发展。

3.2 做好技术人才的培养

面向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构建,需注重人才需求的满足,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山西大学开设了以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为培养目标的培训班,围绕新兴产业集群“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进行紧缺型技术人才的培养。通过技术培训,为产业发展输送“血液”。积极整合省内的各类培训资源,面向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技术创新需求,进行人才培养。通过技术培训后,使得人员获得技能等级,为创新发展提供支持。积极组织开展行业峰会,聚拢行业人才,为产业集群化发展支招出力。

3.3 构建完善的保障机制

面向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构建,相关部门应该充分制定完善合理的保障机制,以此确保创新服务体系得以有效运行。首先,构建服务体系的激励机制。一般来说,技术创新服务业务的开展,主要是采用项目方式运作,实施项目经理负责制度,可以围绕各类业务的内容和特点,组建专门的项目小组,设置项目经理负责项目进度与质量控制,并且邀请外协专家和团队参与。构建激励机制,完善绩效考评制度,采取多样化激励手段,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其次,构建约束机制。如管理制度和绩效考评以及合同等约束机制。最后,构建协作机制。技术创新服务的提供,涉及的部门很多,需相互协作配合才能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构建完善的协作机制,如业务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等,增强有效沟通,凝聚更多力量,促进技术创新服务的优化,助力产业集群化发展[7]。

3.4 依托企业力量

从山西省经济转型发展的推进情况分析,通过引进外省优秀企业合作,助力传统产业升级及新兴产业发展。阿里云创新中心助力山西本土企业数字化转型,将中心建设在太原市晋源区,通过整合阿里巴巴在云计算和大数据及物联网等领域的资源优势及产业生态,引进培育一批产业引领作用强、行业示范效应明显的企业和项目落地中心。与此同时,还连接一批高校、院所及创新机构,实现人才的有效积聚,促进智能制造和数字经济及5G等的发展。截至2021年9月24日,阿里云创新中心总入驻企业数量已达到766家。其中,达到规模以上企业121家,带动就业8300余人;累计销售额73亿余元。值得一提的是,阿里云创新中心构建了独特的“1+4+N”产业孵化服务体系,利用平台优势及政策力量,通过阿里云实现资源的有效聚集,赋能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积极打造电商产业集群,阿里云创新中心(太原晋源)基地搭建起直播间,并且探索直播+电商模式,助力太原数字化转型发展。

3.5 善于借鉴与学习

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构建完善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美国硅谷为例,在这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1)拓展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从硅谷的实践分析,其提供的创新服务,很多环节都是交给商业化机构负责。引入了市场激励机制,有关的服务机构通过自发的形式建立运行机制,按照市场化运行机制,自己承受风险,独自享受利益。与此同时,硅谷还设立了由政府主导的中介组织,以此达到服务体系的补充及完善,为政府和技术创新企业及科研机构之间开展合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维护了中介市场秩序。从当前国内的发展情况分析,产业集群促进机构很多都是由政府主导建立,凭借着较强的公信力,能够凝聚强大的力量,在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初期为企业提供力量支持,为集群化发展奠定有力基础。不过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若完全依靠政府的力量,则难以实现长期发展,后期的资源需求依旧很大,探索引入市场化机制,坚持市场主导的原则,优化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保持较强的能量供给,为集群化发展助力。

(2)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凝聚顶尖人才。产业集群化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技术创新也是如此,人才是主体力量。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凝聚顶尖人才,为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支持,具有重要意义。美国硅谷背靠世界顶尖高校提供顶尖人才,同时拥有发达的猎头行业及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能够保持高端人才的持续输送。除此之外,还有各类科技社区组织保证人才的留存。目前,国内各个城市都在积极实施人才计划,力求实现高质量人才的聚集,为技术创新和产业集群化发展提供支持。一方面,积极吸引人才力量。另一方面,为保证人才质量,更好地留下人才,这需要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为其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同时解决其生活的顾虑,更好地为创新创造奉献力量。在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同时,还必须积极拓展人才输送渠道,且要构建完善人才留存机制,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8]。

(3)完善金融资本服务体系,积极获得社会资本的支持。美国硅谷的产业集群化发展实践中,利用风险投资公司为创新企业提供了项目资金启动运作,同时通过创新企业的扩张反哺投资公司。与此同时,还构建了完善的金融交易市场与金融服务体系,为技术创新提供支持,极大程度上保障了创新发展的动力。通过产业集群化,不断拓展金融服务业务,有效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推动组建产业发展基金,面向创新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助力产业集群化发展。从国内的产业集群化发展推进方面分析,政府方面需要积极发挥力量作用,构建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构建由市场主导、政府辅助的科技金融投融资体系,切实提高科技金融效率。

(4)完善财务法律服务体系。美国硅谷的经验做法中更为值得借鉴的是,其拥有国际一流的会计师事务所及律师事务所,能够为创新企业提供专业的财务和法务服务。一方面,能够节约人力物力。另一方面,可提高管理的质量。通过构建财务和法律等各类高质量服务商资源库,采取多样化服务模式,增强企业的交流对接,妥善发挥中介的作用和优势,保障管理共性需求[9]。

4 结语

综上所述,产业集群化发展能够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支持,创造更多的效益。从具体推进的角度分析,需要通过技术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并根据产业集群化发展需求,构建合理完善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通过政策支持和人才及资金支持等,能够助力技术创新,凝聚更多的力量,为产业现代化与健康化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郑准,张凡.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际化的理论阐释与政策构建:以德国InterClust集群国际化计划为例[J].科技与经济,2021,34(5):16-20.

陆红娟,何程,黄倧睿.基于三阶段DEA的省域创新型产业集群效率测度[J].科技与经济,2021,34(5):21-25.

张丹.以国内大市场循环支持苏州服装产业集群品牌创新研究[J].江苏丝绸,2021(5):29-32.

陆元三,刘登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对策研究:以衡阳市为例[J].内燃机与配件,2021(19):157-158.

美国硅谷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研究[J].中国信息化,2021(5):74-77.

张善杰,陈伟炯,袁倩,等.面向产业技术创新的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体系构建[J].情报科学,2021,39(4):75-84.

郭伏,阚双,李明明,等.面向产业集群的管理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8,39(6):649-653+704+646.

陈旭,赵芮.政府在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机理分析[D].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7(4):33-39.

白杨.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经济结构转型研究[J].商展经济,2020(8):86-88.

猜你喜欢
产业集群转型发展服务体系
多元协同视角下宿迁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到“公共心理服务体系”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饮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