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温江区:打造“温暖人社”品牌 推动“三项服务”落地

2022-02-03 02:36唐景明
四川劳动保障 2022年3期
关键词:工作日落地事项

文/唐景明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成都市温江区人社局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聚焦“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米”,靠前服务,写好“温暖人社”温江篇章。

打造更加便捷更接地气的服务场景

延伸功能触角。顺应新增人口“净流入、高增长”态势,动态调配“1+4+9+N”四级公共服务平台布局。针对“万人小区”、集中安置区等人员密集及需求集中区域,增设东大街、洲际银海湾服务点位,实现科技园、医学城、北部片区3个“家门口仲裁巡回庭”落地运转,促进劳动纠纷就近就地化解。

推动事项下沉。将参保证明打印等94 项需求集中、办理频次较高的事项下沉至分中心、镇(街道)办理。做好下沉事项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展业务辅导培训20余场,试点推行集政策福利、办事指南、疑难解答功能为一体的“人社小百度”,确保“全域通办”事项达到80%,自然人服务事项下沉率达100%。

开通“360 号”直通车上门服务。变“坐等受理”为“上门服务”,“360 就业社保”直通车进小区、进社区、进园区,总行程逾800 公里,先后将求职服务、就失业登记等74 项服务“打捆”送到企业和群众身边,138名干部职工主动参与一线服务60余场,现场办理民生事项2700余件。

探索更加高效更有质量的经办路径

材料减负、办理提速。全面推行“容缺受理”,对具备基本条件的先予受理,次要材料后期补正。目前“容缺”营业执照等20 项材料及补缴社保费等9个服务事项申请资料精减30%,新增失业登记等11个即时办结事项。

流程减少、事项打包。以社保事项办理为突破口,76 项经办服务“一门一窗一站”办结,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转移办理时限由45个工作日压缩到15个工作日,承诺提速率超过90%,“一次办”达100%。

化整为零,难点攻坚。针对办理周期长、甄别难度大的服务事项,开展“局长走流程”“面对面”坝坝会20 次,问需于民、问计于企,打通群众企业办事“中梗阻”。将工伤认定事项纳入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通过“资料辅导预审、案件分级办理、结论快递到家”的全流程优化,实现工伤认定时限由最长60个工作日压缩为平均15个工作日,简易案件3个工作日出件。

构建更加智慧更有深度的供给模式

转换角色,畅通路径。坚持“乙方思维”,落地劳务派遣经营许可等4 项“证照临期提醒”和5 项“节点提醒”服务,开展“预约提醒”“临界提醒”“逾期风险提醒”服务174 次。配套跟进申请书件“快递到家”和辅导办理“专员上门”服务,最大程度避免许可过期对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

智慧引领,迭代升级。由“人社信息化”向“信息化人社”转变,打造掌上办事大厅,推进人社服务“只进一端、只上一网、指尖办理”。对流动人才档案服务、失业保险申领等11 项服务进行“不见面”审核,为不能到现场办事的群众提供在线档案查询等服务720余次,“全程网办”突破93%。同时打造“5G+人力资源”大数据池,聚集5.7万在线人力资源,精准匹配岗位7600余个,实现需求自动收集、岗位动态更新、供需智能匹配,人社数据跑出了“加速度”。

资源协同,扩展渠道。通过“银行柜台”加载“人社前台”,以社保卡金融合作为切入点,探索推进“人员流”“信息流”“资金流”深度融合,实现人社、金融资源共享、业务联办。截至目前,停保续保等39 项业务已分流至银行网点办理,社银合作“1+1 >2”聚合效应日趋显现。

塑造更有成色更具内涵的服务品牌

抓日常,打造人社快办“行家里手”。“服务民生”和“练兵比武”两手抓两不误,深入开展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有效提升政策落地、工作实操、现场处置的专业技能,第一批22名“政策通”“一口清”服务标兵脱颖而出。

求实效,擦亮服务群众“金字招牌”。启动“走百村、入千企、进万户”专项行动,解读政策、回应疑难、分析案例,切实把政策宣传到位,营造“社会关注人社、人人关心政策”的良好氛围。

找结症,推进人社“堵点变亮点”。抓实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全面推动服务“好差评”落地见效,建立健全企业群众意见诉求收集、办理、反馈、追踪工作闭环,实现“处理一个投诉、解决一类问题、完善一套机制”,让人社服务场景更舒适。

猜你喜欢
工作日落地事项
如果要献血,需注意以下事项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疫情期间,这些事项请注意!
青铜器收藏10大事项
对于马克思关于工作日的思考
美联储加息终落地沪指冲高震荡走低
关于休闲的量的问题的考察
化繁为简,医保支付价可“落地”
法律何以难落地
对《资本论》中工作日问题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