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知行合一”提升干部教育培训效果

2022-02-05 02:44王乐平
党政干部论坛 2022年4期
关键词:知行合一党性党校

○王乐平

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开展教育培训有三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学习党的理论,二是开展党性教育,三是提高领导能力。在教育培训中,坚持“知行合一”既是领导干部参加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学习培训的重要方式,也是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提升教育培训效果的有效措施。

一、坚持“知行合一”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原则

“知行合一”是指认识事物的道理、并在现实中运用这些道理。明朝思想家王守仁首先提出“知行合一”的概念,他认为,“知”是良知,“行”是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代替“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替代“知”,认为“行”便是“知”,而是“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促“行”,以“行”验“知”。他强调认识和改造世界要坚持“内在的知识和行动的统一”。今天,我们讲“知行合一”,一般是指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学习知识和实践运用必须相互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知行合一”,提出“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他还在《谈谈党校学员的学习》一文中提出“一切学习都不是为学而学,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并强调“在党校的学习中,要坚持把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应用、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很好地结合起来,努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新进步”。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审视自己、要求自己、检查自己”。这就要求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开展教育培训必须坚持“知行合一”重要原则,不断提升干部教育培训效果。

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开展教育培训,就是要通过开展深入的理论学习,研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章党规、经济知识、生态知识、法律知识、军事知识、外交知识、写作知识、管理知识等,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理论功底、政策水平和文化修养,帮助其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正确树立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思想力量,把学习到的经验和能力转化为做好纷繁复杂领导工作的智慧和本领,把党对领导干部的政治要求和党性锻炼转化为淬炼思想和敢于担当的自觉行为。

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坚持“知行合一”原则上存在的不足

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党章党规教育、党史国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道德品行教育、法治思维教育、反腐倡廉教育方面,在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方面,在进行理论探索创新、现实问题研究和承担决策咨询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重大成就。同时,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在干部教育培训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在坚持“知行合一”的教育培训原则和实践方面,有些问题和不足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知”“行”脱节

有些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在干部教育培训中,没有将党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充分结合,即在讲授党的政治理论和方针政策时,没有充分结合实际讲授这些理论方针政策如何运用、如何操作、如何完善和创新。在讲如何提升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水平时,没有充分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阐述,没有充分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说明,没有充分结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剖析,使领导干部在接受教育培训中要么领导能力提升慢,要么容易陷入迷茫。

(二)“知”多“行”少

有些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特别注重党的理论学习,主业主课抓得很紧,施教中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也比较先进,传授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入脑入心。但是,讲实践应用却不多,没有结合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丰富实践来讲授,致使广大学员只掌握了党的理论,却难以运用到错综复杂的实际工作中去。

(三)少“知”少“行”

个别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在干部教育培训中,没有坚持好“党校姓党”的原则,偏离主业主课,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安排的其他课程也意义不大,导致许多学员对党的理论、党的知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知半解,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知之甚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似懂非懂,更谈不上把这些理论知识结合丰富而伟大的实践讲深讲透,以达到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的目的。

这些问题和不足虽然发生在部分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但其中某些现象在许多地方也普遍存在,个别问题甚至还表现得比较严重。我们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决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轻心。究其原因主要是:有的地方坚持“党校姓党”原则不够好,对教与学的矛盾运行规律研究得不够,对蕴含其中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解决得不充分,特别是没有妥善处理好“知”与“行”的辩证统一关系,忽视了“知”与“行”相辅相成的重要作用。所以,要真正破解这些主要问题和矛盾,就必须把“知行合一”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根本方法。

三、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坚持“知行合一”原则的主要方法

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在进行教育培训时,不仅要想方设法开展理论教育和技能讲授,让党员干部“知”,同时也要千方百计开展应用传授和能力培养,让党员干部“行”,坚持把“知行合一”作为破解干部教育培训问题和矛盾的根本方法。

(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突出“知行合一”培训目标

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于教育培训全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坚持“知行合一”,把学习党的理论和开展党性锻炼放在首要位置,以政治建设统领办学和教学科研工作;就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并使每个学员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关于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就是必须要求每个学员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实现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学员、从工作岗位到校园学习、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的转变,在学习培训中增强“知行合一”的自觉性。

(二)提高政治站位,抓好培训教学设计

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应按照中央关于干部教育培训的要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抓好干部教育培训的教学设计。坚持在教学设计中,既有“知”的内容,又有“行”的应用,把“知”与“行”统一在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学模块、每个教学形式中,使每个学员都能得到充分的“知行合一”的教育培训,努力消除“知”“行”脱节的现象。

(三)坚持“党校姓党”,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教学水平是决定干部教育培训效果优劣的重要因素。要使学员在“知”与“行”两方面都有较大收获,就必须要求教师坚持“党校姓党”,在党的理论讲授和开展党性教育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钻研授课新教法,设计教学新模式,探索课堂新互动,调动学员的“知”“行”积极性,实现“知”“行”相统一。

(四)加强党性锻炼,强化学员学习动力

党性锻炼是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不仅要从政治理论上使学员学懂弄通,关键还要从思想教育上使学员自觉自为。加强党性锻炼,就能促使每个学员增强学习的内生动力,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踊跃参加支部和班级开展的各种党性锻炼活动,并严格遵章守纪,认真开展党性分析,在“知”“行”的学习和应用中锤炼党性,砥砺品格,破除“知”多“行”少的弊端。

(五)优化办学管理,增进教育培训效果

抓好办学管理是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关键举措。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必须进一步完善和改革办学制度,按中央要求当好“施工队长”,把“党校姓党”和“知行合一”作为办学的重要原则和主要目标,优化教育培训的体制机制,改进教育培训的后勤保障,创新教学科研的管理模式,改革教学科研的评价考核体系,不断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效果,彻底铲除少“知”少“行”的再生土壤。

猜你喜欢
知行合一党性党校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晋源区委党校:历经四年寻访 赓续红色血脉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学思磨党性 信奉廉洁路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
实现党校科研工作“四个服务”目标的几点思考——以昌吉回族自治州党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