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视角下甘肃全域旅游协同机制研究

2022-02-09 02:04
旅游纵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全域甘肃景区

胡 艳

(甘肃财贸职业学院,甘肃兰州 730207)

引言

近年来,我国旅游需求侧发生的变化比较明显,与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相对应的是国内有效旅游供给明显欠缺,每到节假日,各景区人满为患,难以满足游客对美好旅游的需求。另外,“自由行”“自助游”逐渐成为现今主流的出游方式[1],为了与大众旅游、散客旅游带来的旅游新变化相适应,国家制定与实施了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战略[2]。在云计算、大数据及物联网等各种先进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过程中,旅游业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与这些技术的有效融合,智慧旅游由此产生[3],它对于旅游服务信息化、便利化及个性化等程度的提升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全域旅游提出“全域景区、全民共享、社会共建”等一系列发展要求,这与智慧旅游的特点有较好的契合性,因此将智慧旅游作为重要抓手,对于全域旅游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

一、甘肃全域旅游创新发展优势

从文化积淀及其发展历程来看,甘肃省有着尤为重要的西北内陆旅游资源,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前往甘肃参观和游玩,在推动当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优化旅游业服务质量及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方面具有积极意义[4]。

(一)旅游资源类型多样

甘肃省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自然生态资源多元,除了海洋岛礁,甘肃拥有全国其他区域具备的所有类型的旅游资源。甘肃旅游景区数量较多,既包括文化遗产和古文化遗址,又拥有诸多馆藏文物和革命遗址。加之航空航天基地、国家重要老工业基地等的建设,类型尤为多样的旅游资源和彰显出自身特点的地形地貌为甘肃旅游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旅游资源集中,质量较高

甘肃在丝绸之路这一重要纽带的支持下,与自身的持续发展相结合,逐渐形成了陇东南文化旅游传承创新区,此创新区的主体区域涉及天水、平凉及庆阳。另外,甘肃还完成了对黄河都市旅游产业集聚区的打造,以兰州、甘南为依托,基于嘉峪关、酒泉、张掖及武威等重要旅游节点城市的支撑,甘肃河西走廊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得以形成。而除了以上重要发展成果,丝绸之路还进一步将甘肃省高质量旅游资源有效连接起来,目前甘肃省内部已经打造了一条贯穿东西全境的旅游黄金带。甘肃在全国丝绸之路精品旅游带中的脊柱作用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挥,而这又进一步推动其在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知名度的持续性提升。

(三)交通区位优势突出

甘肃属于西北地区的交通要道,现已完成对连接我国东南西北的公路、铁路及航空交通运输网的建设,目前已经建成的交通线路包括由兰新线和宝兰线构成的高速铁路线、陇海线与兰新线等10余条路线构成的普通铁路线及京藏线与青兰线等10条线路构成的高速公路线。目前,甘肃已建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这在较大程度上提升了当地旅游的可进入性。

(四)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

随着“全域旅游”战略的实施,甘肃全域旅游步伐日益加快,无论是在景区管理上,还是在导游管理上或旅游企业服务上,管理水平提升和资源整合成效均较为明显。旅游业发展及其转型升级从整体层面上提升了甘肃旅游业形象,也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出了对消费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

二、甘肃全域旅游现存问题

(一)公共服务平台未形成部门信息的共享

对于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而言,信息当属其最为核心的内容,只有将所需信息充分地提供给游客,才能让其更加“智慧”地旅游[5]。但是现阶段甘肃虽然对高科技设施的引进与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持积极态度,但对旅游信息内容本身的问题不够重视,主要表现为平台信息较为陈旧、信息更新不及时,有的平台甚至没有实质性内容,难以有效满足游客需要。除此之外,当地还存在系统独立建设、数据共享程度不高等问题,数据信息“孤岛”的问题有待解决,如二维码电子票务与旅游企业、网络平台等没有很好的兼容性等。

(二)体制机制协调度与配合度欠缺

无论是进行智慧旅游的建设,还是发展全域旅游,均不能只借助于某一或某几个企业与部门之力,而是要诸多主体的参与,制定与实施行之有效的协调机制,形成合力,协调发挥推动作用。然而,现阶段甘肃政府部门、企业与游客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沟通难度大、相互配合少的问题。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各相关职务的履行依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条块分割的状况。长期以来,旅游都被视作旅游部门一个部门的责任,并未从真正意义上将旅游产业综合管理与协调的长效机制建立起来,当前甘肃省的旅游管理依旧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行业管理层面。其次,企业之间存在同质化与恶性竞争的问题,会加大企业的内耗。再次,游客居于弱势地位。尽管甘肃政府制定了不少监管机制,也构建并运行了相应的投诉平台,但依旧存在处理游客投诉不及时、不到位的问题。

(三)全域产业融合深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甘肃旅游经济发展对互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等技术的运用并不深入,相较于全域旅游倡导的“全领域”,差距还比较明显,依旧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具体表现在两方面。首先,产业链衔接程度比较低。旅游产业有着非常突出的关联性,通常情况下需要交通运输与商贸服务等诸多产业资源对其食、住、行、游、购、娱等进行联动。现阶段,尽管甘肃已经建立了“一站式”旅游电商平台与旅游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等,但部分区域仍存在较为明显的配套产业发展滞后、配套设施建设不足及信息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不能和当前旅游服务平台建立起无缝对接的关系,导致线上支付断层等状况的发生。其次,区域产业融合发展尚未达到平衡状态。由“互联网+旅游”催生的新型商业运营模式,如商对客电子商务模式(Business-to-Consumer,B2C)、消费者与企业的模式(Customer-to-Business,C2B)及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Customer to Customer,C2C)等和大多数在线旅游企业均以北上广深等信息产业非常发达的地区为发祥地,受相关产业人才短缺的影响,甘肃对于智慧旅游新技术的应用水平并不高,应用范围也不广,对其新业态进行培育有较大的难度,融合发展瓶颈较为 明显。

三、基于智慧旅游视角的甘肃全域旅游协同机制构建策略

(一)政府方面

第一,政府要建立并不断完善公共信息服务综合平台,基于平台的支持将智慧城市和智慧旅游两者之间的有效对接关系建立起来。在云计算系统的重要支撑作用下,充分与有效发挥跨部门数据交换系统和信息发布等各种重要的功能。汇总整理旅游企业服务信息与旅游公共信息,对各类信息加以规范,借助网络平台实现对数据资源的共享。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做好对旅游咨询的整合工作,基于对门户网站、移动终端App及热线电话等多元化服务方式的运用,以及对视频、音频和图片等多样化形式的采用,在网络平台和移动终端上为用户推送城市和景区等相关信息,实现对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渠道进行有效拓展的重要目标,还要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5G通信及物联网等技术的支持,进行和甘肃各地区城市文化理念及旅游资源相结合的特色化自助导游系统的建设,为游客提供便利,让其对高品质旅游体验和服务质量有直观又深刻的感悟。打造智慧交通服务系统,针对泊位引导和景区游客容量等相关信息,做好汇集与发布工作。

第二,发布相应政策支持旅游综合管理转型。在智慧旅游背景下,甘肃全域旅游怎样由当前旅游景点管理模式向综合管理模式转型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这对现阶段当地旅游管理模式、管理地位及管理人才等均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加快以往由单一旅游部门管理向政府机构统筹管理转变的进程,对此,甘肃可以学习其他省份的优秀经验,如云南等省份成立了旅游警察队伍,或将旅游局升级为旅游发展委员会,让其以政府组成机构的身份进行旅游综合管理,这些均是可供借鉴的有益经验。

(二)技术方面

1.打造旅游电商平台,提供个性化旅游服务

以甘肃省武威市为例,对阿里巴巴电商发展指数进行分析,目前甘肃电商应用指数较之购买指数明显要低一些。对此,可以针对性地进行当地农产品的标准化与品牌化经营,借助电商平台,将武威土特产如古浪小杂粮、民勤羊肉、天梯山人参果及天祝牦牛肉等变为当地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

2.构建智慧旅游服务中心

在充分发挥政府政策优势的基础上,借助甘肃云计算中心、景区远程视频监控平台及旅游景区资源数字展示平台等诸多第三方平台的支持,为当地旅游经营单位制订智慧旅游与全域旅游解决方案,从真正意义上让甘肃发展为具有开放式特点的文化旅游产业孵化基地。

(三)人才方面

智慧旅游和全域旅游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对旅游人才培养的倒逼作用,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不强,为了切实有效地提高“互联网+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人才的能力,当地高校需要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体系断层问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以学生为对象,在课程设置中对地域特色文化元素进行融合,打造具有创新性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打造工学耦合的利好局面。

(四)景区与企业方面

1.利用大数据技术全面分析游客需求

要在大数据技术的有力支持下,对游客旅游信息进行充分挖掘,以此做到对其旅游需求的全面与准确了解。基于对大数据的分析,将游客偏好和目标市场确定下来,积极有效地调整经营策略,推动产品创新。

2.优化游客体验

为游客提供体验式应用,如增强现实体验或虚拟现实体验等,让游客身临其境般对甘肃历史情景或民俗风情有直观的感悟。在一些公园内部,可以进行互联网户外娱乐项目的设计,在景区内与游客进行互动。或者可以在一些空旷位置设置越野车体验场所,与GPS相结合,让游客在足够短的时间内获取游玩设备相关信息。一些有条件的旅游饭店可安装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客房温控系统、电子门锁等先进设备,让客户更为便利地遥控客房窗帘与空调等。

3.景区智能化停车

近年来,汽车自驾游愈发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为了提升景区质量,甘肃旅游发展在今后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更好地满足自助游客对停车场所提的便利化停车要求。对此,应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使停车场摄像头数据和自动闸道之间实现信息互通,游客只需要将移动终端上的App打开,便能不受时间和空间束缚,完成对景区剩余车位等相关信息的查询,同时可线上缴纳停车费,极大地提高游客自驾出游的便捷性。

四、结语

旅游有明显的生产与生活二重性特点,除了是一种经济形态,它还是一种具有现代化特点的旅居生活方式。对此,甘肃要紧紧抓住国家“全域旅游”和“智慧旅游”发展的重大机遇,基于对各种手段和措施的运用,探索协同管理与发展机制,转变与创新产品供给、市场结构及公共服务等各项内容,积极又高效地探索旅游业发展新模式。不仅如此,还要对各种类型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旅游业发展合力,通过树立和传播良好品牌,真正地将甘肃发展为满足人们美好旅游和生活需要的理想之地。

猜你喜欢
全域甘肃景区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摘牌』
“摘牌”
甘肃卷
某景区留念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