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计算机专业新型教学模式研究

2022-02-13 02:29冯增卓
当代教研论丛 2022年11期
关键词:产教证书校企

冯增卓

(辽宁工程职业学院,辽宁 铁岭 112006)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进入重要改革时期,各职业院校都在探索新型的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发展之路。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过程中融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和职业技能比赛,通过对接专业人才培养和工作技能岗位需求,设计具体的产教融合实施方案,以推动职业院校和企业的深入合作,提高产教融合的实施成效。

一、产教融合主体关系研究

从微观角度看,产教融合是指“产业”与“教育”对接,即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企业利用自身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生产装备,与高职院校展开深度合作,以达到利益最大化。[1]产教融合的三大主体为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其中职业院校和企业作为合作承载的主体,负责产教融合的实际工作开展。行业作为引导者,负责制定标准和实施1+X证书考试制度。企业不仅为学生就业提供工作岗位,也要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根据岗位所需的知识结构、技能能力水平、职业素养等方面制定岗位需求量化条件并制定量化表。职业院校制定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等,使之与企业岗位需求量化表相结合,与企业是产教融合的关系。在这三方主体中,企业与行业是生产与标准的产证对接关系;行业与职业院校是技能等级考试与课程的课证融通关系。

图1 产教融合主体关系

高职院校推进1+X证书制度的开展,有利于明确校企双方在产教融合过程中的责任和权力,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产教融合实施过程中主体之间难以发挥作用的问题,提高了校企双方开展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高职院校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式,更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产教融合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所在院校为积极推进产教融合的深入开展,将1+X证书制度融合到人才培养中,使得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效融通衔接。学校将1+X证书制度与专业培养、课程体系、教学设计等深入融合,并秉承“企业走进来,学院走出去”的理念,通过与企业深入合作,制定相关政策制度培养学院和企业双向学科带头人,并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和行业专家等参与到1+X证书制度融合的专业建设改革工作中,强化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提升了专业实践教学的项目开发能力和课程设计能力。

在具体教学体系设计中,坚持“鼓励实践”原则,将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项目融为一体,以行动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融入课程思政相关元素,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同时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素养。产教融合的教学体系设计主要分为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实施方案设计和考核评价方案设计。具体设计如图2所示:

图2 教学体系设计路线

为了强化产教融合与1+X证书融合的理念,在教学体系的课程设计过程中,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2021级课程的性质分类与学期相结合,将课程按照公共课程、拓展专业课程和课证融通课程进行分类。人才培养方案中第一、二学期主要为公共基础课、思政课程和专业基础课,以理论教学形式完成基础通识课和综合素质课程,在这一阶段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在第三、四学期主要为专业核心课程和针对1+X证书考试专门定制的课证融通课程,该方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专业核心课教学形式以实践为主,授课方式以校内专职教师授课为主,企业兼职教师为辅;采取实训室实施理实一体化的形式,开展项目式教学方法和工作页教材形式,实践教学项目均是由校企教师和一线技术骨干共同设计编写,更贴近实际工作和前沿技术的内容。授课以教师精讲为辅,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并要求学生动手多练和边讲边练,同时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手段切实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技能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课证融通课程是通过校企双方论证筛选出适合并满足教学条件的1+X证书项目的针对性课程。根据1+X证书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类,设计出三种不同的课程方向对应不同种类技能证书,采用专业限选课的方式,学生根据兴趣爱好以及个人特点等,自选其中一种进行学习。课证融通课程采用校外基地集中实践的教学模式。校外集中实践实训教学与跟岗、顶岗实习不同,此阶段仍以教学授课为主,集中实践实训过程主要采用以企业一线教师为主,校内专职教师为辅的形式。同时,重点针对选取的1+X证书项目所需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进行专项培训教学,通过行业标准和一线技术的学习,完整真实的项目实操练习,以提高学生1+X证书考试通过率。第五六学期则是学生顶岗实习阶段,根据学生考取的1+X技能等级证书安排更有针对性的实习,学生也能更好的适应实习环境和内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工作角色状态,完成实习工作和毕业设计(论文)。

三、“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徐秀芳指出,把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人才培养进行结合,在此基础之上设置人人参赛以及逐级竞赛的赛教相融的机制,将比赛当作教学内容融入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让技能大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同时,要从多个方面强化竞赛与专业教学融合的理念,使之深入师生内心。[2]高职院校还需完善竞赛保障及奖励制度,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到技能大赛中,形成良好的比赛风气和人人参赛的良好竞赛机制。要使技能大赛和教学改革进行有效结合,就需要高职院校把比赛引入到专业教学和实训中,真正做到以赛代训,即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比赛内容,对比赛形式进行模拟,借此来替代实操课程。这样可以有效革新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兴趣,改变实操课堂单调乏味的状况,进而促使专业教学整体效果有效提高。

高校通过构建“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并应用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更新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增加实训项目,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效果提升。实践证明,这样做能激发学生对考取1+X证书的信心和兴趣。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技能竞赛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探索、敢于竞争、乐于实践、积极创新等职业行为。在竞赛中通过小组合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技能竞赛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职业规范程度、授课模式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并时刻关注本专业的发展动态、技能要求等。笔者认为在深入开展产教融合过程中,1+X证书制度的实施是必要手段,在教学体系中加入各级别的职业技能竞赛则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四、结语

实践证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通过实施产教融合促进了专业的长足发展,通过1+X证书制度的开展,学生技能得到提高,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更有优势。通过校企合作深入开展,企业能参与到专业建设中并提供核心技术和资源,在技术、课程和校外实训等方面对学生培养起到了必要的支撑作用。企业提供的这三种支持是保证产教融合和1+X证书制度有效融合的根本。

笔者在探究产教融合过程中发现仍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譬如校企双方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企业教师和校内教师都存在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另外,产教融合过程中缺少相应的政策保障也是限制和制约产教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搭建合格的师资队伍和配套教学资源,完善政策保障制度是未来促进产教融合建设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产教证书校企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收录证书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