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核心职业能力的国际比较综述

2022-02-13 02:29刘金石张奂奂
当代教研论丛 2022年11期
关键词:学科教学策略职业

刘金石,张奂奂

(北京联合大学 师范学院,北京 100011)

一、小学语文教师核心职业能力的内涵

教师职业能力,是指教师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顺利完成相应教学任务所具有的知识、技能等内在素质或主观条件。小学语文教师核心职业能力是衡量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特征,其涵盖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能力成熟度、教学策略、专业素养三个方面,三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小学语文教师核心职业能力的构成要素

最早提出职业成熟度一词的是Super,他认为个体完成与其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发展任务的程度就是职业成熟度的内涵。后来经过Crites等人的进一步的研究,职业成熟度被明确为个体与其职业发展阶段相对应的职业发展水平,表现在个体的职业选择过程和职业选择内容两个方面,职业选择过程包括个体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态度。职业成熟度的研究是职业发展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于推动职业心理研究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1]初等教育师范生的职业能力成熟度是衡量其是否具备未来从事小学教育教学能力的基本特征,成熟度越高,说明越接近从事小学教育的从业水平,反之亦然。

教学策略是教师素质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策略方面素质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解决教学问题能力的高低。教学策略指教的策略,就是根据教学任务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教学策略可以通过教学活动反映出来,而教学活动本身是前后互相联系、互相贯通的整体。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教学策略的运用和作用,以保证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地进行。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指向性,操作性,整体综合性、灵活性和层次性的特点。任何一个教学策略都应该指向特定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规定了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第一,有明确具体的内容是实施具体教学活动的依据,可供教师和学生参照执行或者操作实用;第二,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制订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教学理论和经验的综合作用;第三,随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变化呈现多种风格和特色;第四,侧重具体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建立在元认知基础上的教学监控等多层次策略发挥不同的功能。梅尔·卡斯帕(Maile Kāsper)根据访谈结果,指出教学策略应具有三个理论维度:课前策略,包括简化策略和准备策略;课中策略,包括管理策略、动机策略、教学方法和指导策略:课后策略,包括评估策略、反思策略和补救策略。[2]

素养是个人经过后天学习获得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等,是内在的综合的整体。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和学科情意的统一体是小学语文教师实施高质量教学需要具备的专业素养。其中,学科知识的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学科思想方法知识、学科观念知识和学科结构知识。学科能力则包括三个方面:基本的学科能力,提出、分析和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以及使用学科专业语言的能力(尤其指小学语文、英语等语言类教师)。学科情意指教师学习倾向与专业自我的综合体。专业素养具有稳定性和内在性的特点,但不是经久不变的,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依靠教师积极的自我建构,并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专业素养的三个成分不是互相孤立的,而是一个统一体的三个不同表现方面。学科知识是形成核心职业能力的基础,缺乏学科知识的师范生当然不具备职业能力;反之,能力的发展决定着学科知识的掌握速度和质量。学科能力和学科情意也没有绝对的界限。学科知识与学科能力是专业素养的两大基石,承载着学科情意;学科情意将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二者贯通,并基于此形成。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学科情意产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专业素养中的动力因素。

苏敏在其研究中指出:小学教师语文核心素养体系分为人与符号、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三个向度,综合表现为语言应用、学科整合、媒介融合、思维发展、审美创造、学会学习、人格完善、文化传承、国际理解九个维度,具有语言性、整体性、融合性三个基本特点,是语文学科知识、能力、情意、态度综合而成的立体体系。[3]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往往要在完成语文教学的同时还要兼任班主任的工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工作的胜任情况也值得重点关注。许锋华运用扎根理论对小学班主任所需的素养深入研究,提炼出新时期小学班主任核心素养的维度与要点,包含三大维度和九大素养。三大维度指的是自主生长、儿童指导和班级建设。九大素养包括专业韧性、终身学习、实践反思、学习引领、综合锻炼、激励评价、沟通合作、组织领导和人文关怀。[4]

二、小学教师职业能力结构

在能力本位的师范生教育中,对小学教师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在外国即是教授本国语的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的界定角度各有不同。布朗(Jerry L.Brown)及奥凯(Okey J.R.)的等级教师能力构想为大部分教育家所接受,二者将教师的能力分为实习教师能力、经验教师能力和精通教师能力三级。[5]吉尔(Jill)等学者通过对有效教学的研究得出教师核心的专业能力构成:创设清晰且移情的学习环境的能力(Clear and Empathetic Learning Environment)、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的能力、迎合学生学习需要的能力、帮助学生找出学习结果、努力进行自我发展的能力。[6]Grossman和 Westera等认为教师职业能力包括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subject matter knowledge)、教育内容知识、教和学的知识、课程知识、教学经验和资格状态。[7-8]在南非,Grobler和 Vander merwe通过让1265名教师对74项关于“胜任教师做什么”的项目进行作答,得出教师能力的“学习环境”“教师专业承诺”“系统秩序维护(discipline)”“教师的教育基础”“教师反思”“教师的合作能力”“教学有效性”和“领导风格”八个层面。道格拉斯·米勒(Douglas.Miller)等人将思考与计划能力、导入能力、质疑能力、探究能力、鼓励能力和学习能力等教育视做教师职业能力。艾斯坎达·阿贡(Iskandar Agung)指出,教师的能力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教学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其中,教学能力是指理解学生特点、设计和实施学习、评价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实现各种潜能的能力。专业能力是指对学习材料的广泛而深入的掌握,包括对学校学科课程设置的掌握和对材料的科学性的掌握,以及对结构和科学方法论的掌握。[9]罗巴诺娃(N.N.Lobanova)定义了教师专业能力结构的三个成分:专业实体成分(关于研究人性的基础科学的理论知识);专业活动成分(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证明);专业个人成分(确定教师作为一个人的地位和方向的专业个人素质)。雷尼加·扎基罗瓦(Ranija R.Zakirova)对小学教师职业能力的划分与之颇为相似,他分为专业个人成分;专业信息成分;专业活动成分;动机成分。这两位学者都着重强调了教师的个人素质,凸显了人的价值。同时雷尼加·扎基罗瓦(Ranija R.Zakirova)还强调了动机对于教师核心职业能力的重要作用,突出了教师是活生生的人,灵活动态的人。教师的核心职业能力并非静态的拼装零件,而是和人的品德、人的性格相统一的和谐的整体。[10]

三、结语

综上,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职业能力的策略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一个是外在的培训,一个是内在的人格提升。培训是提高教师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武器。培训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使之胜任自己的教学任务,不断发展自己的职业。但培训不是教师的自身行为,而需要借助外力得以实现,特别是借助学校环境。在此基础上,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应认真考虑发展学校管理机制,满足教师职业发展的需求。其次,内在的人格提升也是提高教师核心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决定了教师的认知、职业和教育取向。动机诱发职业活动,形成教育工作能力,对教育过程持积极态度,有助于表现出最佳的个人素质和职业素质。基于此,希望本文能为小学语文教师职业核心能力的研究带来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学科教学策略职业
【学科新书导览】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职业写作
“超学科”来啦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