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菌,为啥成了山地灵物

2022-02-15 01:06潘国虎
大众科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竹荪产业带食用菌

潘国虎

“食之长寿,种之致富。”它们生长在大山深处,声名却远播海外,它们小小的个头,却担起了脱贫致富的重任,它们就是食用菌!

贵州“全境有青山绿水,处处有山珍”,特有的气候和地质环境非常适宜发展食用菌产业。贵州的食用菌产业,近年来异军突起,逐渐迈开步伐,打造一条产业生态链,成就品牌崛起,助力黔菌出山。

食用菌是一类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总称,也称“蘑菇”亦或是“蕈”,绝大多数食用菌属于担子菌门,少数属于子囊菌门。食用菌生长不仅对地理生境与气候环境有要求,还需要特殊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绝大多数食用菌都含有人类所必须的8种必需氨基酸,因此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成为了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

食用菌热量及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含量极高,如双孢蘑菇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达42%。此外,很多食用菌还具有药用价值,早在千年前《神农本草经》就记录了多种能够治疗和预防疾病的食用菌,现在很多由真菌制备的药物制品也得到CFDA的批准,已应用于临床医学。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食用菌资源超过2000种,中国食用菌资源近千种,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产值仅次于粮、油、果、蔬。然而,在我国近千种食用菌中仅有约60种能够实现人工栽培,而能够实现商业化栽培的只有36种。

如今,大众消费水平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使得对食用菌的需求快速增长,促进了科技和资本的投入,产业快速发展。食用菌产业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产业争资源的“五不争”特点,是典型的“短平快”产业和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实现农业结构调整、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贵州地处中国西南腹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風气候,森林覆盖率约60%,森林面积达1053万公顷,年均气温10.4℃~19.6℃,多地区年相对湿度高达80%。生态环境优良,主要河流监测断面中98.0%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类别,主要湖(库)监测垂线中88.0%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类别,全省15个出境河流断面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类别。区域气候资源丰富,具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夏秋冷凉,温度、光照、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自然条件特别适宜各类食用菌生产。贵州省野生食用菌品种丰富,食用菌产业极具开发利用前景。

贵州食用菌主要有22个科72个属268种,野生食用菌种类占全国的80%以上。目前,贵州已有人工种植食用菌20多种。贵州的食用菌产业谋划是:大力发展优势大宗食用菌、特色珍稀食用菌,积极发展野生食用菌。大宗食用菌主要是香菇、金针菇、平菇、黑木耳、海鲜菇、双胞蘑菇、大球盖菇;特色珍稀食用菌包括红托竹荪、冬荪、羊肚菌、姬松茸、灰树花、灵芝、茶树菇、猴头菇等;野生食用菌是指牛肝菌、紫花菌、奶浆菌、鸡枞菌、马桑香菇、鸡油菌和马蹄菌等。因地制宜,贵州在全省布局了五大食用菌产业带。

黔西北乌蒙山区中高海拔食用菌产业带:主要在毕节市、六盘水市,重点发展红托竹荪、冬荪、海鲜菇、香菇、木耳等主导品种,仿野生栽培和重点抚育竹荪、灰树花、牛肝菌等。

北部、东部大娄山区一武陵山区中海拔食用菌产业带:主要在铜仁市、遵义市、黔南州,重点发展茶树菇、香菇、木耳等品种,仿野生栽培和重点抚育羊肚菌、灰树花、牛肝菌、马桑香菇、红菇、紫花菌等。

黔东南、黔南苗岭中低海拔食用菌产业带:主要在黔东南州、黔南州,重点发展姬松茸、红托竹荪、双孢蘑菇、草菇、茯苓、灵芝、香菇、木耳等品种,仿野生栽培和重点抚育灵芝、松乳菇、鸡油菌、紫花菌等。

黔中山原山地食用菌产业带:主要在贵阳市、安顺市,重点发展香菇、双孢蘑菇、姬松茸、大球盖菇、草菇等,仿野生栽培和重点抚育灵芝、紫花菌、鸡枞菌等。

黔西南喀斯特山区中低海拔食用菌产业带:主要在黔西南州,重点发展姬松茸、红托竹荪、黑木耳、灵芝等,仿野生栽培和重点抚育马蹄菌、紫花菌等。

贵州省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立足资源优势,瞄准市场需求,坚持高位推动,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全省12个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强力推进,已初步实现裂变式发展。2020年食用菌产量147.6万吨、产值184.7亿元,年均增速位居全国第一,总体规模进入全国前十。全省食用菌行业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50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24家,年产能1000万棒以上的规模化、标准化重点生产企业115家。

贵州省已有85个县(市、区)选择发展食用菌产业,覆盖所有贫困地区,其中产业重点县有30个。贵州已实现食用菌周年化生产,形成了黔西北黔西乌蒙山区、黔北黔东大娄山-武陵山区、黔东南黔南苗岭、黔西南喀斯特山区、黔中山原山地五大食用菌产业带和黔西南、黔东、黔西北3个产业集聚区,成为南方最大的夏菇生产基地、最大的优质竹荪生产基地,竞争优势明显,其中红托竹荪、冬荪种植规模全国第一,羊肚菌有西南片区定价权,杏鲍菇在黔渝等地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

贵州省食用菌规模化栽培种类达30多种,占目前国内的60%以上。以香菇、木耳、平菇、金针菇、杏鲍菇和海鲜菇等为主的优势大宗食用菌发展不断壮大,以红托竹荪、冬荪、茶树菇、羊肚菌、大球盖菇和姬松茸等为主的特色珍稀食用菌加快发展。其中举世公认的“山珍之王”“菌中王后”红托竹荪的栽培技术水平、产量、产值均全国领先,冬荪的产量、产值位居全国第一,夏季香菇市场优势明显。

几年来,贵州“拿得出手”“叫得上名”的好货越来越多。毕节“乌蒙山宝·毕节珍好”、黔西南“万峰林”、铜仁“梵净山珍·健康养身”这些耳熟能详的食用菌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正向着“家喻户晓”的目标奋进。贵州红托竹荪、冬荪种植水平、种植规模目前全国领先,产量全国第一。织金竹荪、大方冬荪、安龙香菇、玉屏茶树菇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品不再屈居深山,纷纷华丽出山成为各地市场踊跃追捧的明星产品。

猜你喜欢
竹荪产业带食用菌
促进哈尔滨市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的对策研究
“竹君”食疗菜
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发展路径研究
论区域分工对农产品竞争力的影响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一碗竹荪汤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每期一道养生菜:竹荪排骨汤
林农的林下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