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舞台”教育教学模式探究

2022-02-15 09:30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少年宫舞台技能

韩 冬

(长春市二道区青少年宫,吉林 长春 130031)

蔡元培先生曾说:“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艺术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有艺术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艺术。于个人而言,艺术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个人能力素质的提升;于学校而言,所有学科都离不开艺术,艺术贯穿于各学科并起到串联作用;于家庭而言,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艺术的修养和美德;于社会而言,美的教育必将产生高尚的人文素养和良好的道德风貌,有利于全社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于民族而言,尚美启智,求真修德是赓续一个民族伟大精神的瑰宝;于人类而言,艺术教育是帮助我们发现、开启世界的另一把钥匙[1]。

教育部2011年出台“体育、艺术 2+1项目”[2],目的是落实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推动体育、艺术教学的全面实施。通过组织课内外教育教学,能够让学生熟练掌握体育技能和艺术特长,为青少年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少年宫作为公共文化机构,承载着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活动、娱乐、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教育职能,是组织教学和传授体育艺术技能的重要场所。积极推动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青少年宫教学工作的核心工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青少年宫教学工作的中心和重点。

1 “体育、艺术2+1”项目与“课堂+舞台”教学模式

1.1 “体育、艺术 2+1”项目

少年宫是未成年人校外教育的机构,“体育、艺术 2+1项目”契合了少年宫的属性和功能,利用少年宫的教育资源和平台,能够更好地开展课内外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体育、艺术 2+1项目”的提出,目的是使青少年具备两项运动技能、一项艺术技能。

1.2 “课堂+舞台”教学模式

“课堂+舞台”教学模式是指以课堂基础教学为主要内容,以舞台为载体、创设多种形式的舞台展演方式,使每一名青少年都能将课堂所学的艺术与体育技能在舞台上展现的教学模式。“课堂+舞台”教学模式以课堂为主导,参入多元化元素;以舞台为载体,目标明确,形成少年宫、家庭、社会三者合一的组织架构,创造良好的体育运动和艺术教育氛围,保障“体育、艺术 2+1项目”的落地实施。

2 “课堂+舞台”教育模式的教学目标

2.1 抓课堂,建基础

课上的注意力广度和深度决定学生接收知识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必须抓好课堂教学。对以体育教学、艺术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学科,教师必须按照学期教学计划完成教学内容,并采取多种形式将教学内容由浅至深、由易到难地讲解、分解、示范、纠错。“课堂+舞台”教育模式以青少年儿童为主体,组织开展各种课堂教学活动,发挥青少年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搭舞台,促提升

“舞台”指体育竞技赛场、主持班的演播台、舞蹈班的舞台等是青少年检验平常训练成果的舞台。以舞台形式展示教学成果需要学生将课堂中学会的技能熟练于心,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外花时间、花精力提高技能。青少年是舞台的参与者,也是组织者、管理者,甚至是领导者。

2.3 补短板,助“双减”

“体育、艺术 2+1项目”的提出,目的是打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体育、艺术 2+1项目”有效促进学校体育、艺术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少年宫作为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是与学校教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实践课堂,是服务、凝聚、教育广大未成年人的活动平台,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少年宫还承担着课后托管和兴趣特长培训的任务。

近年来,体育纳入中考成绩,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体育提高了占比,促动了学校和家长对体育课的重视。少年宫运用“课堂+舞台”教学模式,是促进“体育、艺术 2+1项目”实施的一个途径,能有效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和潜力,助力“双减”政策落实。

3 “课堂+舞台”教育教学模式

3.1 创设项目,编制小节目,深化课堂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模式和环节,让学生在情境中展示自己的技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少儿形体健美操教学中,将每一个动作进行分解再组合,编排一节动感的啦啦操。

3.2 创设载体,编制分镜头,增强教学效果

分角色表演,是检验教学效果、教学实践的一种方式,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为促进教学提供了新的视野和视角。分角色表演全员参与,既生动有趣,又能增加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自己出演,深入角色,找出差距,纠正不足,并能同其他同学一同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展演实践教学,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积极地参与到各种体育、艺术活动中。

3.3 分组教学,角色互换,加强记忆能力

把教学知识点串联成小场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场景,直接让学生体验和学习,代入感会使学生真真切切地领悟和体会,从而增强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以小组为单位,以个别优秀学生为典范组织小组同学进行课堂练习。在口才教学中,经常会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小专题,如歌颂祖国的朗诵专场,中国神话故事演讲专场、传统文化假日的主题讲演等,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以分角色表演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强化了记忆。

体育教学模式中,经常创设一种模拟比赛的方式,分组分队,编排队形,教师作为教练员、裁判员身份进行教学示范,在教学活动和比赛过程中,指出学习的要点、规则和动作要领,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并了解各项技能,那么实践教育活动更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并对学科产生兴趣,从而喜欢并热爱这门学科。

3.4 预设目标,自主参与,提高综合能力

“课堂+舞台”教学模式为学生们搭建深化学习的舞台,让学生们参与其中,做舞台的主角,并把课堂学习的内容应用到舞台展示,在实践中领悟、掌握技能和知识,强化记忆。以舞蹈学科为例,少年宫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舞蹈基本功为主,教学内容预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或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将每个基本功体现在哪一舞蹈作品中,教师会提前预设好,从而提高学生对动作要领和学科知识的记忆能力。

另外,在“课堂 + 舞台”教学模式中,需注意预设课程,设计教学目标和进度,保证全体学生参加,实现因材施教;在教学活动中对不同的意见进行讨论、重组,建立团结合作意识;在表演的创编过程中学会分工、协作,使学员得到更深层次的锻炼。

4 “课堂+舞台”教学模式发展方向

4.1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养

师资队伍建设是“体育、艺术 2+1项目”实施的重要环节。教师业务能力直接影响此项目的实施。需要加强理论学习,包括国家有关体育艺术教育工作的文件精神、新课标各学科大纲要求、教育部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政策,提高专业教师的素养。

4.2 加快教师角色定位转型升级

教师定位需要进行转型升级,由单纯的知识传播者转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教育活动的组织者转为学生学习的参与着、合作者,由教育方案的执行者转为教育资源的开发者、设计者、整合者,由教育实践者转为教育研究者、学习者。

4.3 成立“课堂+舞台”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

注重课程研发质量,完善教学设计、实施、评价机制,形成良性闭环,逐步创新教学模式,保证培养目标的达成。

4.4 加强与学校的有效衔接

建立联动机制,聘请校外辅导员,强化校内体育和艺术教育质量,组建各级各类课后艺术社团,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艺术学习的欲望,最终做到增强学生体质和艺术修养的目的。

总之,“体育、艺术 2+1项目”的实施,为体育、艺术教学带来一次新的变局。“课堂+舞台”教学模式的形成,对我国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结合、专业发展和减负增效的有力结合、课堂拓展和舞台展示的结合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少年宫致力于青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坚持“面向未成年人,服务未成年人”的办学宗旨,把“尊重个性爱好,倡导实践创新,培养兴趣特长,提高能力素质”作为办学目标,在校外教育形式和内容上推动内涵发展,在管理方法和运行模式上锐意改革,在时间和空间上拓展育人渠道,坚持全面发展、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通过各种形式将“体育、艺术 2+1项目”落到实处,用“课堂+舞台”教学模式提升艺术、体育教学品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打造艺术氛围,让更多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发展特长,为孩子的艺术之路铺砖添瓦。

猜你喜欢
少年宫舞台技能
军迷大舞台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军迷大舞台
南昌市少年宫学生作品展示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免费“染发”
画唇技能轻松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