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润烧伤膏联合康复新液治疗肛瘘术后创面疗效观察

2022-02-17 13:14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肛瘘湿润肛门

汪 明

肛瘘是肛管、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相连的肉芽肿性管道,在肛肠科较为常见,约占所有肛肠疾病的3%[1],多发生于20~40岁的男性人群[2],临床以红肿、疼痛、流脓、瘙痒等为主要表现,且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3]。目前,临床治疗肛瘘的方法仍以手术为主,但因病变部位解剖生理环境复杂,术后创面长时间处于开放、血供不足状态,易迁延难愈或桥形愈合[4],从而影响患者预后。本研究笔者鉴于湿润烧伤膏具有清热解毒、生肌止痛等作用以及康复新液具有通利血脉、养阴生肌等功效,将两者联合应用于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肛门瘘管切除术后创面的治疗,并与凡士林油纱联合康复新液治疗者进行了对比,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湖北省中医院收治的6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18~60岁[(34.48±6.85)岁],病程1~36个月[(8.15±3.62)个月];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18~60岁[(35.19±7.01)岁],病程3~30个月[(8.20±3.67)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对比采用卡方检验,χ2=0.317,P=0.57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年龄及病程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t=0.397、0.053,P=0.693、0.958,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湖北省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低位单纯性肛瘘的诊断标准,具有手术指征且均拟行肛门瘘管切除术治疗;年龄在18~60岁之间;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合并有精神类疾病,依从性较差,无法配合完成全程治疗;合并有全身严重感染或肝炎、结核、艾滋病、梅毒等传染性疾病;合并有糖尿病等影响创面愈合的疾病;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肛门瘘管切除术治疗,术后予以抗生素抗感染治疗3~7 d。

治疗组患者术后创面行湿润烧伤膏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将50 ml康复新液(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43020995)加入500 ml约40℃温水中,坐浴10~15 min,每天1次;坐浴后,用1%碘伏消毒肛周皮肤、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并用无菌棉球拭净后,均匀涂抹湿润烧伤膏(汕头市美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00004),厚约1.0 mm,而后依次填塞湿润烧伤膏药纱条、覆盖无菌干纱布包扎固定,每天换药2次,直至创面完全愈合。

对照组患者术后创面行凡士林联合康复新液治疗:于康复新液坐浴后(方法同治疗组),用1%碘伏消毒肛周皮肤、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并用无菌棉球拭净后,依次填塞凡士林油纱条、覆盖无菌干纱布包扎固定,每天换药2次,直至创面完全愈合。

2.2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水肿评分、pH值变化情况以及坏死组织完全脱落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于术后第1、7、15天参照《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评估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水肿情况,无水肿为0分、创面边缘皮肤稍突起为2分、创面边缘部分皮肤红肿且变硬为4分、创面边缘突起呈肿块状为6分;在换药前取创面分泌物,使用精密pH值试纸(6.4~8.0)进行比色,检测创面pH值。

2.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创面水肿评分及pH值对比

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创面水肿评分及pH值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术后第7、15天,两组患者创面水肿评分及pH值均较术后第1天降低,且治疗组患者创面水肿评分及pH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水肿评分及pH值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wound edema score and wound pH value of patients after anal fistula rese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表1 两组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水肿评分及pH值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wound edema score and wound pH value of patients after anal fistula rese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注:pH为酸碱度;治疗组患者肛门瘘管切除术后创面行湿润烧伤膏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对照组患者肛门瘘管切除术后创面行凡士林联合康复新液治疗Note:pH-potential of hydrogen;After anal fistula resection,the wounds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EBO in combination with Kangfuxin Solution,whereas the wound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Vaseline in combination with Kangfuxin Solution

组别Group例数Number of cases创面水肿(分)Wound edema(point)创面pH值pH value术后第1天Day 1 after operation术后第7天Day 7 after operation术后第15天Day 15 after operation术后第1天Day 1 after operation术后第7天Day 7 after operation术后第15天Day 15 after operation治疗组Treatment group 30 2.57±1.15 1.18±0.46 0.39±0.13 7.74±0.11 7.68±0.10 7.57±0.08对照组Control group 30 2.60±1.16 1.70±0.80 0.89±0.54 7.74±0.12 7.73±0.08 7.64±0.11 t值t value 0.101 3.086 4.931 <0.001 2.138 2.819 P值P value 0.920 0.003 <0.001 >0.999 0.037 0.007

3.2 两组患者坏死组织完全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对比

治疗组患者坏死组织完全脱落时间为(4.10±1.14)d、创面愈合时间为(23.22±2.90)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坏死组织完全脱落时间(4.85±1.20)d、创面愈合时间(25.10±2.83)d(t=2.482、2.541,P=0.016、0.014)。

4 讨论

中医学认为,肛瘘为湿热蕴肤、毒气积聚于肛门所致,手术虽可祛除体内腐肉,但湿热毒气仍积聚于体内,且肛瘘病程绵延,久病损其正气,正气亏则外邪入,正虚邪盛,湿热邪毒郁久不散,故术后创面呈“湿热”之态[6];术中创面失血、失津液,血虚则阴亏气亏,津失则肌肉难荣,术后阴液不足、气虚血虚,故创面呈“亏虚”之态[7];术后创面为利器切除病灶所致,脉络断裂,气机郁滞,血凝难行,创面失于荣养,故创面呈“瘀滞”之态[8]。因此,肛瘘术后创面为“湿热蕴结、气血亏虚、脉络郁滞”的虚实夹杂之症,治当以“清热利湿、祛腐生肌、疏通脉络”为主。

康复新液是以美洲大蠊为原料制成的纯中药生物制剂[9],具有通络逐瘀之效,其内含有的肽类、多元醇类物质能改善创面周围血液循环状态,加快肉芽组织生长[10];含有的黏糖氨酸可激活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有效抑制创面感染,同时,还可消除创面水肿,加速坏死组织脱落,促进创面愈合[11]。本研究患者均采用康复新液坐浴治疗,治疗后两组患者创面水肿评分及pH值均逐渐降低,但与采用凡士林联合康复新液治疗的对照组相比,行湿润烧伤膏联合康复新液治疗的治疗组患者创面水肿评分及pH值降低更明显,且坏死组织完全脱落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更短。分析其作用机制可能为,由黄连、黄柏、黄芩、地龙、罂粟壳等组成的湿润烧伤膏可发挥清热解毒、通络生肌之功。且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黄连、黄柏中含有的小檗碱能够破坏细菌生存环境,抑制其活性及毒性,有效防治创面感染[12];黄芩中含有的黄芩甙可提高大肠埃希菌细胞膜通透性,使菌体内物质大量渗出,从而达到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作用[13];地龙可加快创面局部组织新陈代谢,激活纤溶酶原活性而减少创面炎性渗出,从而促进创面愈合[14]。另外,湿润烧伤膏属于油膏制剂,可在创面表层形成一层保护膜,在减轻裸露神经末梢因受到粪便、肠液等不良刺激而疼痛的同时,防止创面感染[15]。

综上所述,湿润烧伤膏联合康复新液治疗肛瘘术后创面,可降低创面水肿程度,加快创面坏死组织脱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本研究观察指标不够全面,对于术后疼痛、感染等观察指标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

猜你喜欢
肛瘘湿润肛门
肛瘘切除术联合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肛瘘伴混合痔的临床效果分析
肛门瘙痒如何治疗
肛门瘙痒不止为哪般
The Desert Problem
肛瘘诊断与治疗
肛门瘙痒不能挠
卫生纸也能治疗肛肠病
海边的沙漠
阵雨
中药坐浴治疗170例肛瘘术后患者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