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蹦迪”的吸引力何来:一种空间理论视角的解释

2022-02-17 19:34
传媒论坛 2022年13期
关键词:夜店弹幕直播间

邹 雪

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升级和我国疫情防控常态化开展,一种“云蹦迪”直播已经成为青年群体的新娱乐形式。云蹦迪的“线上夜店”依托于直播间,用户在这里被形象化为某种角色,通过弹幕控制角色行动。“修勾夜店”是Bilibili弹幕视频网站(以下简称B站)中一家知名度较高的“线上夜店”,直播期间观看人数峰值达到60余万,目前每日一般有五六万人在线观看。[1]“修勾夜店老板”是一名游戏策划者,他基于Unity实验技术开发了“修勾夜店”。“修勾”是“小狗”的谐音,叫法出自一名网络红人的直播,“修勾夜店”即“小狗夜店”。用户进入直播间后发送弹幕就即可创建虚拟形象开始“蹦迪”,被分配的随机形象主要以“网红”小狗Cheems为原型。2021年中秋节前夕,第一只小狗进入“修勾夜店”,当时直播间最多可容纳200个形象化角色,经技术调试后,目前可同时容纳数千人。

据B站官方2020年11月公布的当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其用户平均年龄在21岁左右,新增用户的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2]用户群体以青年为主。基于线上夜店让青年用户“上头”这一现象,本文将讨论如下问题:第一,以“修勾夜店”为代表的线上空间如何嵌入用户的日常生活,成为个人日常生活空间的组成部分?第二,“修勾夜店”的吸引力从何而来?用户的观看与互动背后具有什么社会意义与含义?由此,本文将探究青年与现有的流行文化、认同和社会系统间的相互关系,引导人们理解青年的线上空间实践与其在生活和社会中扮演角色的关联。

一、空间视角:一种解释线上空间嵌入日常生活的框架

本文基于空间视角对B站“修勾夜店”中的青年线上空间实践进行分析。“空间视角”的概念虽然可追溯至马克思和齐美尔对空间议题的阐述,以及芝加哥学派对城市空间的研究,但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空间在社会理论中的重要性都被研究者们所忽视。1970年后“空间”这一概念开始成为社会理论的一个核心主题。[3]1974年,法国思想家列斐伏尔(Lefebvre)出版了《空间的生产》一书,其中颠覆了传统上将空间仅视为物理处所的观点,认为“社会空间总是社会的产物”[4],是一个能够承载多种社会意义的载体。空间、社会空间在此视角下被视为主体实践的过程和结果,是人类行为的构成要素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存在于人类日常社会关系中。该书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研究者对于空间概念的重视。列斐伏尔之后,逐渐涌现出一大批关注城市空间与主体自由实践、空间定位和空间符号化等空间议题的建筑学、地理学和社会学研究者,如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爱德华·苏贾(Edward William Soja)、德·塞托 (de Certeau)、大卫·哈维(David Harvey)等。作为一种社会学方法论或基本概念,空间的理论框架主要体现在将空间视作主体性存在的场所、社会权力关系、符号体系和情感体验四个方面。[5]

在空间的理论视角下,青年的线上空间实践至少有以下几种含义:首先,线上空间作为青年日常生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和主体性行为实践与行动策略。从空间认识论的角度出发,可以通过关注人们与空间的共生关系,将主体行为与个体空间实践串连起来,提供一种看待与理解主体行动选择的新视角。其次,线上空间同样具有区隔和差异化的倾向,基于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线上空间以低门槛和大容量吸引青年的同时,也成为青年生产和传播流行文化的重要场域。其中,某些特定空间与流行文化勾连,使线上空间成为一种符号体系。探究青年通过进入空间及区分、维护、强化差异性的方式,将为理解现象背后的青年流行文化提供新视角。第三,线上空间提供了一种有别于线下的情感体验,它作为情感依托的一种场所,让人们在匿名性之下体验快乐、欣喜、放松、失落、陪伴、安全等情绪,也让人们在与现实“平行”的世界中关注个体的存在,回归本体性思考。基于对不同空间不同人群中形成的“我群”认同,可以为理解青年的线上聚集、青年趣缘新部落等提供引导。第四,虚拟空间为青年自设、更换身份角色提供了技术基础和应用场景。选择暂时栖居的身份和群体后,人们几乎可以无阻碍地从一个空间流动到另一空间,线上空间由此成为青年身份认同的重要生成领域。由于青年选择的临时性身份角色很大程度上受现实状况影响,因此,研究青年选择何种临时性身份角色、何以做出选择,有望为了解青年的生活状况和思想状况提供思路。

二、线上夜店:模拟又超越现实的虚拟仿真空间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各地严格把控线下防疫,以前单一的线下业务和活动开始积极向线上拓展,如迪厅、酒吧、KTV等线下娱乐场所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纷纷转战线上平台。其中,“云蹦迪”因较低的娱乐门槛、良好的感官效果和沉浸式体验为疫情形势下的人们提供了一种放松、娱乐、社交的安全选择。“云蹦迪”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以线下迪厅为场景的直播打碟,如2020年北京三里屯某酒吧直播线下DJ打碟,让网友得以通过手机观看现场状况在线蹦迪;有基于音乐软件资源优势的专区场景蹦迪,如2021年“五一”长假期间支付宝联合网易云音乐DJ专区推出“复古disco蹦迪派对”。随着玩法的不断升级,在抖音、B站、快手等大型视频网站上,开始出现主播在线上、观众也在线上的“沉浸式云蹦迪”形式。该模式下,主播大多以直播间为平台,在模仿现实蹦迪场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线上平台的优势,例如,通过装饰音响、舞池、卡座和电视屏等现实迪厅元素还原线下蹦迪的现场氛围,并使用烟花特效等突显“云蹦迪”特色;利用线上空间接近无限的容纳能力,吸纳远超于现实迪厅能容纳人数的用户等。此外,线上夜店也模仿线下夜店进行秩序维护,如“修勾夜店”老板制定《修勾夜店言论规则》,明确严禁行为如发表反动、色情言论,传播谣言、引战、无意义刷屏等,并公布对违反者的惩罚措施如禁言、加黑名单等。

“修勾夜店”这类直播间基于平台弹幕互动,省去了服务器和硬件相关成本,用户发送任意弹幕即可随机创建小狗、小猫和海豹等角色形象加入蹦迪。角色下方标有用户名称,用户可以在对话框中发送简单指令指挥匹配角色行动、装扮及做出相应表情,如移动、停下、墨镜、可乐、玩手机、大哭、喜欢、生气等。直播间观众可通过支付一定费用赠送礼物以获得几秒特写镜头,送礼榜前三可以轮流当DJ,享受追光特效、选歌切歌、放视频、切机位、集合列队、指定内容发起全场喊话等特权。为不断创新玩法、升级直播体验,“修勾夜店”偶尔与其他直播间主播连线PK,在节假日举办专场活动,更换夜店主题场景,增加新的角色装扮和歌单。例如,去年“双十一”,“修勾夜店”上线看电影功能,支持播放获授权播放的小视频。对大量经济收入不稳定的青年用户群体来说,“修勾夜店”新鲜的玩法、免费观看、匿名性、身体缺席之下的互动与现实迪厅相比,显得更单纯、低门槛和高性价比。

三、角色扮演:线上空间提供临时性身份角色的表演后台

在国内外宏观经济波动及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青年群体的工作和生活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结构性失业、上升途径受阻、非理性内部竞争、生活成本上升等多重压力叠加,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对现实的压力感同身受。结构性困境约束下,背负沉重经济、心理压力的城居青年以“躺平”姿态作为回应无奈现实的暂时性策略和自我调侃,[6]“躺平”“佛系”“苟住”(游戏用语,指保存实力苟活,现多用于在艰难的生活中不苛求其它,先努力坚持活下去)等消极词语也成为青年的普遍性交流话语。例如,“修勾夜店”中用户主要的形象化角色是一只叫做“Cheems”的柴犬。Cheems首先以一张坐姿图出现在互联网,因其颓丧的坐姿、黯淡的眼神被网友贴上“废柴”的标签用以自嘲。有网友将Cheems和另一只肌肉发达的狗放在一张图中,凸显“强壮”和“弱小”的视觉形象,并被配上不同文字进行传播,如“我父母的30岁充满精力”“我还没30岁啊我好累”;还有网友以Cheems为主角和主要视觉形象进行故事创作,例如在外国视频网站YouTube,有网友制作了Cheems劝阻轻生者的简短视频《谢谢你,Cheems》。B站UP主“蟹VAN堡”以此为基础创作了故事前传,即被称为B站“镇站之宝”之一的高点击率视频《你是小丑吗?Cheems》,讲述因加班时间玩游戏被开除的主人公(以小狗Cheems为原型)对生活失去信心,在自杀前被父亲劝阻后成为超级英雄的故事。

经过上述再创作,Cheems逐渐被塑造为具有“人生不如意的软萌废柴”“不善言辞的卑微社恐”“因感同身受而善良的自杀干预者”等性格特征的立体形象。B站UP主“修勾夜店老板”在其视频中谈道:“最早经常看Cheems视频,感觉我们每个人都是Cheems,于是想要给Cheems们创造一个小世界的念头就这样诞生了”。可以说,Cheems为现实压力下的青年提供了一个网络镜像,引发部分青年网友“真身在现实中狗着,灵魂在虚拟中爽着”的共鸣,他们被“修勾夜店”的有趣玩法和新奇体验所吸引,也在“扮演”小狗的过程中感受另一种“活法”。Cheems小狗、流泪猫猫头、海豹等打趣、戏谑、解构式表情包在“修勾夜店”被观众所认可,这些语言、图像、符号衍生出来的“虚拟身份”,也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在身份与身份之间跳跃的临时性角色。[7]

欧文·戈夫曼的“戏剧论”(Dramaturgy)认为,人们识别、解释符号的能力是产生社会互动和社会组织模型的基础,这种对符号的运用能力影响着人们“角色扮演”(或称“扮演他人角色”)的能力,人们会区分前后台进行角色扮演。他用“角色外的沟通”来指当两个剧班进行互动时,各个剧班成员在他们分担的正式角色之外所进行的私下沟通和后台表演。[8]进入“修勾夜店”的观众在扮演Cheems小狗的过程中,不被其他人认识和关注,可以暂时放下线下世界的烦恼,在线上空间进行无负担的社交,实现更放松、自在、惬意的自我呈现。

四、在群中:线上夜店作为群体认同和空间区隔的符号

空间与符号联系紧密,作为某种符号体系的空间常被诠释为一种叙事性分类和差异性的建构场所,空间的生产在此成为包含或排斥关系的过程,其中表达意义的象征性符号具有区分及形成群体、接受分类的功能。[9]人们在“修勾夜店”用“云蹦迪”形式通过弹幕互动“玩梗”,创造一种象征青年流行文化的符号空间。

作为一种融合了旧概念和新形式的娱乐形式,“蹦迪”之于青年人至少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它没有固定的形式,允许人们聚集在强节奏感的音乐场地内自由发挥动作,充分满足了青年张扬个性和集体狂欢的需求;另一方面,蹦迪作为都市多样化文化消费活动的例证,一般认为是属于都市青年的娱乐活动,代表一种潮流文化符号受到青年追捧。然而,现实中的蹦迪不仅对生活环境的文化消费水平和文娱设施建设有一定要求,也对消费者的社交能力和性格做出选择。与线下蹦迪相比,“云蹦迪”的门槛相对较低,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网络进入“线上舞厅”,在不与他人直接面对面沟通的情况下“云蹦迪”。虚拟夜店兼具直播表演和游戏交互功能,但相对于感官体验和身体体验而言,“云蹦迪”行为更多提供的是一种青年潮流文化概念的代餐,主打蹦迪概念的线上夜店空间也因此作为一种潮流文化的符号吸引青年用户群体。

“修勾夜店”的青年用户们共享线上空间的符号体系聚集,也在同一场景内观看或发送弹幕分享彼此懂得的“梗”,营造出一种“相互取暖”的氛围,由此再度强化线上空间作为流行文化符号的特质。线上夜店“营业”过程中,用户常常发送弹幕“玩梗”,如“谁踩我jio”“我是最靓的修勾”“第一次来夜店有点紧张”“我是红码,去不了网吧”,以及用“开门!”模仿电视剧《情深深雨濛濛》中雪姨让傅文佩开门的经典情景,催促主播开播。网络流行语的“梗”一般精炼、短小,在特定空间和人群范围内传播,其高度浓缩的语义要求受众有相同或相似的经验、或认同某一价值观,一定程度上生产了群体认同和空间区隔。流行文化以个体的享受、娱乐和快感为动机,在传播过程中,一些社会事件及宏大事件会被编码为简单的流行语,作为一种符号消减或剥夺其惯常意义,而这种表达很容易在大范围内通过重复的模因实现快速扩散,形成共同狂欢。[10]

五、结语

本文在空间的理论视角下,从线上夜店作为虚拟仿真空间、临时性身份角色存在的后台,以及群体认同和空间区隔的流行文化符号三个方面,探究了以“修勾夜店”为代表的线上空间嵌入用户日常生活空间的原因。在用户的使用动机之外,直播间还有商业变现途径。目前,线上夜店的主要来源是直播间的礼物收入,直播间对于送礼当DJ或点歌的单价普遍在几元至十几元不等,参与的人越多竞价越高,主播还可通过橱窗带货、内容付费、强制全场喊广告语等方式实现流量变现。另外,在讨论其流行原因的同时,也要看到“云蹦迪”现象流行之下存在的问题:这类直播类型的本质是通过引导用户消费或互动,并对弹幕内容进行爬取,从而在主播挂机的情况下实现直播间热度增长,因此可能存在法律问题。[11]

在追求有趣、新奇、时髦的流行文化背景下,新事物的产生和传播往往带有娱乐化、同质化、无目的性狂欢的色彩,缺乏批判性的思想深度和现实关照。因此,重要的可能不是“修勾夜店”这种新直播形式本身,而是年轻人逐渐把线上虚拟空间作为日常生活空间一部分的趋势,以及作为情感依托和主体行为实践的新生活方式。

猜你喜欢
夜店弹幕直播间
“羲和号”开直播间
HOLLOW COMFORT
惠农直播间 美好在身边
“弹幕”防御大师
小鬼进军直播间
进军营直播间
一大拨弹幕正在向你袭来……
一家充满乡愁的夜店——AHM
弹幕小能手养成攻略
夜店脱衣舞义演为海地募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