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背景下高职图书馆“四位五融六维”创新服务模式研究

2022-02-17 19:34邹蕊娇
传媒论坛 2022年13期
关键词:双高馆员图书馆

邹蕊娇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群)[1]。“双高计划”的启动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式步入由注重外延到内涵建设、由规模扩张到提质培优的新阶段,吹响了新时代下高等职业教育改革高质量发展的号角。近年来,全国各高职院校相继出台了符合自身办学特色的“双高”建设方案,各项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办学“三大支柱”之一[2],是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重要实施载体,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双高计划”建设任务框架下,促进高职图书馆由被动服务、内向服务、单一服务向主动服务、社会服务、多层服务转型;打破传统服务模式壁垒,持续推进图书馆供给侧精准服务改革;不断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与“双高”建设产生协同效应,是当下高职图书馆亟待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一、重塑“四位”服务理念

(一)打造有效度的服务团队

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是提升服务水平的基础。当前图书馆的服务用户存在层次多维、专业跨度大,个性化需要高的特点,而大部分图书馆人才队伍培养基础薄弱,与“双高”背景下图书馆多元化、专业化、精准化的服务标准契合度较低。因此有必要结合本校“双高”建设方案,立足本馆人才架构实际,倡导团队服务理念,形成共同体。一是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全面客观评价馆员的服务能力,强化馆员的责任意识,培育馆员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工匠精神;二是组建学科馆员队伍,在深刻领会“双高计划”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各专业(群)特点组建专业服务团队,专业馆员深度嵌入各专业(群)的教研与建设,侧重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提供常规化服务,形成需求驱动、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三是通过定期专项培训或外派学习,不断提升馆员对新知识、新技术的灵敏度和熟练度,鼓励其“走出去”,加深兄弟院校图书馆间的交流合作,加强共建共享,打造学习型图书馆馆员团队,促使图书馆服务效能最大化。

(二)构建有深度的资源体系

资源是图书馆开展服务的基石。《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强调,图书馆服务能力是学校服务能力的组成部分,其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发展相辅相成。“双高”建设旨在打造高水平专业群,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无缝衔接,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有机融合,是高职图书馆服务的核心领域。作为人才培养和科研服务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和行业文化的主要载体,图书馆应坚持资源导向,聚合纸质、电子等文献信息,加大对数字化资源的投入力度,持续建设具有开放性、规模性、实时性、分布式、可扩展的馆藏资源。通过校企共建共享、馆际协作开放,以高水平专业群为核心,结合学院具体建设任务开展资源建设,打造局部特色、整体协调、配置合理的资源结构。

(三)提供有力度的技术支撑

“双高计划”中明确指出,要以先进信息技术为手段,优化教学、科研、管理的全过程,搭建集成化信息平台消除信息孤岛[3]。因此,图书馆应满足“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成基础资源云,扩容校园网出口,实现“全天候、高速化、移动化”的智慧学习环境。促进信息技术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将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助力专业结构转型升级,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构建智能、交互的泛在学习体系,实现图书馆资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开展网络环境精准扶智,为学校“双高计划”提供智库型服务。

(四)营造有温度的环境场能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环境场能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至关重要的隐性条件,营造教学、科研、服务、文化、社交等多功能一体化的育人氛围,是“双高”建设的任务之一。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理应以用户为中心,持续优化软硬件环境。不仅要建设沉浸式学习空间、体验式教学空间、创意展示空间、交流研讨空间等线下“硬”环境,更需创造多元、实用、想象力与创造力饱满的无形数字空间,围绕高职人才培养规律和学校办学特色,打造文化浸润的“软”环境,用“德”的内涵滋养学生头脑,将红色基因、工匠精神、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的“盐”融入立德树人之“水”,进一步提升图书馆服务教书育人的情感温度。

二、精准“五融”服务策略

(一)服务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既是特色办学的关键因素,亦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要想助力“双高”院校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专业群,图书馆所提供的教学、科研服务必须依托学校办学导向及特色专业设置,为专业建设提供资源保障和信息服务。用户需求驱动是“双高”背景下图书馆制订文献资源采购计划的有效路径之一,这就要求图书馆探索和完善专业馆员服务制度。专业馆员需要主动走出图书馆,进入教研室,参与具体的专业建设和任务分工,深度融入服务群体,全面调研其显性和内在资源需求。在信息资源采购方面积极吸纳及反馈科学建议,给予专业群建设团队更多的话语权,有效协调采购经费、资源利用率、个性化需求之间的内在矛盾,力求反客为主,充分发挥专业馆员在专业建设服务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同时,考虑到“双高计划”中高水平国际化办学要求,不能忽视外文文献信息资源的采购力度,建设满足国际留学生的专业资源,为建立多元融合的专业群可持续发展机制提供支撑。

(二)服务师资队伍

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支撑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创新化、信息化是提升职业教育教师能力应对未来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策略,是“双高计划” 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书馆应与教师队伍紧密结合,形成共同体,为新时代创新型师资培养赋能。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开发微课、在线课程等资源,利用翻转课堂,以教学资源库建设为契机,基于互动课堂管理平台,探索和推广以教材多媒体化、资源网络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协作化、管理信息化为特征的“线上+线下”的O2O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共同推进虚拟工厂和仿真实训平台建设,促进实践教学现代化进程。同时,基于移动终端和移动在线学习平台,打造个性化、泛在的自主学习空间。利用智能分析技术,记录学生学习轨迹,推送个性化学习内容,优化个体学习的针对性,满足多元化、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同时,为教师提供精准化学习管理。

(三)服务人才培养

“双高计划”要求高职院校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校企协作路径,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受传统思维影响,图书馆在与学生群体的互动的大部分时间扮演者被动服务和供给服务的角色,缺少主动服务和交流服务意识。作为学生课程学习、专业交流、创新创业的主要阵地,图书馆应在新生“入馆培训”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着手开发以倡导终身学习理念为主题的人文化通识教育体系。 在立德树人的逻辑框架下,立足行业产业的人才导向,围绕不同岗位群体的核心素养,联合学院、企业共同打造稳固有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助力学生知识内化和技能产出。同时,面向校友群体推广延伸服务,通过发布动态、评选典型、线上培训及招聘等形式,加强校友的情感联结,提升其归属感,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提供有力的平台支持。

(四)服务文化传承

文化育人是新时代高校培育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模式,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图书馆在“双高”学校建设中的重要职能[4]。一方面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特色,深度挖掘产业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弘扬工匠精神,依托校史馆和校企共建特色专业展览馆,打造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非遗文化,夯实文化基础,培养师生对职业认知的自信与自觉,营造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提升学院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一方面打造文化宣传“媒体矩阵”。整合校园文化宣传载体,进一步发挥宣传栏、校园网、广播站、电子屏、官方微信与抖音及各层面新媒体平台的文化宣传功能,形成文化宣传“媒体矩阵”,重点宣传贴合学校办学特色的文化体系、活动开展、社会影响等,在省级以上媒体集中进行专题系列报道,增强广大师生及社会公众对学校文化的知晓度,营造良好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舆论氛围。

(五)服务学术科研

“双高计划”中指出,重新定位科研功能,解决实际生产和技术问题,重点服务企业,建成先进领域技术研发智库,联动政府、企业共建共享。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情报服务机构,在完成日常图书采编、整理、借阅等工作外,还应兼具专业知识服务、学术科研数据服务、咨询和决策支持的职能,为“双高”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双高”建设背景下的图书馆科研服务,应打破传统内向型服务壁垒,构建开放共建共享“平台”。一是提高图书馆与校内科研、教学等部门的嵌入程度,通过轮岗、培训等各种形式,使专业馆员走进专业科研团队,拓宽馆员的认知边界,细致了解科研工作环节,实时跟进科研工作的进度,缩短信息反馈周期,为科研提速赋能;二是构建馆际协作共同体,健全协调机制,由有较大影响力的图书馆牵头,为不同专业领域的图书馆在跨学科、跨区域沟通和信息交流方面提供机制保障;三是与企业、行业及地方政府建立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形成深度融合机制,准确把握行业科研最新动态,使图书馆从文献信息资源中心转化为多元化服务保障平台。

三、创新“六维”服务路径

(一)聚焦先进技术

在“互联网+职业教育”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快速迭代,学习、工作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以“移动图书馆”“无人图书馆”等为代表的“智慧图书馆”概念被提出。高职院校的“双高”建设需要依托智慧化平台的,在图书馆建设中嵌入先进信息技术是必然趋势。一是解决大容量资源的实时备份、在线数据压缩、重复数据删除等问题,确保资源与信息的隐蔽性、安全性与稳定性,建立“绿色、环保、节能、安全”的数据中心,为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帮助师生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即需即用、灵活高效地使用;二是将虚拟化计算和存储整合到一个系统平台,实现分布式计算、存储与应用。教师与学生可随时、随地访问和使用公共资源池中的资源,也可使用个人云空间中的资源,借助私有云平台开展网络辅助教学、虚拟实验教学等教学活动;三是建设一批云端一体化、模式多元化、行为可视化、设备移动化、管控智能化、能耗绿色化的智慧教室,为开展云教学,全面推广“O2O”混合教学提供技术支撑。

(二)坚持特色建馆

高职院校旨在坚持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着力培养既掌握熟练技术,又坚守职业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双高计划”中更是强调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建设高水平骨干专业群。这就要求图书馆在建设时要意识到专业特色资源的重要性,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核心,优化馆藏结构,与学校专业群建设同向同行。做好顶层设计,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办学导向和专业建设方向,基于现有馆藏资源,明确特色资源的定位。注重搜集相关实体和数字资源,积极参与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形成集纸质书籍、数字资源、教学资源库、特色数据库于一体的专业资源保障体系。同时,重视特色资源的维护,专业馆员既要持续跟进了解契合特色资源主题的最新进展并及时更新,保证资源利用率,又要提高宣传力度,创新融媒体宣传方式,确保用户能在第一时间使用到这项资源,并畅通信息的反馈渠道,做好后续整理改进工作。

(三)再造多元空间

图书馆要以用户为中心,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满足“双高”建设发展需要,加强校企共建、校际协同,促成由简单机械服务到多元深层服务、由单一阅读空间到多元化服务空间的转型。一是联动校内特色专业群,整合优势资源,配备相应的软硬件设备和专业馆员服务,创造与专业文化相契合的主题学习空间;二是寻求与行业头部企业合作,打造集企业文化宣贯、新技术展示、新产品发布、工作场景体验、短期技术培训等于一体的融合型产业空间,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无缝衔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和职业自信,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三是联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以“创新、创意、创造、创业和创效”中的“创”为核心要素,进一步完善院启航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软硬件建设,设立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实验室等,积极引入校外优质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建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机制,积极打造专业特色相吻合的创新创业活动品牌,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优良的育种土壤。

(四)提升信息素养

受传统职业教育观念影响,高职教育容易形成疏忽师生群体信息素养的培育的惯性思维[5]。“双高”背景下的高职图书馆,理应参与制定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助力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为教师参加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为特点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或比赛提高场地和技术支持;参与建设信息化课程教学资源,开展信息化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帮助教师提升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和开展学情分析的能力。全面提升教师信息资源获取与共享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应用能力、教育信息环境的管理与服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软件与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能力,提升信息素养。参与建立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开展信息技术交流、推广、比赛等活动,开拓学生信息化视野,提升信息化意识和素养。通过专题培训、知识讲座等形式,加强信息与网络安全防范知识宣传,强化学生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培育。

(五)浸染优秀文化

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6]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进程中,图书馆应紧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人人皆能出彩、人人皆可成才”的核心理念,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制订馆内文化发展纲要。一是引导馆员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转化为实际行动,体现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构建知行合一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二是依托校企共同体,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定期开展企业劳模、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成为师生对接产业的有效载体,促进校园文化内涵建设与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相生相长,注重隐性育人;三是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依托“跨境职教共同体”,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双向驱动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与国外高水平院校建立师生互访常态机制,助推“双高”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

(六)助力低碳发展

2021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发展,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7]。碳达峰、碳中和时代,没有任何机构可以置身事外,图书馆作为典型的公共机构,更应自觉主动以更高站位、更深层次在建设、运营、管理的多个环节,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助力学校在“双高”建设中绿色发展。比如,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根据招生人数和教学实际,反向倒推用户服务与场馆运营需求,以此制定发展规划;在以机器人、智能书架、一体化工作站等为代表的智慧图书馆建设中,也应考虑到能耗水平的提高,采取节能减排或补偿措施;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电子设备和网络基础设施会在各种外因下带来叠加能耗,因此不应该过度依赖电子设备和数字资源,做到以用户为中心,宜纸则纸、宜电则电才是可行的低碳之路。

四、结语

随着“双高计划”的深入推进,高职学校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高职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教书育人、教学办学的主阵地,在服务理念、服务策略和服务路径等方面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因此,图书馆需要紧扣学校“双高”建设方案,明确自身定位,重塑图书馆服务框架,提高以人为本的核心竞争力,为学校“双高”建设提供智慧服务、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

猜你喜欢
双高馆员图书馆
“双高”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推进“三教”改革研究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