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培育机制与实践路径
——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2-18 02:09张鹏飞
职业技术教育 2022年35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立德树人

张鹏飞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当前,高职院校在立德树人体制完善、理念创建、机制构建、要素遴选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本文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培育机制与实践路径。

一、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机制创新的基本逻辑

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地见效,创设一套要素全面、内容明确、重点突出、方法创新、保障得力的建设机制,是立德树人机制创新的前提。

(一)历史逻辑

“立德”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内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左传》有“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之崇尚,指出德行为人之首要价值;《大学》有“在明明德”之主张,强调立德是内圣的根本。“树人”是指人才的培养。在儒家看来,“明明德”“亲民”“至善”本身就包含着“树人”的内涵,前者是修己、中间是修人、最后是修社会。新中国成立以来,把“立德”与“树人”的概念进行结合,将其作为一种教育理念。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德育问题开始受到重视。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立德树人的理论内涵开始丰富。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的框架雏形开始形成。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立德树人工作。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被确定下来。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立德树人的体制机制建设开始被提及。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2]高校立德树人的落地举措开始被具体化提及。可见,立德树人的理论内涵随着时代的要求在不断深化与拓宽,实践路径和举措也在不断具象化与体系化。

(二)现实逻辑

当前,高职院校在推动立德树人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合,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动立德树人与大学文化有机融合,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立德树人与社会实践涵养有机结合,教育引导师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树立家国情怀;推动立德树人与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机结合,创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机制和体系。但是,在推行过程中,还存在薄弱环节。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发挥尚需改进加强、创新提高;二是“课程思政”体系化要素间的衔接和沟通水平还处于初等阶段;三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思想政治工作育人成效不明显;四是基于立德树人视野下的大学文化建设还不成体系,立德树人的根本要素没有研究与厘清;五是立德树人工作体制机制障碍尚待破解。高职院校在教育实践中仍存在“立德树人主体责任泛化、路径举措窄化、目标任务虚化、考核评价弱化”[3]等问题,需要在权责关系、实践路径、目标任务、考核评价等方面下功夫。

(三)应然逻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立德树人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政策布局,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和战略措施,有力推动了立德树人工作的开展。2014年3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阐明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两大抓手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4]。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了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并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项重点任务之首要任务加以部署。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以此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评价标准”,并提出要“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以及以党建带动团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依法治校办学、将维护安全稳定作为评价学校及其领导和管理人员的重要内容”等六大举措来保障立德树人成效。至此,立德树人由最宏观层面的教育理念倡导,到中观层面的问题导向、抓手应用、重点突出、机制破解,到微观层面的闭环设计、举措细化、成效落地,标志着立德树人已经开始进入价值迁移和实证推进阶段。

二、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机制的构建

立德树人运行机制的实践过程顺畅与否、实践成效如何,首先取决于机制建设的基本理念和指导原则的引领。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从立德树人机制创新基本导向与立德树人机制创新实践方法两个层面,提出了德育、人本、实效、系统、协同、主体六项理念,创建了一套推动人才培养实效可持续发展的立德树人机制。

(一)立德树人培育机制的理念引领

一是首重德育性。德为人基,育为人本。立德树人的根本出发点,在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水准和人格修养,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需要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人格、品德、修养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寻求可行有效的抓手、平台、模式、机制,扎实推进道德教育。

二是注重人本性。立德树人的根本落脚点在于“树人”,需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大学生德行要求作为立德树人的基本视野,把大学生内在道德水准提升作为第一追求,着力于教材改革、课堂革命、大学文化体系构筑、三全育人融通,通过完善机制、构筑体系、创建平台、丰富资源等方式,为大学生提供多样化、多层次、多角度的立德树人理论与实践涵养资源,落实学生成长成才初衷。

三是追求实效性。立德树人机制创建是形而下的应用,立德树人追求的是机制应用后回归到形而上的结果实效。在机制创新研究过程中,需要牢牢把握实效思维,以结果实效作为衡量机制培育和机制创新的唯一标准,凡是有利于立德树人要求、要素得以深入贯彻的,都要在坚持“实效意识”的前提下,详加探察和研究。

四是坚持系统性。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树立全面系统思维,对各种育人层面进行全面梳理,对各类育人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对各级育人体系进行系统安排,同时也需要对立德树人制度体系、运行机制、实现路径、推进方法、实践举措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与安排。

五是强化协同性。立德树人是一项多元模块组合作用并需要同向发力的协同性工程。立德树人机制培育需要对立德树人内涵要素进行分类归纳,在此基础上寻找适配的推进机制,也需要对机制与机制之间的相互关联度进行协同性分析和论证,以确保多套系统、多元体系、多单元之间实现协同配合、补足和支撑,最终实现同向性发力。

六是突出主体性。立德树人从理念倡导到应用推进再到实效归纳总结,始终贯穿着各类实施与实践主体的自觉。立德树人培育机制构建需要立德树人工作责任主体的自觉,需要机制创建各板块、模块、单元的执行主体的自觉,需要各类实施与实践主体自主寻求思想变革、组织变革的同时把握资源整合、方法、路径的变革。

(二)立德树人培育机制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1.协同机制的主要内容

一是思政课程协同机制。其创建在于内化建设,追求的是固本。队伍、课程、教材、教学模式是思政课程内化建设的四个核心着力点,一方面要着力解决四个核心点中每一个核心点的基础性问题,另一方面在设定上要突出四个核心点相互贯通融合的协同机制,形成多点发力、凝聚合力。二是课程思政机制。其建设在于体系构筑,追求的是融合。课程思政的难点主要在于立德树人应当如何具体融入课程、教材、实训、教学体系,如何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学过程,确保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所以,核心内涵在于通过目标、过程和评价的融合来推进课程思政的体系创建。三是三全育人机制。其建设在于模式创建,追求的是覆盖。模式的创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着力点,其着力的主要视角是通过全员育人理念的贯彻,以实现全员育人的思想自觉;通过全过程育人机制的创设,以实现工作过程对接立德树人任务导向;通过全方位育人制度的设定,以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心议题下实现改革创新。四是特色党建育人机制。其建设关键在于“同向、同频、同步、同振”,追求的是创新。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见效除了强化思政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加强课程思政贯通协同、着力三全育人各项举措外,还需在重点环节实现突破,形成标杆,实现引领。通过一个工作室、一个培训中心、一个团队、一个考评的“四同”合力,形成自主研究确定立德树人新机制、新平台、新抓手的能力。

2.“四大协同”机制的各自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最终,描摹并构想出以队伍、课程、教材、教学模式为主要着力点的思政课程内化建设协同机制(“一元固本”)。以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设计,系统开发和整合“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资源,建立相对统一的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并以此为核心点创建课程思政体系构筑协同机制(“两端融合”);以全员育人工作制度、全过程育人工作体系、全方位育人模式创建为重点,构建三全育人模式创建协同机制(“三纬覆盖”);以“同振”“项目制”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工作室,“同频”“一站式”思政教育人才教育培训中心,“同向”“双促式”思政教育与教科研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的教学团队以及“同步”“一体化”任期目标考评体系为突出点构建特色党建“四同”育人模式(“四位共建”)。思政课程内化建设协同机制是基础机制,课程思政体系构筑协同机制是补充机制,三全育人模式创建协同机制是覆盖机制,特色党建“四同”育人模式打造协同机制是突出机制,四者相互联系、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相互补足、相互印证,螺旋提升,共同推进。见图1。

图1 “四大协同”机制的各自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三、高职院立德树人四大协同机制建设的实践路径

实践路径是推进工作的路线图,在一定层面上也包含具体方法与举措。立德树人机制培育需要按照之前描摹构想的以思政课程内化建设协同机制为基础,以课程思政体系构筑协同机制为补充,以三全育人模式创建协同机制为托底,以特色党建“四同”育人模式打造协同机制为突破,在方法与举措上实现四者相互联系、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相互补足、相互印证,螺旋提升,共同推动立德树人与课堂教学、专业理论实践涵养、大学文化、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机融合。

(一)加强思政课程,推动立德树人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

在思政课程建设方面,应注重在队伍建设上强化“基础+协同”意识,在课程建设上紧紧把握“课程群”协同建设,在教学改革上突出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一是要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要求,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配齐配强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注重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探索建立思政课教师师徒结对制度,确保队伍稳定接续;积极探索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等平台,以平台化、项目化为载体和抓手,提升团队研究、实践铆合度,提升教师“单兵”和“团队”“作战”能力。二是抓好《思想道德与法治》等基本课程体系建设,研究总结课堂教学重点内容、重要思想、重大论题、热点观念备课辑要,同时按照立德树人要素,全面完善构建思政课“必修课+选修课”课程群体系。三是积极探索推行“互联网+思政”“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革命”[5]。

(二)完善课程思政体系,推动立德树人与专业理论实践涵养有机融合

一是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设计。进一步明确课程思政的内涵与要求,强调目标的过程性设计,强调合理设计总目标,并系统地进行规划分布;注重对象特征,以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等为基本依据,进行内容、方法和案例设计,实现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在合理引导下自然生成;进一步做好课程思政规划与设计。二是系统开发和整合“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资源。要具备系统思维,基于课程思政的分散性特点,通过集体备课、常态化研讨等形式,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各专业课教师、校内外专家等在日常教育教学、分析研判课程思政融入点、融入度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予以系统整合。要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特点、优势和规律,同时注重课程思政资源平台和教育平台的创建。三是建立相对统一的专业课程思政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建立基于学生成长成才的,以教学方法创新、材料使用、情境创设、学生主动性调动四个方面为一级核心指标的综合性评价体系,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都成为科学评价的主体,形成叠加效应,使过程性评价、定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成为课程思政评价的常态。

(三)强化三全育人模式创建,推动立德树人与大学文化有机融合

一是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推动全员育人。加大高水平、高职称、高学历、经验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引进与培养力度,落实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双重”身份,探索职务职级“双线”晋升办法和保障激励机制;科学设定评价指标,实施立德树人工作专项考核,将立德树人成效纳入二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和实绩考核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二是以精神文化建设为内核,推动全过程育人。总结各校的校训、校园精神、办学理念、“三风”(校风、教风、学风)、治校方针、办学定位、发展目标等要素内涵,提炼各专业集群职业精神文化特质;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内容,组织编写优秀教案、教材讲义,根据大学生必备思想政治素质要求,细化教材建设目录,遴选创建立德树人网络教学资源库;将符合立德树人要求的精神文化要素,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精神、企业文化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验实训体系,在教育模式、教学方法、课程设计上实现改革创新,在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等人才培养全过程中涵养立德树人精神要素。三是以行为文化为突破,创建全方位育人模式。厘清学校内设部门职责与权限,将育人要求融入各部门岗位任务书,完善岗位工作标准,实现员工职责、部门职责与立德树人融合。通过改革优化组织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等“十大育人”举措,系统梳理、立项遴选年度“十大育人”项目,通过打破职责与部门边界,组建项目研究与实施团队,协同推动,形成合力。

(四)创新治理机制建设,推动立德树人与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有机融合

一是强化立德树人视野下的党建引领,探索建立“同振”“项目制”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工作室。实践中可以“按照明确选任标准、规范选拔方式、聚焦重点任务、着力培养培育、加强示范引领的工作要求”[6],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依归,大力实施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探索实施项目制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工作室建设。二是加强干部立德树人能力提升,探索建设“同频”“一站式”思政教育人才培训中心。创办思政教育人才培训中心,梳理优化培训需求,整合师资、基地、平台等资源,在内容上系统设置突显专业学习与思政教育同步的培训科目,在形式上系统创设集学习、思辨、交流、实践、总结、验证于一体的“一站式”思政培训课程体系。三是完善立德树人融入业务工作的机制,探索打造“同向”“双促式”思政教育与教科研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的教学团队。探索组建以专业(群)、教研室、党支部为基本单元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教科研业务学习研究教学团队,通过整合学习资源、融合思政教育与业务学习内容、创新“演讲式”“走访式”学习形式,建设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新思想新论断新部署、学校事业改革发展新目标新举措的“双促式”学习研究讨论机制。四是推动立德树人与大学治理同步落地,探索构建“同步”“一体化”任期目标考评体系。实施任期目标责任制,差别化地确定任期目标,落实奖惩制度,干部“能上能下”制度、职称晋升配给制度,“一体化”健全与完善重在凸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监督考评体系。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立德树人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