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2.0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22-02-18 02:10
职业技术教育 2022年35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职业院校人工智能

杨 玲

随着“智能化+5G”时代到来,人工智能、大数据与虚拟仿真等新兴技术推动“教与学”发生深刻变革,教师智能教育素养面临被重新审视和定义的现状[1]。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和组织机构纷纷就这一问题展开研究[2]。2019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和机遇》报告中提出要“提升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教育部于2018年发布《关于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首次提出“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概念,并将推进教师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作为首要任务。2021年9月,教育部在《关于实施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下一阶段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实现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提升[3]。各省市积极响应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旨在建设和运用大数据优化教师管理和评价工作,助推教师教育改革创新,以建成一支高水平、专业化新型教师队伍。如《长沙市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22-2024)》指出,启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构建适合教师智能教育发展的规则体系,助力形成“人工+智能+教师教育”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机制。目前,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提升得如何、如何对其进行评估,相关研究还较为匮乏。鉴于此,本研究从教师智能教育素养信息化特征出发,构建基于信息化2.0的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以期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引领未来职业教育新方向。

一、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的信息化2.0特征

在人类社会朝着智能时代迈进之际,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4]。教育信息化2.0是将一切参与主体、教育元素和教育行为数据化的主要表征,能够有效推动职业教育转型升级和智能化发展,使教师具备适应时代发展的智能教育素养[5]。本研究将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的信息化2.0特征划分为信息化、智能化、数智化三部分,并以此为依据探究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的适应性、针对性与创新性。

(一)以信息化确保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适应性

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下,教育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迎来巨大变革,倒逼职业院校教师提高自身信息素养,以加速教育教学信息化、数字化进程[6]。首先,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障。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主体,教师智能教育素养不可或缺[7]。教师智能教育素养信息化2.0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通过信息化渠道收集与整理教学资源,能极大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与信息素养,凸显了信息化对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的支撑效用。其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是课堂教学信息化的现实诉求。多媒体、网络化、大数据式教学方式对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智能教育素养较高的教师凭借自我创造力和想象力,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创新课堂教学,使职业院校课堂教学更加契合教育信息化2.0的特征。最后,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是提升自身实践能力的适切响应。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推动职业院校培养信息化素养较高的教师,以深化信息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进而推动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

(二)以智能化增强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针对性

教育智能化主要强调教育功能与教学法的核心价值,以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需求作为双向目标,突出智能化在提升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过程中的针对性。信息化2.0时代,个性化机器人与各类智能化教学工具不断衍生,逐渐成为教育教学必备辅助,也必将演变为增强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的关键力量[8]。在此背景下,教师以更高效、更智能化方法进行精准教学,带领学生进行创新创造。此外,教师将智能化融入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带动学生主动适应智能化教育教学发展,灵活利用人工智能推进教育教学迭代变革,使之成为增强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的关键。智能化教育教学已成为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的根本路径。

(三)以数智化提升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创新性

近年来,为大力发挥数智化对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的支撑作用,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将“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列为八大行动之一。同年8月,教育部启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行动,目的在于推动教师主动适应各类现代化技术变革,为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注入活力,也为职业院校提升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打下坚实基础。面对当前数智技术与职业教育脱节问题,教师积极提升识别信息、判断信息价值的综合能力,争取做到常态化、高效化开展日常教学活动。与此同时,数智技术融入课堂、赋能教育,不断重塑教育生态,使教师智能教育素养与时俱进,以更契合信息化2.0的特征。这倒逼职业院校不断创新教师评价机制,致力于打造一支智能教育素养较高的创新型教师队伍。

二、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评价存在的困境

随着智能技术不断涌入与渗透,新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为教师带来机遇与挑战,同时也对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提出更高要求[9]。当前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处于发展前期阶段,尚未经历完整建设周期,亟需以建设专业化评价体系为其赋能。

(一)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评价框架亟需完善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有机融合,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评价体系。同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探索人工智能助推教师管理模式创新、教育精准扶贫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路径。但上述政策并未囊括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评价框架构建的相关内容。腾讯教育和腾讯研究院联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编制的《2022年人工智能教育蓝皮书》指出,职业院校中参与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活动的教师寥寥无几,且只有近三成教师接受过人工智能相关培训。这成为职业院校智能教育素养评价框架不完善的主要原因,不利于未来教师教育稳序发展。另外,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评价以传统经验化为主导,即教师通过主观臆断打造自身专业能力框架,不利于将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教师画像纳入评价体系,学界对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的评价仍处于初期阶段。相对而言,在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评价中融入信息化与数智化技术,可通过不同渠道建立多模态指标体系,同时对教师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使教师在智能化时代获得极大发展动力。

(二)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评价标准有待完善

依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我国正有序推进数字教育向智慧教育跃迁升级和创新发展,其中教师是关键要素和核心保障[10]。但就发展现状来看,职业院校对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无法满足职业院校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需求[11]。最为直观的表现是,面对互联网、大数据与教育深度融合情形,职业院校评价思维尚未发生转变、评价标准仍然缺失,不利于精准且客观评价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这可能是由于,一方面,技术的迭代更新对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提出更高要求,进而抬高职业院校评价标准。信息化2.0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积极在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间寻找平衡点,以提升专业知识与智能教育素养。这倒逼职业院校完善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评价标准,从而更契合现代化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助力下的教师专业素养有所提升,但与职业院校对于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的评价标准不相适配。随着信息化2.0的推进,教师游刃有余地使用信息化工具,与受教育者建立起长效沟通机制,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育人质量。然而,部分职业院校对教师的相关评价持有“唯学历”与“唯能力”理念,并未形成相关标准以提高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无法对教师智能教育素养作出全面客观评价,削弱了职业院校教师教学积极性。

(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评价指标体系尚未成型

信息化2.0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的综合评价必须采用形成性评价和导向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将混合式教学活动纳入评价体系,从全面、多元和多层次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但就目前而言,以传统评价体系为主的评价方式已不适用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无益于形成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传统模式下,职业院校对于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的评价多集中于学生评分、专家打分、同行评课等方面,且评价通常以评分表方式进行,所得结果需要耗费大量人力与物力,不利于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成型[12]。此外,我国职业院校教师教育评价存在看重分数和成绩等量化指标的倾向,仍然存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片面化评价方式。目前,全国范围内并未建立起一套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评价体系,致使多数职业院校对于教师信息素养与专业素养的培育停留于表层。

三、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一)全面化原则

未来职业教育发展应从关注单一教学质量转向关注教师综合素养提升,强调教师在面对关键问题时的解决能力与处理能力。全面化原则即强调通过课堂教学、线上师生互动、人际交往等全过程建构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并借由数据集成与分布形成全面发展性评价报告,目的在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与效率。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为重塑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评价体系提供契机,使教师在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为代表的技术变革新时代获得全面发展,助推职业院校教师评价质量获得提升[13]。

(二)客观化原则

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评价过程应以客观化为原则展开,即评价指标选取应结合教师专业基础能力、信息化学习与应用能力,并非以主观思维进行判断与评价。在构建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评价体系时,切忌只根据教师教学能力进行单层面评价,必须将教师专业知识能力与智能教育素养纳入同一框架。这可使教育教学发展与评价体系同步行进,为后续通过指标体系进行教师智能教育能力可视化分析奠定基础。同时,职业院校对于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的评价主要应依靠客观数据而非主观经验,借由教育技术分析工具采集教师教学专业能力与核心素养数据,实现对教师智能化与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作出定量和定性评价。

(三)过程化原则

未来对于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的评价不再局限于结果导向,更多倾向于过程评价[14]。具体来讲,职业院校对于教师的数据采集不仅应包括教学效果与育人效果,还应囊括认知过程、意识形态与心理特征等大量过程性数据,为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的评价提供丰富且全面的指标数据。另外,过程化原则还体现在对教师的智能教育素养评价报告加以丰富,不再单一地对比教师间的横向差异,转而突出创新性教学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过程性教育教学在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评价中的重要性,实现面向教学过程的发展性评价,同时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四、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上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本研究依据国务院最新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对于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的设置标准,结合美国联邦政府和社会组织当前纵深推进的人工智能教育发展计划设置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将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评价问题分解为不同种类要素,确定数据素养、核心素养、信息素养以及AI伦理素养4个一级指标[15]。而后依据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点多、面广、线长等特征,从数据知识层面、数据意识层面、数据敏感层面、信息技术认知与应用层面筛选出53项二级指标,经过专家意见征询和反馈优化指标,确定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评价指标项与权重值。具体做法为,若80%以上专家意见认同该指标,则采用该项指标,否则将其舍弃,三级指标的筛选也采用如上方法,最终形成1~3级指标矩阵。就一级指标权重值而言,由专家组按指标相对重要性赋予其分值,同时对指标进行排序。可根据如下公式计算第项指标的权重值wi。

上式中,gi是指标矩阵中第i项指标的权重得分。二级和三级指标权重得分同样按照上述方法计算可得。在此基础上,结合专家反馈意见与职业院校教师访谈结果,形成了包含53项二级指标的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指标体系应用

基于上述构建的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公式(2)计算具体评价分值S。

公式(2)中,qk表示第k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值,qki表征第k个一级指标下设的二级指标i的权重值,qkij是第ki个二级指标下设的三级指标j的权重值;函数的取值为,其中xkij为三级指标kij的实际权重值,ykij是此项三级指标的预设权重值。

基于此,经过迭代计算估计出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的总体分值S。当S<60,说明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评价结果不合格;若60≤S<90,评价结果合格;S≥90则表明评价结果较为优秀。若想进一步了解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评价实际值与目标值差距,还可利用公式(2)逐项计算出实际值与目标值偏差,绘制动态曲线图。此外,还可利用公式(2)计算出各一级和二级指标的评价值,以期突出各评价值的结果导向作用。例如,若数据素养中的“数据分析能力”指标评价值过低,职业院校应加强培养教师的数据素养意识,对其进行数据模型认知与应用培训;增加教师团体活动,使教师获得教学数据共享机会,在提升教师数据素养的同时推动数据素养理论的创新性发展。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职业院校人工智能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数读人工智能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下一幕,人工智能!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