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使然成就精彩

2022-02-24 09:56施莉
教育界·A 2022年36期
关键词:体育课堂学习兴趣小学

【摘要】教师根据新课改要求进行小学体育教学,需要以学生为主体,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发展。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小学体育教学,就需要先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文章从兴趣教学、挑战任务、合作教学和体验活动四方面入手,阐述了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学习兴趣

作者简介:施莉(1995—),女,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联合中心小学。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都需要学生通力配合才能完成,而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情况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练习效果,也会影响到学生兴趣的浓厚程度。以学生自身兴趣为基础的训练才是有意义的,也是学生愿意参与、能够从中有所收获的。所以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激发学生的体育练习动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

一、影响学生体育课堂学习兴趣形成的主要因素

在长期的教学中,笔者通过反思教学实践发现,影响学生体验兴趣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教师因素以及教学内容因素。

(一)教师因素

教师在课堂上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学生在体育课堂上需要完成什么练习完全由教师决定,所以影响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因素中,教师是非常主要的因素。体育教师需要在日常的课程教学中选择具有创新性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而如果教师的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速度,就无法满足学生个人体育练习和成长的需求。教师个人的业务水平不高,课堂上选择的教学方法缺乏新意,责任心不强,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时没有足够的亲和力,这些都是影响学生体育练习兴趣激发的原因。此外,部分其他学科的任课教师认为,体育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没有任何帮助,不支持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这也严重地打击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因素

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只是让学生进行某些体育技巧的练习,并没能真正把开展体育教学作为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所以学生仍然比较注重其他文化课程的学习,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而部分教师为了应付教学,选择的教学内容也是相对老套的,很多学生反映,在课堂上无法学到新的体育内容,只能按照教师陈旧老套的教学模式开展练习。活动缺乏自由、缺乏活力,课堂过于严肃,学生玩得不尽兴,学也学不好,所以很多学生无法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教师在进行小学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时,需要先了解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兴趣。接着,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能力设计挑战任务,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胜负欲,使学生积极地进行挑战,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之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合作教学,并运用公平的评价方式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这样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能够使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价值。最后,教师可以开展体验活动,并让学生独自完成任务,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一)根据兴趣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教师可以分析学生的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兴趣设计教学策略,这样就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1]。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单脚起跳、双脚落地”时,可以先向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动物头套,并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认识这些动物吗?”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介绍这些动物,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和回答问题。接着,教师可以问:“同学们想要带上这些头套吗?”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说:“学一学你喜欢的动物的行走方式吧。”这样既能让学生学习相应动物的行走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锻炼学生的跳跃能力。如果多名学生争抢同一个头套,教师可以让这些学生轮流模仿该动物的行走方式,选出模仿最像的学生,并给予其头套。之后,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单脚起跳与双脚落地的动作。在学生对这两个动作有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可以提问:“从这两个动作中,你能看到哪些动物的身影?”这样就能使学生对动作进行探究,并激发学生练习动作的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容易被游戏所吸引,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教师可以提出“同学们玩过‘跳房子’的游戏吗?我们一起来玩吧”的提议,并与学生共同在操场上绘制房子。在绘制好房子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讲解跳房子的规则,让学生根据游戏规则进行游戏。在结束游戏后,教师可以表扬学生成功掌握单脚起跳与双脚落地这两个动作。这一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有效锻炼学生的跳跃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设计挑战任务,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心理

学生的學习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而学生的学习状态会影响教学的效率。因此,让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学习心态十分重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和身体素质并不强,往往会在学习中遇到挫折,如果学生无法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挫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2]。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计挑战任务,使学生直面挫折,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开展“跳绳”教学时,可以先为学生设计挑战任务:1.掌握正确的跳绳动作;2.不间断地跳20下;3.在一分钟内跳60下;4.使用双人跳绳,连续跳10下。在设计好任务后,教师可以为学生示范正确的跳绳动作,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同时向学生提出所设计的挑战任务。在学生对挑战任务进行思考和讨论后,教师可以提出“你认为自己可以完成哪一项挑战任务”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从最轻松的任务开始挑战。在学生完成第一项挑战任务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互相观察对方的跳绳动作,并选出跳绳标兵,这样就能增强学生运动的自信心,让学生产生竞争意识。在学生完成第二项挑战任务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讲述运动技巧。第三个挑战任务对于运动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难以快速挑战成功,会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表情和行为,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教师可以引导第三个任务挑战成功的学生讲述成功的秘诀,并鼓励未挑战成功的学生根据秘诀进行练习。在这些学生成功挑战第三个任务后,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展示挑战过程,这样能增强学生体育运动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进行后续的练习与学习。在学生挑战第四个任务时,教师需要观察运动能力不强的学生的挑战过程与练习过程,在发现学生遇到困难时鼓励学生以合作的方式解决困难。当然,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指导。在学生完成所有挑战任务后,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表扬,并鼓励学生完成后续的挑战。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讲述应对挫折与困难的方法。这一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开展合作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动力

教师的教学态度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氛围,而课堂教学的氛围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以公平的教学态度进行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可以开展合作教学,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3]。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立定跳远”时,可以先向学生教授立定跳远的动作,再带领学生开展个人训练和小组训练,帮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使学生直观地感受个人训练与小组训练的不同。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问:“在了解动作后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好吗?”这样就能使学生积极认真地学习动作。教师可以选定进行立定跳远训练的位置,并按照立定跳远的远近画上相应的格子,同时在格子内写上奖励及惩罚内容。当然,惩罚内容需要符合学生的运动能力,而奖励的物品需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在开始训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队,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练习。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小组练习,并给予每个小组该小组的两个奖励和两个惩罚,这样能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在第二次小组训练时积极地训练。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并对学生的点评给予肯定,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评选出小组内训练最认真、最快掌握动作、动作最标准的学生。在学生评价后,教师可以用激励性的话语对学生进行点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这一教学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开展体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需要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这样才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开展体验活动,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这样就能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坚持进行体育锻炼[4]。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训练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多样的方式进行训练活动,使学生体验成功,让学生形成积极阳光的学习心态。

例如,教师在进行“跳高”教学时,可以先向学生提出教学的目标:“1.掌握跳高的动作技巧;2.熟练完成1.2米的跳高任务;3.挑战1.3米的高度;4.挑战1.4米的高度。”然后教师向学生提出“你会将你的目标设置为什么?如何才能达成你的目标?”的问题,使学生认真地学习动作技巧,并自主练习动作技巧。在教授学生跳高的动作技巧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练习,并指导学生进行练习,以确保学生的安全,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跳高动作。接着,教师可以采用有趣的练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训练的趣味性。之后,教师可以提出“你认为你达成你的目标了吗”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展示训练成果。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目标和展示训练成果后,教师可以表扬和鼓励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自主训练的信心。最后,教师可以设计打擂台的训练活动,并向学生讲述打擂台的规则,同时可以提问学生:“你认为你能够在打擂台活动中获得第几名。”这样能激发学生训练的兴趣。教师可以继续提出“当你并未达成你的目标时,你会怎样做?”的问题,以鍛炼学生的抗压能力。在结束打擂台活动后,教师可以引导达成目标的学生讲述训练过程和感受。这一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自主练习体育动作,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水平、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根据上述策略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伟.如何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5(08):261.

[2]杨楠.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 2020(06):136.

[3]宋方成.浅析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文学少年, 2019(14):237.

[4]刘旺.浅析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20(05):119.

猜你喜欢
体育课堂学习兴趣小学
谈体育课堂创设“和谐互动”的认识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