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与教育公平的关系演变研究

2022-02-27 20:58娟,马
当代教研论丛 2022年11期
关键词:公平学习者教育

马 娟,马 蓉

(1.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陇南 742500;2.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当前,在线教育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家庭和学习者所青睐和使用,在线教育的最初目的是促进教育公平,使教育资源、教学改革、个性化教学等能够在不同的学校和学生中流转从而促进教育公平,但随着在线教育市场化运作的不断扩大与深入,知识付费与购买服务成为“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外衣包装下的必然产物,校外的培训机构、在线教育等形成的培训体系削弱了学校教育地位,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教育焦虑和经济负担,加剧了数字鸿沟,造成了更深层次的教育不公平。因此,我们需要以历史的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在线教育与教育公平的关系,在明晰在线教育与教育公平价值意蕴的基础上,把握在线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核心要素与作用机理,厘清在线教育阻碍教育公平的顽瘴痼疾,客观辩证地梳理在线教育与教育公平关系的动态演变脉络。

一、在线教育的性质及目的

在理论层面追溯在线教育的原点,e-learning与远程教育是无法逾越的重要节点,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在线教育属于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学习或现代远程教育范畴,包含数字化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环境以及数字化学习方式,[1]在线教育指主要通过教育资源数字化和教与学的环境网络化、虚拟化,使学习与教学活动及沟通机制在线化、泛在化,从而实现一种全新的学生学习方式、教师工作方式和学校运行方式。[2-3]另外,当前“互联网+教育”代替e-learning与远程教育,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主流概念,是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学习分析等新技术,跨越物理的时空界限,面向学习者个体,提供教育的新型服务模式,[4]即利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改变和转变教学模式、更换教学理念、促进教育创新的新形态。在线教育既是“互联网+教育”发展的新阶段,也是“互联网+教育”发展中涌现的典型新业态。在实践层面,相较于早期的数字化学习或者远程教育常常采用单机版、脱机状态进行多媒体数字化教与学的实践,在线教育更加依赖网络的连通性和资源的共享性,更加强调on-line,即时空分离客观状态下交互的联通性、环境的泛在性和资源的即取即用性。

在线教育的性质经历了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与学的方式——新的教育服务模式——社会新业态的发展与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是其特征也是其追求的目的。无论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还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的方式变革,亦或是非正式学习与传统学校教育无缝连接与延伸的新兴教育服务产业的蓬勃发展,“新型、新一代、新兴”总与在线教育如影随形。在线教育的目的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到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再到探索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已经超越了课堂和学校的应用场景,向着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体系的方向进发,这是其积极的方面。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市场化与资本化催生了在线教育产业的野蛮增长,付费、续费、快速变现、价格战、广告效应、获客率也成了在线教育实践中的疯狂追求目标。

二、教育公平的内涵及要求

公平是相对概念,公平的衡量标准及范围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演变和充实,从某种层面上讲没有绝对的公平。不同时代对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需求。社会公平以教育公平的形式在教育领域延伸,是人类进步发展的重要标志。

在教育领域公平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教育权利、教育机会、教育结果以及教育过程。平等是衡量公平的直观标准,作为人类最基本的追求价值。平等是指人人具有相同的地位、享受相同的权利。人们经常将平等视为均等,马克思指出公平包含了平等的“相同性”和“不同性”。因此,教育平等是一种社会平等,它是人的教育权利问题。这种教育权利不仅在教育起点上,而且存在于受教育活动的全程。[5]

教育公平应该兼顾社会和教育的双重影响,宏观层面人人享有非基本权利的平等和享有基本权利的完全平等,即教育权利与教育机会平等,克服与兼顾家庭背景与代际转让机会、地域差异及人的自身条件与天赋不同带来的不平等和发展潜力的不同需求。微观层面解决教育过程中的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的平等。因此,我们要实现教育公平既要努力缩小城乡之间与区域之间的学校办学条件差距,合理配置公共教学资源、保障学习者的受教育机会均等,更要深入教育活动过程中,识别和关注每一个个体的差异性,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递性教育,最大限度地促成学生的发展和成功,并对其发展与成功进行合情合理的评价并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三、在线教育对教育公平的促进作用

1.在线教育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保障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在线教育的时空分离不受限制特征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成为了不可替代的优势,当面对学校关闭,开学延期,师生居家隔离的现实情况下,我国借助网络课程与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工具与平台,开启了疫情期间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尽管初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整体上支撑了全国大、中、小各级各类学校至少数个月的常规教学运行,保障了学生的受教育权,为学生在公共危机时刻能够学习创造了条件,有效缓解了疫情给全社会带来的焦虑情绪和不稳定因素。另外,在线教育在疫情期间的发挥的良好作用,也让全社会对这种教育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更广泛的认同,使其成为构成教育应急管理机制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线教育的灵活性和弹性增强了教育本身的韧性和适应性,使得在线教育成为应对突发事件的一种有效手段。

2.在线教育以扩大优质资源的形式促进教育机会均等性。在线教育为区域、城乡、校际间的沟通交流和协同发展搭建了桥梁,为老少边穷地区和普通学校享受大城市、优质学校的课程和教师资源架起了通道,成为了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共用的有效载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公平性,他指出应以教育信息化手段为依托,扩大优质资源,不断缩小区域间的教育差距,最终达到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目标。[6]近年来慕课、三个课堂、在线教育培训等在线教学模式和在线教育服务模式的应用进一步加速了终身学习社会的发展,整体上降低了规模化教育成本,助力实现着教育机会均等,提高了教育质量。

3.在线教育的多元化与精准化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同样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教育公平的实质性内容。[7]学生本身及其需求因人而异,传统教育中规中矩的形式和整齐划一的内容给受教育者能够自由选择的余地非常有限,因此对受教育者也很难达到合情合理。在线教育通过更加细分应用情景,垂直化满足用户需求,触及到更广的受众面,如目前的在线教育的产品分类:从行业角度,可以分为专业教育机构和一般商业机构;从所提供的产品角度,可以分为资源类、工具类、平台类等在线教育产品;从教育阶段角度,可以分为K12、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阶段的在线教育产品。[8]同一类型的在线教育服务或者产品也同时设计和开发了丰富的、多元化的教育内容,提供给用户按照各自的需求选择使用,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时间,按照自己的学习风格自由组合多种媒体承载的学习内容,合理安排适合自己的学习进度,甚至可以获得一对一的、定制化的学习内容与服务,在这种状况下学习者完全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另外,借助最新数字化技术赋能教育,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数字化的形式记录、储存、分析和评价,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特征,有针对性的推送学习内容,可以实现更加精准、更有效率和质量的教育,推动教育公平的实质性进展。

四、在线教育对教育公平的阻碍作用

1.在线教育促使数字鸿沟再次凸显。“数字鸿沟”是指社会或文化身份的一个或多个维度的人群在使用电脑和互联网方面的不平等,[9]这种不平等体现在在线教育质量的参差不齐、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以及教育结果的两极分化。由于个体信息素养的差异、经济水平的不同等因素导致信息技术不仅没有缩小数字鸿沟,反而有愈来愈扩大之势。[10]MOOCs作为最主要的在线教育形式,利用其大规模性和开放性使得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广泛传播,但是数据显示,相比于弱势群体,更多的是拥有高学历人群、发达国家中年龄偏大的人群,以及英语非母语国家中语言能力好的人群得到了更多的好处。[11]近期的相关研究表明互联网、在线教育、新的信息技术客观上扩大了教育的差距、导致了教育结果的不平等,将越来越多的人置于新一轮的区隔和贫困之中。

新闻报道和调查研究均表明城市和农村地区学生在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过程中,在网络连通率、信号稳定性、终端普及率、设备满足性这些由于基础设施引发的问题上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即存在物理鸿沟;师生对在线教育的认同度、适应性和接受度,以及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素养的差异性更加复杂,即技能鸿沟无处不在。在线教育效果的保证更需要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密切配合,尤其需要家庭提供良好的物理学习环境和家长的积极有效引导,而由于家庭结构、家长受教育程度和工作性质的差异,学习环境鸿沟无法回避。在线教育促使数字鸿沟再次凸显,且有逐渐加大的趋势。

2.在线教育付费强化了教育的私人产品属性。纵观在线教育的发展历程,当前正处于互联网知识经济浪潮之下,因此,在线教育的主场已经从课内转为课外,从学校转向市场,从教学模式变迁为教育产品和教育产业。学习者要想获得优质、系统、完整的在线教育资源,服务付费和知识付费成为无法逾越的门槛,包括组织付费和个人付费。再加上监管缺失和行业的恶性竞争和垄断,导致收费标准和营销手段混乱,给家庭带来了更大的经济负担,激化了家长的教育焦虑,破坏了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这种现象进一步强化了接受优质教育是少数人的特权,是高经济收入家庭的特权,从而导致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3.在线教育消费者学习能力差异加剧了教育结果的分化。互联网成为了知识的栖息地,孕育了知识生产的极客和知识消费者。但是知识的消费过程和实体产品的消费过程存在较大差异,实体产品的消费过程是伴随着付费同时进行的,且能够付费就一定代表能够获得服务和体验结果。但是知识消费的过程即学习的过程,它不是即买即得的,而是需要在付费的基础上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配合学习能力、自律与习惯,以此来进行知识消费和习得,同时影响学习的广度、深度和效度。国内外慕课注册者众,参与者寡,完成者更是寥寥无几的,据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17门慕课的84万多注册者中,只有5%最终学完课程并获得证书。[12]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原因就是学习者自身学习动机、能力和习惯的差异性,低龄阶段还包括家长或者监护人的学习辅导能力,例如,少儿英语在线教育如果没有家长的有效辅助和引导,对于幼儿来说很难理解其语境,更多的是“灌耳音”和“看动画”,学习效果不佳,但是如果家长能够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利用各种方式加以引导和启发,渐渐地孩子就会进入状态。知识消费的质量和效果又会进一步影响和培养学习者学习能力,最终加速教育结果的分化,使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然而,这违背教育“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发展”的初衷。

五、结语

教育公平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信息技术革命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让教育面临更大的挑战,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公平优先,提高质量”是我国教育战略的转型和教育改革的实质性进展。校外辅导机构和在线教育再造了一个学校之外的新的教育体系,最大的问题是校外体系与校内体系的交织缠绕对教育公平带来了新的威胁和问题,破坏了教育生态,影响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双减”政策重拳出击的当下,更需要理性思考在线教育与教育公平的关系,并采取合理适切的在线教育监管和治理方式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其更好地服务学习者,助力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猜你喜欢
公平学习者教育
公平对抗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怎样才公平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笨柴兄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