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活动中理解周长与面积的意义

2022-03-01 04:34路岩左巧珍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数学素养周长实践活动

路岩 左巧珍

摘要:数学在小学教育阶段占据重要地位,与诸多学科存在密切联系。面对新时期教学改革要求,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创新是必然选择。由于小学数学有很多内容比较抽象、复杂,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尤其是周长和面积的相关内容,虽与实际生活有联系,但是在学习本知识点之前,一般的小学生都未关注过这方面的知识。因此,教师在讲述周长与面积相关概念内容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论概念理解认知,在实践活动中反思教学中的不足,提升教学质量,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就实践活动中理解周长与面积的相关内容展开分析,结合实际教学要求,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实践活动,力求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周长;面积;实践活动;数学素养;学习习惯

在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背景下,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应正确看待数学学科特性,加强实践课程开发,在引导学生内化知识结构的同时,切实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素养。

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周长与面积相关内容,组织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实践活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升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得到稳步提升。综合分析研究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周长与面积相关内容,有助于学生焕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为后续自主学习和探究提供支持。

1    课前思考

周长与面积是小学数学的重难点内容,此部分内容是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周长内容基础上,实现二者的简单综合学习。结合教材相关内容来看,只需要依据长方形面积与长即可计算出长方形周长。

教师需要考虑后续课堂上是否需要反复训练,可以基于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周长与面积的意义,内化知识结构,通过实践活动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践探究中丰富学习体验,深刻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为后续学习夯实基础。

2    教学过程

2.1新旧知识联系,夯实数学学习基础

结合以往所学知识,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方法,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学习。教师可提问:如果一个长方形面积是50平方厘米,长为25厘米,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通过学生分析和反馈,教师在黑板上书写计算式:50÷25=2(厘米),(25+2)×2=54(厘米)。教师提问学生是如何分析的。学生通过思考和分析,回答:长方形面积为50平方厘米,除以长25厘米,得到长方形的宽为2厘米,长加宽后乘以2即可得到长方形周长。

2.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可创设如下情境 :

例:小张想用铁丝网围出一个长方形鸭舍,鸭舍面积为36平方米,长9米,那么他买了24米的铁丝网,材料够用吗?

计算分析:36÷9=4(米),(9+4)×2=26米,24米<26米,所以小张买的铁丝网不够。通过此种设计方式,可以给刚才做错的学生一次改正的机会,为后续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持。教师继续提问,如果小张买的铁丝网不够围成一个鸭舍,那么应该如何解决?可以再买2米铁丝网,或是将鸭舍面积改小一些。学生纷纷发表意见。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提问:如保持鸭舍面积不变,24米的铁丝网够围成一个鸭舍。有这个可能吗?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在师生互动中来提出问题,引导后續深化学习。通过追问,引导学生更进一步探究和分析,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想象力和创新力,为后续数学知识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2.3验证猜想,优化问题解决过程

师:真的可以实现吗?只调整长和宽,面积不变,周长变小?

有的学生思考和分析后,认为是无法实现的,长变小,宽变大,相乘仍然是36平方米,那么周长还是不变的。有的学生却发现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如果长为6米,宽为6米,那么面积仍然是36平方米,而周长则是24米,小张买的铁丝网够用。

2.4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听到这个结果,教师非常高兴,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面积不变,长方形的长与宽调整一下,周长变小了?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

设计这一问题,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尝试着自行总结规律,可以更加深刻、牢固地记忆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概念。如果是学生自行总结出“调整长方形的长和宽,周长变化存在规律”的可能性不大,所以由教师联系之前的问题讨论学习,提出进一步的探究问题,便于起到更加积极的探究学习作用。

因此,教师不应该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将课堂完全放任自流,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如果需要探究规律,则需要教师引导进行分析,总结规律变化。(如表1)

但是,学生发现这么写太乱了,可能会有遗漏的搭配,也可能重复,难以发现规律。所以,师生讨论和交流后,最终决定可以按照顺序有序地写,不重复也不遗漏,便于总结长方形长、宽、周长与面积的变化规律。(如表2)

当书写到9和4时,学生们发现数字已经重复了,所以可以剔除重复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来呈现长和宽不同的长方形图形,以数形结合来寻找规律。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独立思考后,小组成员之间讨论分析。在学生讨论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尽管表达不尽相同,但殊途同归,多数学生已经发现了潜在规律。

生1:长方形的长不断增加,宽越来越短,周长也随之变小。

生2:不对,长9,宽4,尽管长在变长,宽缩小,但是周长却变大了。

生3:所以应该剔除重复的数字。

生4:应该说,长与宽数字越接近,周长越小。

生4的这一结论,多数学生都比较认同。

师:那么,我们观察一下表格中的数据,是否与这个结论相符合?是否长方形面积不变,长和宽的数值越接近,周长就越小?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时,周长最小?

生:长和宽相等时,长方形的周长数值是最小的。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

最后,由教师在黑板上总结规律,长方形面积保持不变,长和宽的数值越接近,周长越小。正方形的周长是最小值。

小正方形拼接在一起,拼掉的边较少,越往下去掉的边越多,成为正方形时,拼掉的边数量是最多的,往下拼掉的边数量也将随之减少。(如图1)

师:为了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规律,尝试着画图,可以有效辅助学习,帮助学生探究规律。那么在发现规律中,令你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什么?

生:通过列表与画图方法来探究规律,在列表时要多举几个例子,多角度观察分析,总结规律。

这种设计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探究,使思路更加清晰,从单一视角到多元视角。通过画图、列表的方式总结归纳,不仅可以提升学习效率,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掌握合理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于学生后续学习具有积极作用。

3    课后思考

面积与周长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梳理学习内容,提升学习效率,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很有必要。数学课除了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学习,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会用数学思想去解决问题。结合实践成果来看,基于多角度提问能够推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可以赋予课堂别样的生命力与活力,保持持久的学习热忱。

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学成果不理想,可能是由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合理,对于学生而言难度较大,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只有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启迪思想,促进新的生成,摸索形成规律,才能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另外,问题设计也要更加细化,避免问题难度过大或是过于宽泛,应该循序渐进,通过细化的问题来精简问题难度,结合小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能力,寻找合理的问题解决方式。

重点关注学生举例、倾听的学习习惯,认真思考和分析,推动课堂改革深化。因此,教师应该从低年级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轻松、高效的课堂环境,便于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

4   结语

小學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仅凭单一的理论讲述以及套公式是难以高效解题的,应结合学科特性,积极组织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内化所学知识。坚持问题导向,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这样可以有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围绕教学目标,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参考文献:

[1] 秦节. 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素材来源及创造性运用 ——以“周长与面积问题”的教学为例[J]. 小学教学参考,2018(23):21-22.

[2] 张翼文. “一题一课”教学研究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以“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的复习”为例[J].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5(9):16-24.

[3] 张翼文. 以探促练整体推进——“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的复习”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J]. 小学教学参考,2013(11):22-23.

[4] 朱长生,王勤. 注重动手实践积累活动经验——“认识周长”教学实践与思考[J].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2015(5):33-34.

[5] 刘善娜. 聚焦学习起点,凸显“面”的二维特征——“认识面积”一课教学实践与思考[J].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6(6):43-46.

基金项目: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农村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基本活动经验应用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实践探索”研究成果, GS【2020】GHB2920。

猜你喜欢
数学素养周长实践活动
认识周长(部级优课)
周长面积变变变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