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数学翻转课堂下思维导图的教学应用

2022-03-01 04:34徐仁棣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翻转课堂小学数学

徐仁棣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翻转课堂与思维导图的概念,并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重点针对翻转课堂下的思维导图教学有效应用方法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可以实现翻转课堂与思维导图的有机结合,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获得思维能力的锻炼,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思维导图;应用

自2012年翻转课堂被运用到我国课堂教学之中以来,我国掀起了一场以“翻转课堂”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浪潮。所谓的“翻转课堂”,是以微课为主要教学技术,倡导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翻转,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变化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入融合的一种全新教学方式,为学生的知识学习提供了更为直观、可视化的辅助工具,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升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其中所存在的不足仍然需要众多一线教师关注,如在小学数学的翻转课堂教学中,因为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不强,或过分依赖信息化教学手段,而让学生失去了思考的机会,导致学生在翻转课堂中的数学思维得不到有效锻炼。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翻转课堂中的运用,可以发挥出思维导图的优势,弥补翻转课堂中的不足,以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打造出有意义的高效课堂。

1   翻转课堂与思维导图的概念分析

1.1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师生活动、师生角色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课前学生可以通过教师推送的微视频资料预习知识,让“学”领先于“教”;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在课后的复习巩固环节中,教师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拓展师生互动的空间与时间,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学习的机会,以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由此可见,翻转课堂教学的三要素是“技术支撑”“师生活动”“师生角色”。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其教学流程为“课中传授”+“课后内化”,课前活动为自主预习教材,课中活动为教师传授,教师的角色为“知识传授者”,学生的角色为“被动接受者”,没有先进教学技术的支撑,以教科书为主要教学资源。而翻转课堂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其教学流程为“课前传授”+“课中内化”,课前活动为预习学习资料,观看并完成习题,课堂活动为交流讨论、答疑解惑,教师的角色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角色为主动探究者,教学资源除了教科书之外,还有网络资源、视频资料等,以校园管理平台为翻转课堂的技术支撑,从而实现了师生角色、学习时间、教学资源呈现方式等方面的转变,推动了课堂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

1.2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图,是一种符合人的大脑记忆规律的记忆方法,将其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作为一种以图形绘制为手段的思维工具。人的思维本身是看不到,也摸不着的,因此很多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难以抓住精彩的思维瞬间,无法在大脑中构建出清晰、系统的知识脉络,而思维导图的出现,要求使用者将信息以不同的图式、颜色、层级表示出来,发挥出思维导图的直观性特征,让学生的学习思维变得可视化。思维导图的构建可以帮助使用者理清思路,认识到自己的思维活动,并在反复与不断补充中,获得逻辑思维的锻炼。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翻转课堂是运用先进技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更新教学技术、转变师生角色与教育活动,而思维导图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思考的机会,以思维导图图形绘制以及词汇关系链接等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二者之间的有效融合,可以弥补翻转课堂无法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缺陷,也可以让思维导图式的教学拥有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撑,可以更好地发挥翻转课堂与思维导图的优势,利用翻转课堂与思维导图的互补作用,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满足课程改革与学生发展的需求。

2   基于小学数学翻转课堂下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

2.1课前——结合思维导图,自主学习

课前预习的指导,绝不是教师简单地发放已经制作好的视频与习题,这种缺乏目的的预习视频内容观看,使学生所理解的内容不够全面,预习学习往往存在盲目性,不知道重点要学习哪些内容,已经在预习中积累了哪些知识点,又有哪些知识是没有在预习学习中弄懂的。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在课前预习环节中运用思维导图设计课前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将预习中积累的知识添加到思维导图中,并利用思维导图明确地记录未能解答的问题,这样可以为小学生的预习指明方向,帮助小学生在预习中初步地梳理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会让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课为例,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过推理之后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规律,总结出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够灵活地运用体积公式正确地计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数值,其中推理体积公式、掌握体积公式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能够利用体积公式计算出立体图形的体积是重点。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内容,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推送一个不完整的思维导图,要求学生在预习学习中通过视频内容的观看,尝试将思维导图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教师为学生推送的课前预习课件展示了几组图片,其中第一组图片是乌鸦喝水:乌鸦看到一个瓶子装了一半水,但是因为嘴巴伸不进去,而喝不到水,于是将水瓶中放了许多小石子,聪明的乌鸦就这样喝到水了;第二幅图是两个量杯中放置着同样多的水,此时水位持平,但是两个量杯旁边分别放置着体积明显不同的土豆和石头,让学生猜一猜将土豆和石头分别放入量杯之后,水位是否会发生变化、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水位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展示教师提前设计好的不完整思维导图,此思维导图以“长方体和正方體的体积”为核心词,分化出的一级分支有“体积的概念”“体积的单位”“长方体的体积”“正方体的体积”,在每个一级分支之后继续分化出二级分支,二级分支的内容是空白的,需要学生填写。

由此,可以为学生的预习学习指明方向,让学生明确在预习中需要通过上述两组图片内容以及通过课本的阅读,初步掌握体积的概念、单位,能够在课前预习中通过独立思考初步推理出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当然,因为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并不能在预习中很好地完成预习任务,那么为了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预习成果制作成一个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思维导图完成情况分析,判断学生的预习效果好坏,以学情为依据,设计课堂教学方案。

2.2课中——利用思维导图,有效指导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新授课中经常得以运用,其关键在于引领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经验的梳理与运用,实现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迁移,以帮助学生减少新知理解的难度,发现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并在思维导图的引领下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获得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是传统单一化的翻转课堂所无法实现的目标,也是翻转课堂与思维导图融合的价值体现。在小学数学翻转课堂中利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学习,需要教师发挥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为学生提供新知探究的机会。

以“简易方程”一课中的“解方程”为例,若是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直接展示解方程的含义、分析方程解所表达的意义,小学生则会因为数学概念过于抽象,而难以理解,对此出现一知半解的情况,不利于学生在“数与代数”这一领域中的后续学习。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结合小学生已经掌握的“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进入“解方程”的内容探索中。

首先,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方程?”引发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思考,并利用微课展示:“10-x=0.49”“6x=54”“x+5.8=16.4”“5÷x=0.5”,让学生判断未知数分别代表的是什么数,思考这些带有未知数的方程与之前学习过的加减法、乘除法有什么关系。要求学生通过各自反馈的内容建立初步的思维导图模型,目的是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通过对加减法、乘除法的知识点复习,发现这些知识与解方程之间存在的关系,为学习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方法做好铺垫(如下图所示)。

接下来,为了让学生理解“方程的解”,教师出示例题:“x+3=10”“y-20=35”,要求学生求出x的值和y的值各是多少,说一说用什么方法求出来的,使学生通过这两个例题的解答认识到:“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的解”,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自学解方程,交流如何求未知数,并将所获得的信息或知识点纳入思维导图中,在师生讨论与研究中,教师利用微课呈现补充后的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发现这个思维导图是以“方程”为核心词,延伸出的“解方程”“方程的解”以及“未知数”三个概念,又从“未知数”中发散出“加减法关系”“乘除法关系”以及上述中已经列出的后续知识点等内容,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由已知推导到未知,清晰地辨析出“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概念区别,建立起“方程”“未知数”与“加减法”“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轻松地攻克了本节课的学习难关,提升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2.3课后——运用思维导图,提升能力

翻转课堂虽然利用了微課的优势,提升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也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但是无法将学生所学习的零散知识联系起来。而思维导图在信息分类、整理中的运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弥补翻转课堂在课后复习教学中运用的不足,帮助学生轻松地记忆知识,巩固所学内容,强化学习能力。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翻转课堂课后复习教学中的运用,对“教”与“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以思维导图的核心词为诱饵,开展头脑风暴,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课后复习的学习任务,学生在合作学习活动中经历了小组成员的主题分析、知识分类、导图绘制、导图展示、相互评价等过程,不仅可以增加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也深入地、真切地感知到了知识框架的建立过程,这是一种珍贵的学习体验,也是学生有意义学习的体现,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进一步升华课堂教学效果。

以“分数的意义与性质”的课后复习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利用微课视频提出问题:“这一单元的知识我们已经学习完了,接下来我们一起复习一下本单元的知识吧!”接下来展示以“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为核心词的中心图,此中心图只有一个中心词汇,为学生留有思考与填写的空间,可以调动学生的知识复习思维,将自己作为课后复习学习活动的主角,并且明确复习学习的方向,实现有目的性的复习巩固,这是课后复习质量提升的关键。其次,整理知识,形成网络。为了引领学生在课后复习中绘制思维导图,补充导图中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翻转课堂的技术提出问题,以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问题带领下,各学习小组成员通过问题的逐个解答,不断地补充思维导图的内容,清晰地梳理出分数的含义,并举例说明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再次,学生们在相互讨论之中,你一言我一语,相互补充了知识漏洞,在各组的思维导图绘制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各组派出一名成员讲解本次的思维导图绘制过程以及获得的成果,小组之间相互讨论,评选出最优小组。组内成员也可以相互评价,在课后合作学习中学生们获得了思维能力的锻炼,学会利用思维导图复习、整理知识点,获得了数学学习能力的锻炼,提升了教师的复习指导效果。

3   结 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翻转课堂下运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活动,是教育发展的体现,可以优化教师的教学手段,更好地发挥翻转课堂与思维导图的优势,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因此,教师应积极地探索翻转课堂下的思维导图教学运用模式,将思维导图运用于数学翻转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之中,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叶田.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华人时刊(校长),2021(10):70-71.

[2]颉瑞斌.小学数学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实施途径[J].家长,2021(33):119-120.

[3]张娟雄.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5):140-141.

[4]马兴莉.乐教乐学助推翻转课堂  善享善用变革教学方式——以“圆的认识”翻转教学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21(10):22-24.

[5]李琰琰.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创新课堂构建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36):140-141.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翻转课堂小学数学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