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下小学数学思维的提升策略

2022-03-01 04:34周湘红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学数学

周湘红

摘要:翻转课堂应用于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教学中,是教育发展的一种体现。翻转课堂实现了传统教学方法与先进教育技术的有机融合,并且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会在翻转课堂中更加积极地思考、推理与分析问题,成为学习中的探索者,这对于学生的思维素养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分析了翻转课堂对小学生数学思维素养发展的积极影响,并重点阐述了翻转课堂下的小学数学思维提升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学数学;思维素养

翻转课堂是一种以先进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型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提倡师生角色的转变,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主动建构,为学生提供更多知识探索的机会,可以让课堂教学在技术支撑、师生互动、教学活动的优化背景下,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求。在以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下,发展学生的思维素养,成为众多教师关注的话题,因此需要教师发挥翻转课堂的优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出思维锻炼的机会,以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素养的形成。

1   翻转课堂对小学生数学思维素养发展的积极影响

1.1技术支持对思维素养发展的影响

儿童的思维发展需要经历从感性认知过渡到理性认知的过程。对于小学生而言,在数学学习中无论是学习积极性还是思维的活跃性都更加容易受到感性思维的支配,也就是说,当小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会更加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这就是学生思维活动的体现。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具有技术支持的优势,可以发挥出微课的视频、音频等功能,以此刺激学生的感知神经,从而提升数学课堂的吸引力,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驱动下逐步走向理性思维。翻转课堂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状态,是小学生发展数学思维素养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1.2师生互动对思维素养发展的影响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要角色,成了“演讲者”。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采取的大多为“灌输式”教学模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乏交流与互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极其容易养成惰性思维,缺乏自主思考、独立思考的意识,认为只要听懂了、记住了教师讲授的知识点,就是学会了数学知识。

殊不知这样被动地接受学习会阻碍小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辨析性、敏捷性等方面的发展。而翻转课堂提倡“师”与“生”的主体地位转变,要求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的手里转移到学生的手中,给学生营造出适宜的思维活动空间与机会,教师在其中扮演着课堂活动组织者、学生学习启发者的角色,能夠通过相互问答等方式,增加师生、生生互动的频率,在互动中巧妙地引领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促使小学生在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中,实现思维的碰撞,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对于小学生的思维素养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3教学活动对思维素养发展的影响

思维素养的发展需要学生真实地参与思维活动,但是在过去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学生在课堂中的思维活动参与机会少,教师所组织的教学活动并没有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合作思考的空间。

第二,学生的思维活动受限,教师对于学生的思维活动指导局限于有限的课堂时间与空间内,无法深入学生的课后学习范围中,这些因素的存在影响了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素养发展。

翻转课堂下的小学数学思维素养培养,要求教学活动的开展立足于学情,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落脚点,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学生的思维素养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2   翻转课堂下的小学数学思维提升有效策略

2.1通过直观展示,培养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小学生思维素养发展中最基础、最基本的内容,形象思维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对表象事物的观察,通过学习者的感官刺激,丰富感知,从而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表象认知。大量实践证明,当学生所积累的表象更加丰富时,其思维的活跃性也就越高。学习者的其他思维能力发展都是建立在形象思维基础之上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以概念、定义、公式等文字信息为主,这是由数学学科本质所决定的。

但是,小学生的思维水平以及知识储备不足,因此,对过于抽象的数学理论性知识难以理解,常常出现死记硬背的情况,容易形成僵化的思维。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需要教师善于运用翻转课堂中的微课技术,通过直观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到实物,通过感官的刺激获得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形成更为真切的表象认识。

如在“位置”一课的教学中,传统的数学课堂下,教师大多会采取坐标讲解的方式来讲解数学抽象性知识,这不仅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不容易让学生理解。而在翻转课堂下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展示与数学中的“位置”息息相关的事物,并借助图片内容讲解坐标问题,让学生对于坐标中的位置关系有更为清晰的认知。

譬如,教师利用微课展示了一个班级中的36名学生座位安排情况,并在每一个行、列旁边标注了数字“1”“2”……“6”,在每一位学生的下方都标注了名字,然后提出问题:“张亮、王艳的位置在哪里?你能用数学方法表示出来吗?”此时学生们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可以轻松地找出张亮、王艳的位置,但是大部分学生口中说的是“我找到了,在那里”或“张亮在××同学的上面”“王艳在××同学的左边”等,教师应抓住学生思维发展的时机,面对学生表述不清晰的情况,教师说:“有一种方法可以轻松地表示出每一个人的位置,学生们想要知道吗?”继而继续引导:“张亮是在第几列、第几行?”学生回答:“第3列,第2行。”教师引出坐标的表示方法:“那么,我们就可以这样表示张亮的位置——(3,2)。”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与思考,初步掌握坐标中的位置表示方法,进而追问:“那么,聪明的同学们,是否能够准确地表示出王艳的位置呢?”“你在班级中的位置又是怎样的呢?”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也为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奠定了基础。在此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小学生们十分熟悉的排位问题作为实例,让学生通过对图片中人物位置关系的分析,找到教师指定的人物位置,继而通过教师的引导与讲述,掌握位置的表示方法;又将学生的关注点转移到了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学会通过对自己的班级情况、行与列的对应数字寻找,准确地表示出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以形成图片与数学概念知识、数学概念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形成形象思维,为小学生后续的思维素养发展奠定基础。

2.2自主探究学习,锻炼逻辑思维

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具体表现,在自主探索中学生是具备学习能动性的个体,对问题的假设提出、推理论证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这既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主动建构的过程,能够有条理地分析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通过推理与论证发现逻辑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思维素养的重要途径。组织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是翻转课堂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体现。

如,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掌握着主控权,学生极少有自主学习的机会。翻转课堂则提倡“教”与“学”的正确定位,发挥出“学”的作用,为“学”提供更多的机会,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符合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实现从“教”的课堂转变为“学”的课堂,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思维能力。

以“位置与方向”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设置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中,不仅运用了教材中的内容,还从网络中搜集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将其制作成了PPT课件。首先,PPT课件中出示了一个表格,在表格的旁边有(9,8)(12,10)(6,11)(8,1)(14,5)等坐标,要求学生按照已经学习过的坐标知识,找出这些坐标点,并用黑色的笔将找到的小格子涂成黑色,当学生全部找到这些位置并涂满颜色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绘制出了一个笑脸的图形。这两个PPT图片中不仅包含了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同时也借助坐标构成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图形,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学会主动思考构成图形的坐标是否正确,实现对自我探究学习结果的评判。

2.3组织实践活动,发展空间思维

空间思维是相对高阶的思维能力,是建立在学生对于现实事物的观察与分析之后,能够在脑海中构建空间图形,利用空间性质解决问题、寻找答案必须要具备的一种思维能力。空间思维是一种普遍性的思维,是所有人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中都会或多或少地积累与使用的一种能力,主要由空间概念、呈现工具与推理过程三个要素组成,空间思维是一种可以经过指导与训练发展的立体思维,具有快捷与高效的特点,许多难题在平面思维中找不到答案,但是在空间思维中却可以轻松解决。因此,在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小学生生成思维素养为目标的小学数学翻转课堂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组织实践操作活动无疑是让学生建立空间思维、发展空间思维最有效的途径。

以“剪开与折叠”的活动组织为例,教师先组织活动一“剪一剪”,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立体图形展开与折叠的操作,初步感知图的多样化。

教师出示课件,说明活动一的要求,让学生沿着棱剪开保持六个面连接,并说一说展开后得到了什么图形。学生展开正方体之后,得到的是不同的图形,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立体图形展开后的平面图。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刚才我们做的活动,在数学领域中叫展开,那么如果我们将其还原(即为折叠)之后,是否还能够得到原来的立体图形呢?”学生们经过反复的展开与折叠之后,总结出展开的图形是平面图形,而折叠之后的图形则为立体图形。教师接着组织活动二“折一折,说一说”,要求学生将各个展开的面填写上数字,学生们在合作完成这项任务中,构建了立体图形的空间思维,认识到长方体、正方体的六个面对应关系,发现立体图形相对面的规律。

最后,教师组织活动三“拆一拆,拼一拼”,为每一组学生都准备了磁力片,要求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拆一拆、拼一拼的活动,将自己想象的展示图摆出来,并说一说是怎么想到这样做的,又是如何判断的,鼓励学生们从三个活动的参与中,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对面的位置、形状特征,由此促进小学生在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参与中获得空间思维能力的提升。

2.4加强解题训练,形成逆向思维

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基础知识讲授的过程中,更要重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向思维,是指学生们在遇到问题时普遍的解决问题方向;另一种是逆向思维,是指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可以找到相反的解题思维,以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逆向思维的培养,是学生思维素养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同时也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素养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需要教师在解题训练中渗透逆向思维的培养。

教师可以利用列方程过渡到算术的解答方法中,培养学生形成逆向思维,如:“启源幼儿园小班人数是40,比去年少了1/5,那么请问,这个幼儿园去年的小班人数是多少呢?”在这个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因為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解方程这部分知识,会习惯性地运用列方程、解方程式的方式,计算x-1/5x=40,得出x=50,这是常规思维的解答。接下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开启不同的解题思路。通过画图学生们发现,该幼儿园小班的人数是去年的4/5,那么就可以通过40÷(1-1/5)的方式,顺利地解答问题,且这种解题方法更加简便。

通过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同时训练,可以让学生意识到问题的思考与解答有着不同的思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应积极地探索不同的解题方法,并有助于学生突破定式思维,灵活地运用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这样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素养,也有助于小学生强化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3    结语

在翻转课堂下培养小学生形成思维素养,需要数学教师发挥出翻转课堂的优势,能够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师生主体地位的转换、教学活动的优化等方式,为小学生的思维素养发展打造出更为优化的课堂,具体的措施可以从展示、自主探究、实践活动组织与解题训练等途径,逐步引领学生强化各种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小学生的思维素养生成。

参考文献:

[1]颉瑞斌.小学数学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实施途径[J].家长,2021(33):119-120.

[2]马兴莉.乐教乐学助推翻转课堂  善享善用变革教学方式——以“圆的认识”翻转教学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21(10):22-24.

[3]龚朱红.推动自主认知  建设数学思维——有关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方面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35):78-79.

[4]豆雪琳.谈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学周刊,2021(36):67-68.

[5]郭占文.在小学数学深度学习中发展学生“高阶思维”分析[J].新课程,2021(47):152-153.

猜你喜欢
翻转课堂小学数学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