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代数思维培养对策

2022-03-02 07:48山东省滕州市实验小学文化路校区张志宇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4期
关键词:代数数学课数学教师

山东省滕州市实验小学文化路校区 张志宇

小学数学中的代数思维基本含义就是小学生能通过代入数值的方式来解答数学问题,并且归纳数学解题的内在规律性。培养学生灵活的代数思维符合数学核心素养的新课改宗旨目标,因此数学教师必须在课程教学中密切关注小学生代数思维的养成。数学课堂应当充满鲜活生动的良好氛围,启发小学生结合自身真实的生活情境解答各类数学问题,按照渐进性的方式培育学生的代数思维。

一、培养小学数学代数思维的必要性

(一)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代数思维的本质体现在借助字母或者数学符号完成数学问题的计算解答过程,进而对数学学科的公式定理进行研究,并且探究数学运算题目的内在规律性。因此,从根本上来讲,代数思维代表了数学计算中的推理思考方式,其区别于小学数学中的算术思维。小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思考中会逐步养成较为灵活的数学代数思维,进而有助于其正确运用代数方式发现数学问题的正确解答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代数思维能力,将会对促进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优化提高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学生只有具备了代数思维意识,才会使自身现有的数学实践解题能力以及公式定理的运用能力显著提高。

(二)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在教师对代数思维逐步进行塑造培养的情况下,小学生可以体会到数学学习中的趣味性,并且爱上数学课堂。代数思维的训练过程可以激发小学生热爱数学学科的良好情感,避免小学生的数学学科思维存在局限性或者僵化的弊端。数学教师通过演示趣味性的代数问题的解答过程,能锻炼学生形成全新的数学学习认识,活跃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思路。由此可见,启发小学生形成数学学科的良好学习兴趣必须建立在培养代数思维的基础上。

(三)活跃数学课堂思维

培养学生的代数思维并非局限在解答数学问题上,而是应当扩展至更大范围的数学学习过程。小学生一旦具备了灵活的数学代数思维,就意味着将会运用更加多元化的思考方式解答数学问题,避免存在单一的数学解题思维误区。通过上述分析,可见培养代数思维有助于活跃数学课的整体氛围,让小学生真实体会到数学学习全过程蕴含的乐趣。学生在独立展开数学解题思考的基础上,代数思维意识会得到逐步强化,从而达到更好的数学核心素养标准。

二、小学生代数思维的目前形成情况

(一)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僵化缺陷

算术解题思维构成了多数小学生比较熟悉的数学思考方法,但是很多小学生对代数类型问题的解答过程会产生畏惧的情绪。小学生普遍惧怕代数解题过程的根源体现在僵化的数学解题思考方法上,无法调动更加灵活的数学实践思维。学生如果长期习惯于数学公式的僵化套用,那么就会局限在比较狭隘的算术解题模式中,一旦涉及数学题型的转变就会产生茫然无措的情绪。如果教师没有重视对代数实践思维的日常培养训练,则会阻碍小学生形成数学创新思考意识。很多数学教师在针对数学基础知识进行分析讲解时,习惯于传输既定的数学知识内容。

数学教师目前并没有全面采用网络新媒体的数学课堂手段,导致数学课的立体化与动态化场景氛围无法实现。单一僵化的数学课堂手段会压抑小学生的数学探索热情,违背了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宗旨。数学课堂内容应当是丰富多彩的,如此才能达到全面调动小学生热情的良好授课效果。数学课的现有授课内容仍然比较集中于数学大纲中的基础知识要点。数学教师没有为小学生适当拓展传统教学内容。数学教师没有高效地利用有限的数学课时,导致小学生仅限于背诵数学公式以及僵化解答数学课程的相关问题,容易引发小学生对数学课的反感心理。

(二)数学教学未能紧密结合生活实践场景

代数思维的探索过程只有紧密结合了数学课堂实例,学生才会对此表现出浓厚的探究思考兴趣。反之,缺少实践生活因素的数学课堂就会非常枯燥,导致学生对沉闷的数学课产生了厌倦心理。数学课不应当被作为应付数学测试的工具手段,而应当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师生对数学课的传统思路认识并未得到根本上的调整,以致数学课目前仍然被视为提升小学生测试成绩的途径。

数学教师急于将全部的数学课堂知识传递给小学生,导致小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全面消化数学知识。在这一现状下,某些数学教师未能重视创建数学课的生活场景氛围,进而导致了代数思维的训练过程非常乏味。教师对出现解题错误的学生没有给予耐心的鼓励和支持,挫伤了小学生的代数思维培养信心。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缺少生活场景的融入和渗透不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代数思维,并且会阻碍其发挥出最大化的数学创新潜能。

(三)小学生的代数思维缺乏系统性训练

小学生要养成系统化的数学实践思维,必须经过反复的解题训练。现阶段的数学解题训练过程容易带给小学生沉重的课堂负担压力,并且造成小学生承担繁重的课后数学作业负担。在此种情况下,小学生对代数思维的训练过程会产生恐惧心理,违背了数学新课改的总体实施目标。如果缺乏体系化的代数思维训练,就会导致小学生错误理解代数思维的含义,无法达到巩固代数思维模式的效果。目前,现有的代数解题训练过程仍然存在零散性,缺乏体系化与全面性的代数思维训练。

三、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代数思维培养措施

代数思维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实践意识具有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因此数学教师在数学新课改的实践思路下应当注重代数思维的训练养成。但是从当前时期的整体状况来看,学生并没有全面形成代数思维。很多小学生在解答代数类型问题时,倾向于依靠数学教师来获得既定的数学解题模式,而自身的创新学习潜能无法得到有效的激发。因此,培养小学数学的代数思维应当关注如下改进措施。

(一)鼓励小学生展开灵活的数学解题思考

从当前的数学课堂开展状况来看,很多小学生存在套用数学解题公式的僵化思维方法。学生对代数思维停留在浅层次的理解认识上,无法灵活运用代数思维解题。为帮助小学生突破现有的代数思维培养困境,最关键的方法就是鼓励其展开灵活的数学学习思考。教师应当启发学生逐步摆脱单一性的数学学习思路,深入探讨多元化的代数思维运用要点。教师要对学生的代数思维以及算术思维进行全面的培养,以便小学生结合不同类型的数学题目灵活选择解题模式。数学教师应当对网络信息化的数学课堂辅助技术手段正确地加以运用,促进小学生积极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在开展数学课程的独立探索以及自主学习时,信息化资源可以帮助小学生查找更加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料,促进小学生准确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现阶段小学数学课程中的网络信息化方法手段已经得到了普遍推广,转变了数学学习的传统实施模式。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引导和启发小学生展开深层次的数学知识自主探索,能促使小学生逐步形成优良的数学独立学习思维,激发小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辅助数学学习过程的热情。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如下的数学课堂思考实例:学校为学生购买了a个篮球,已知每个篮球的价格为b元;购买了5个足球,每个足球的价格为40元。在此基础上,请学生思考a×b的代数式代表怎样的含义?a×b+5×40的代数式代表怎样的含义?通过对以上代数问题深入的自主思考,小学生能培养灵活的代数思维模式,启发自己正确解答类似数学问题。代数思维的培养训练过程应当是轻松、愉快的,因此教师应当避免学生陷入沉闷的数学课堂环境中。

数学教师对代数思维的培养训练过程不应当局限于数学课堂环节,而是应当融入数学学科的课后作业完成过程。师生通过微信交流与探讨等方式能实时分享小学生进行课后学习探索的体验。教师有必要鼓励小学生深入思考与观察实践生活中的代数运用方法,激活小学生的代数思维。教师应严格控制数学题目训练的课后作业量,避免由于训练代数思维给小学生增加较为沉重的课后作业完成压力。

(二)融入生动的数学课堂实例

数学课堂实例应当是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师应当创设充满生活气息氛围的解题情境,吸引小学生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中。因此,在培养代数思维时,关键是选取生动的数学题目案例。数学教师有必要启发学生联想题目相关生活情境,激活小学生的数学实践思维。通过开展全方位的数学思维锻炼,学生会感受到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情境,从而达到自觉配合数学教师养成代数思维的效果。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代数思维过程中应当与小学生保持紧密的交流,应耐心鼓励小学生正确运用代数的解题方式。数学教师应当为小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数学解题情境,引导小学生对数学解题过程进行迁移联想。如果小学生长期习惯于运用既定的数学解题方法,就无法塑造创新的思维方式。因此,数学教师要确保小学生形成独立性更强的数学解题思维模式,关键性的完善要点应当体现在合理运用网络信息化渠道上。数学教师应启发学生独立查找网络学习资料,促使学生快速建立独立学习的全新数学思维。

例如,给出如下数学应用题:小红每天步行去学校,已知学校与家的距离为1.2千米,小红如果保证不迟到那么必须控制在a的步行速度。同时,已知小红每天平均需要15分钟来到学校,请同学们求出a的数值。上述数学应用题充满了实践生活氛围,可以启发小学生联想与之有关的真实生活场景。教师可以结合数学学科的思维导图或启发学生自主构建数学解题的示意图,进而实现全面培养学生锻炼代数思维的目标。多媒体的信息技术方法可以培养小学生形成直观的代数学习思维,突破了既定的数学解题与思考模式。教师应当充分应用多媒体的数学教学辅助方法。

(三)锻炼小学生养成数学思维方式

小学生的代数思维并不是短期可以形成的,而是需要依靠反复性与长期性的数学学习训练。某些小学生在初步接触代数解题训练时,会感觉迷茫困惑。但是在反复的系统化训练基础上,学生的代数思维会得到强化。教师对培养学生的代数解题思维应当保持充足的耐心,按照渐进性的思维引导方式来培养学生形成代数思维。教师应当从多个角度讲解数学问题解答思路,启发小学生大胆突破单一化的数学解题路径。对难度较大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题目,教师应当与学生共同展开探讨研究,锻炼小学生独立解答代数问题。

例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如下带有括号的数学不等式:20+30>( );10+( )>13。上述带有括号的数学不等式的答案不唯一。小学生通过尝试代入数值的方式,能形成更加多元化的代数学习思维。此外,代入多个不同数值的数学题目解答训练过程能帮助小学生有效应对难度较大的数学问题,避免小学生在数学测试过程中出现无法解答数学问题的情况。小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与判断,会体会到数学的课堂学习过程充满了乐趣,从而启发小学生逐步探索更加深入的代数思维模式。

四、结语

分析可见,培养学生代数思维的实践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激发了小学生融入数学课堂的热情。在现阶段的数学课堂开展实践中,很多小学生并未真正形成代数思维,难以提高数学实践解题能力。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数学教师在培养锻炼学生代数思维的过程中应当善于启发学生思维,确保将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实例融入课堂各个环节。教师应当为小学生构建交流探讨的平台,帮助学生树立解答数学题目的信心,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代数数学课数学教师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两个有趣的无穷长代数不等式链
Hopf代数的二重Ore扩张
初中数学课导入“八法”
什么是代数几何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有趣的数学课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培养问题意识,触摸数学课改的“核”
“网红”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