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探讨

2022-03-02 07:48山东省淄博第四中学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4期
关键词:学习成绩分层教学法

山东省淄博第四中学 庄 云

高中数学教师应当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因材施教,这样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能力得到不同层次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阐述了分层教学法的概述和具体的分层教学方式以及策略,以供参考。

一、分层教学法概述

分层教学法就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现有的知识水平分成不同层次的群体,并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和成功的喜悦。这种教学方法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可以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之间的不同点,积极开展分层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提升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二、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一)教学目标分层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的不同,实行不同的教学方式。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分层教学工作之前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目标分层,而且在设置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当采取分层设置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这样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自我发展,提高学习效率及质量。

首先,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等将学生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和不同等级的群体,第一个等级是成绩优秀并且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第二个等级是学习成绩和能力均为一般的学生,第三个等级是学习成绩和能力均为较差的学生。其次,教师根据每个等级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例如,教师在开展《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学习和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设置较高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概念与基本内涵,以及两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且可以正确利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的数学问题。而对学习和理解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较为简单的数学问题:可以利用相关概念解答大部分的数学问题,并努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正确率。针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熟悉和了解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基础理论与相关内容,鼓励他们了解解题思路。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就可以通过完成不同层次和不同难易程度的数学问题,收获不同的体验。此外,这种方式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分层教学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合理进行分组和分层

一般来说,教师会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将学习水平相似的学生分到同一个学习小组,但这样学生在思考和讨论问题时思路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当采用分组和分层的方法,小组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都有所差异,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学习经验对合作探究的课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思维能力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可以在这一过程中主动接收其他优秀学生的思维方式,并且在将其思维方式和学习内容内化后转变为自己的想法,集思广益,举一反三,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提升小组和分层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在开展《三角函数》的教学时,其内容包括任意角和弧度制、诱导公式和图像等较为复杂的内容。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和分层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集思广益,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能从多方面去思考,从而让学生在讨论后采取较为科学、快速的解题思路解答问题,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感情,促进其共同进步。教师在学生小组分层学习的过程中应当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自主分层学习。任务驱动合作学习形式可以减小成员间的个性差异,有利于学生激发学习动机。

(三)分层设计课后作业

作业是数学课堂的有效延伸,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认识到差异性的可贵之处,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逐层设计课外作业。这样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均能达成作业的完成目标,从而促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如果教师没有分层设计布置的作业,那么一部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就会为了完成作业,去抄袭其他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作业,他们在照抄作业时不理解一部分解题思路和公式,也没有及时向其他学生和教师寻求帮助。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数学知识感到陌生,不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完成不同层次的课后作业,不断巩固所学习的数学公式等,加深印象。

例如,教师在讲授《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这一节内容时,应当根据教学大纲、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分层设计课后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解答相应的习题,完成相应的课后作业内容,教师设计的课后作业如下。

(1)熟记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的基础理论内容,并能运用其性质解答基础的数学问题。

(2)熟练运用等式与不等式的性质解答问题,并探讨其应用的原理和本质内容是什么。

(3)联系和回顾以前的相同知识点,总结等式与不等式的规律以及两部分知识点的联系。

其中,第一道题目是每一名学生都必须完成的;第二道题目为选做题目,学生可在前、后桌或小组间进行讨论交流;第三道题是提升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尝试完成,并与其他学生或教师进行沟通交流。采取逐层设计的原则将作业的难度进行了细致划分,以促使学生能依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自主选择,使学生既能感受到完成作业带来的喜悦,又能切实有效地掌握知识内容。

(四)教学评价分层

教学评价是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教学任务等标准和要求,对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准确的判断。教师在开展分层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应当尊重客观存在的学习差异现象,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去评价,而是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分层评价。教师对学习成绩和能力较差的学生应当鼓励其积极回答问题,敢于质疑和提问。在他们回答问题或者提问时,教师应当对他们表现优异和取得的进步予以表扬与肯定。而对学生成绩和能力中等的学生则应当鼓励他们不断夯实基础,了解和掌握数学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和公式,并能正确和有效地使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数学问题,肯定学生的努力学习成果,在他们态度端正并取得相应进步时予以表扬;而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应当鼓励其拓宽课内知识,不断提高数学学科的综合素养。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分层教学评价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及时改进和端正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态度。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肯定下不断激发学习热情,提升综合水平。

三、结语

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上,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并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分层教学,如教学目标分层、分层设计课后作业,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探究的小组讨论环节,使学生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取长补短。这有利于学生共同进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

猜你喜欢
学习成绩分层教学法
有趣的分层现象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名落孙山
雨林的分层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有趣的分层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