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
——让师生幸福的学校文化建设

2022-03-02 07:48辽宁省锦州市第四中学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4期
关键词:美育校园音乐

辽宁省锦州市第四中学 赵 雅

辽宁省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 张立达

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文学院 程 聪

学校的教育,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这是老生常谈。但长期以来,学校五育的格局普遍以德育为首,智育则是实打实的核心。体育因为关系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其受到重视也早有共识。劳动教育也有自上而下的专门强调。相对而言,学校美育怎样深刻理解、怎样深入实践就成为特别需要探讨的问题。如何开展和加强美育?给学生以诗意的教育,打造师生诗意的幸福的学校文化,是值得探索和尝试的实践工程。

一、什么是美育

美,《说文解字》中如是写到,“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许慎认为,在牲畜中,羊主要用来当作食物,因为羊肉味道鲜美,常用来祭祀和饮食,“羊大为美”。又因羊性情温柔,感恩知义,跪吃母乳,所以羊还被视为“仁、礼、义”的象征,此后便引申用以指吉祥、善良、美好的事物。育,甲骨文形体为,左边是蹲跪着的女人,其右下方是头朝下的孩子,似女人生育孩子的样子。《说文解字》中言,“育,养子使作善也。”由此看出,“育”不仅仅要有母亲般的温情与柔软,而且要有孜孜矻矻“求善”的高远追求。学校的美育当然也应该是在审美判断的基础上,充满温情,持续执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既有审美,也有创造,师生诗意而幸福。

二、艺术教育是美育

艺术当然是美,艺术教育当然就是美育,艺术教育的主要载体就是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但要是把美育理解为艺术教育,这种程度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可以说艺术教育是美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最基础的标志性的部分。美育还有诸多其他的内涵与形态。

当下,学校的音乐美术教育也还有很多方面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一是很多农村学校师资不齐,条件设备不达标,开齐开全课程课时都不能保证。城乡差异非常明显,很多可以胜任学校音乐美术教育的人才,宁肯在城里待业,到社会机构去补课,也不到县城以下学校当教师。二是很多受过艺术教育专门训练的教师,并不是发自内心地热爱艺术,如美术教师不喜欢美术创作实践,当了教师以后就不画画了,不搞创作了,只限于完成教学任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多数学校的艺术教育并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爱好培养特长的需求。三是各学段的学校普遍存在升学考试和学业评比的压力,学校本身关注的重点在文化课教育,导致艺术教育不受重视,被边缘化。具体来说,在师资和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小学的情况最好,初中能按照规定的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已属不易,能开展一些艺术活动就更难得。高中如果不是为了应付督导而“把课开在课表上”,一般也不存在艺术教育。当然艺考生会有专门的备考训练。

三、针对艺术教育进行的有益探索

首先是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安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并不断提高标准,改善教学。上课和相关活动都在专用教室——两个多媒体音乐教室都有阶梯座位,都配有钢琴和电钢琴,可以兼容声乐器乐教学、舞蹈训练和戏剧排练;美术教室的功能细化为绘画、书法和手工专用教室。

每学年的上学期,面向新生,开展艺术特长大赛,这是学生入学以后第一个参与和展示特长和爱好的综合活动。并据此为“三队”(学校管乐队、合唱队、舞蹈队)选新,也为新年晚会打基础。迎接新年,已经临近期末,但迎新晚会的准备各年级都雷打不动,每年的迎新晚会都能做到精彩纷呈,年年有突破,年年有创新,参加的人多,参与面大,所有班级均被覆盖。实践也证明学生欢天喜地过新年,不影响期末复习,不影响考试成绩。

每学年,上学期举办科技节,下学期举办艺术节。从主题征集,到筹划实施,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唱主角,教师帮忙提供必要的指导,学校则是搭台唱戏提供支持保障。各项目层层遴选,遴选的过程,就是表演展示,有舞蹈、声乐、器乐和曲艺专场,更有课本剧、心理剧和绘画、书法等美术作品的评比。艺术节的高潮是一台综合文艺会演和一场美术展,艺术节已经成为学校年度艺术盛宴。

四、美育的其他途径

歌声校园与音乐校园。除了上音乐课音乐教室的歌声、音乐声外,平时校园里也应该歌声嘹亮、乐声悠扬。第一是开展“班班有歌声”的活动,倡导和引导“课前一支歌”,用歌声迎接每一堂课,让每个教师在歌声里走进教室。平时音乐课上的指导和训练发挥了很大作用。第二是利用广播系统尽可能多地播放背景音乐。比如,用音乐取代了铃声,并不断调整不断优化,上课的音乐铿锵激昂,下课的欢快活泼。上学入校、放学离校都有专门音乐。毕业典礼一般会播放《友谊地久天长》。第三是课间操的集合和整队的所有口令全部由音乐指令取代。当然这需要耐心和细致的训练,音乐指令也要不断调整优化。音乐指令也推而广之到了各种大型的集会。除此以外,校园广播站还利用午休之后到下午课前的时间段,在音乐教师的指导下,开辟“名曲欣赏”专栏。当音乐浸入一个人心灵的最深处,对其施以适当的教育,他的心灵就能实现某种程度的美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田里都有一朵含苞待放的“小红花”,教师用美育的甘霖,浇灌、滋养,它就会绽放、盛开。

书香校园与书声校园。所谓书香校园,应该是一群满腹经纶、腹有诗书的教师教学生读书,帮助学生爱上读书,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师生都充满书卷气,校园里有博览群书、广泛涉猎的条件和风气。在中小学,书声琅琅,更是书香校园的标志。对学生来说,阅读和朗读这两项训练必要而有价值。

五、美育和教师的变化

语言变化。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语言变化,是心灵变化的外在表现。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首先是面对人的心灵的说话的艺术”。学生是独立而敏感的,完全能感知教师的话是出于哪个角度。令人欣喜的是,短短一两年时间“把孩子当孩子”的倡导已经达成共识,校园里高高在上、粗暴简单的呵斥、训斥已经绝迹,教师说话的音调普遍降到了平常的水平,温和、平和成为主基调。不知不觉中,学生中间一度流行的“出口成脏”也销声匿迹。

表情变化。“基础表情”是笔者提出的一个概念,就是一个人自然状态下经常性的面部表情,每个人都有基础表情,有人是“笑面”,有人看上去总是忧心忡忡的等。心理学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主动的微笑也会改变心情。微笑不仅会让自己心情变好,也更会让学生有安全感,愿意亲近。当然这需要成年人有主动的认识和必要的自我训练——每个学生都希望每天见到的是父母、教师的笑脸。微笑如阳光,微笑成为教师的基础表情,学生的心里自然会又明亮又温暖。

还有心态的变化。教师发自内心地理解学生,这是最根本的。《小王子》中有这样一句话:“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的人记得。”为师者其实应该是那些“少数的人”,也要努力一直是那些“少数的人”。教师面对学生,特别学生的问题,回想自己的孩提时代,就更好把学生当孩子。怎样理解学生,决定着怎样教育孩子。

心态是方法的基础,教师对学生表情、话语、管教方式的变化,实际上都是心的变化。

六、美育与职业幸福

一所好的学校应有善待教师的文化。这样的努力没有止境。教师看重物质福利的阶段已经过去,学校提出了精神福利。在原来倡导锻炼身体和读书已经形成风气的基础上,大力支持喜欢踢足球的教师组建教工足球队,该足球队连续多年参加当地俱乐部比赛,也一度是当地教育系统唯一的一个学校教工足球队。喜欢台球、乒乓球的教师组建了台球俱乐部、乒乓球俱乐部,每天中午都可以利用教工活动室开展活动,锻炼身体,丰富生活。还组建了教工合唱团,每周五下午集中训练,每年的艺术节、新年晚会等都参加登台表演,特别受欢迎。这些使得教师职业生涯生存状态不断改善,职业倦怠感也有所消解。

综上所述,学校的美育不只有艺术教育这一个载体,更重要的是学校的所有教育工作都应该是充满人性、充满情感的,要尽量摒弃功利主义,摒弃浮躁和肤浅,让学生在学校受到诗意的教育,让学生在学校也能觉得幸福,这才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美育的旨归。

猜你喜欢
美育校园音乐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美育教师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