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幼儿的脚步,让教学有辙可循

2022-03-02 07:48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幼儿园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4期
关键词:脚步指令游戏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幼儿园 刘 瑾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教师要发掘幼儿的天性,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对幼儿发展的规划理念,应该以自主创设为主。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教师从旁辅助,追随幼儿的脚步。在进行游戏活动设计时,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创设有趣的活动。让幼儿喜欢玩、放手玩,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教师应有效地扮演好幼儿日常活动的“引导者”角色,让幼儿快乐成长。

一、理念提升,追随幼儿的脚步

追随幼儿的脚步,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为了落实这一理念,教师需要付出相应的努力,在教学计划上进行相应的改变。教师应当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积极挖掘前人的经验。用正确的理念为引导,追随活动中幼儿的脚步。

(一)尊重幼儿的兴趣与认知规律

为了追随幼儿的脚步,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尊重幼儿的认知规律,按照幼儿的需求来创设课程”。幼儿对外界有着无尽的好奇,常常通过观察、触摸、品尝等方式来调动自己的“五感”,对外界进行探索,在完成上述行为之后,常常会发问。教师需要抓住这些疑问,来开展相应的活动,从而使得优质的幼儿教学有规律可循。

例如,在“春天在哪里”这一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去往户外,感受春天的美好。在活动时,让幼儿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发现的春天。有的幼儿说,春天是树上新长出的嫩芽;有的幼儿说,春天是到处乱爬的小虫子;还有的幼儿说,春天是好闻的泥土味。基于这些发现,教师应积极引导,为幼儿提供相应的工具,让幼儿把春天“留下来”。幼儿的热情很快就被点燃了。有的幼儿拿了画笔,把绿油油的柳树画了下来;还有的幼儿拿了小玻璃瓶,把户外的小草移植到了瓶子里,做了一个小盆栽。这时,教师可用手机进行记录,将幼儿的一举一动都拍摄下来。在这次活动中,每个幼儿的天性都得到了释放。在活动中不难发现,尊重幼儿的兴趣与认知规律,鼓励其自行动手创造,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自主动手能力,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因材施教,让每个幼儿都能发光

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天使。因为生活环境、认识水平的不同,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在过去的实践中,笔者发现,幼儿自主游戏的初期往往呈现出一种混乱的局面。每个幼儿为了更好地表现自我,都去争夺某一角色或某一样物品,从而使活动得不到有效开展。为了更好地追随幼儿的脚步,教师应当进行有效的干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自己对幼儿的了解,将幼儿放在“合适的位置”。

以“跨越障碍”这一户外体育活动为例。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讨论,最终定下了“跨越障碍”的活动主题。为了使游戏更好地开展,教师进行了不同的角色分工,力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幼儿沉着冷静,能较好地与人沟通,交际能力较强,就让他担任“小队长”的角色。有的幼儿体育能力特别突出,性格活泼乐观向上,就让他担任“第一棒跑手”的角色。把每一个幼儿都放在合适的角色之上,使其天性都能被释放,有效地参与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在日常游戏与活动中积累相关的经验,从而获得长久的成长。

二、把握规律,让教学有辙可循

在追逐幼儿的脚步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把握好活动的节奏与方向。巧设各类环节,循循善诱,使幼儿的发展符合教师期望。如何达成这一目标,十分考验教师的教学本领。在过去的教学中,笔者积累了众多有效的方法。

(一)开展小组合作模式

受年龄的限制,幼儿个人能力并不突出。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常常需要通过合作与交流的方式才能达成活动目标。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交流与合作,开展这一模式,既能推动幼儿完成目标,品尝成功的喜悦;又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幼儿在生活中的交际能力。通过这样的交流方式以及游戏活动模式,可以有效消除幼儿对社交的恐惧感与陌生感,拉近幼儿之间的心理距离,促使幼儿形成一个整体,有效地培养集体意识。

以积木搭建的游戏活动为例。教师可将幼儿自由分成若干游戏小组。在活动的初期,幼儿都没有掌握活动的要领,搭建出来的木头建筑摇摇欲坠。而在开展小组活动时,发现了活动秘诀的幼儿都将自己的独特见解分享给了自己的组员。在发现伙伴搭出的积木建筑出现问题时,幼儿都能及时伸出援手,帮助自己的小伙伴。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合作意识也慢慢变强了。伙伴之间开始有商有量,展开讨论。一些性格文静内向的幼儿得到了正向的改变,能积极地与伙伴进行沟通。在幼儿的共同努力下,搭建出来的作品美丽且牢固,搭建技能也从基本的围合、连接、垒高等方式有了新探索。以小组合作模式为基础的积木搭建游戏获得了圆满的成功。

(二)下达正确的指令

前文提到,教师要做幼儿活动的引领者,需要确保幼儿自主活动朝着期望的方向去发展。为此,需要开展有效的指令性教育。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幼儿不听话、顶撞等问题。因此,进行指令教育,帮助幼儿养成秩序意识尤为重要。幼儿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还不全面,指令性话语的引入,能帮助幼儿构建正确且合适的认知。因此,教师在开展园内教学时,应该积极使用合适的指令。在帮助幼儿确定活动目标的同时,也给予幼儿善意的指导。

例如,在“我是种植小能手”的活动中,教师就分多次给幼儿下达了正确的指令,推动了活动的开展。在幼儿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植物之后,教师给出了“挖开土,将种子种下去,浇上水”的指令。幼儿根据指令完成了相关的动作,很快就将种子种进了土里。在之后的活动中,教师又陆续下达了“耐心观察,仔细记录”“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等诸多指令。在活动的最后,每个幼儿都收获了绿油油的植物。下达正确的指令,既保留了幼儿自主活动的本质,又能有效地追随幼儿脚步,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三)推动家园共建进程

“追随幼儿的脚步”并不意味着教师的缺位,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完成各类工作,观察幼儿的动向,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除此之外,还需要运用手机、相机等工具,将幼儿在园内的“精彩瞬间”拍摄下来,发送至家长群中供家长了解。从而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内的动态,推动家园共建的进程,追随幼儿的脚步,积极使用各类载体来承载幼儿的情感。让环境为幼儿服务,将幼儿园建设成一个幼儿可以自由探索、积极互动的优秀平台。

三、结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自我意识开始形成,会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做出某些行为。教师应当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在活动中将幼儿置于主体地位,积极地追随幼儿的脚步。逐步建立合理期望,推动幼儿的成长。教师要扮演好活动的记录者、引导者、创设者等多种角色,巧妙设计活动环节,为幼儿活动注入新鲜的血液,焕发全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脚步指令游戏
脚步越不过良心
春的脚步
四季的脚步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中断与跳转操作对指令串的影响
基于汇编指令分布的恶意代码检测算法研究
一种基于滑窗的余度指令判别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