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青海热贡艺术的传承教育

2022-03-04 01:40拉日吉李继晓张国霞
西部学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新媒体

拉日吉 李继晓 张国霞

摘要:青海热贡艺术传承教育面临严重的传承危机、新媒体环境的冲击、保护及传承工作困难重重等问题。新媒体环境下热贡艺术传承教育改进路径和新模式:(一)构建热贡艺术信息服务平台;(二)搭建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三)创设互动性APP;(四)实行虚拟现实教育;(五)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让更多的人了解、關注和学习热贡艺术的技艺,让这一独具魅力的艺术在新媒体技术的潮流中延续并传承开来,迈出国门,走向世界。

关键词:新媒体;热贡艺术;传承教育

中图分类号:G206;J2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04-0025-05

教育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承方式是加强文化保护、促进文化传承、推进文化更新与协同发展的必要手段。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随着教育的科技化,传承教育从最初的口传心授与师徒弟子关系传承,发展为学校教育、社会团体组织活动、个人记事、艺术作品传承等多种形式。如今新媒体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文化传承和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将新媒体融入到青海热贡艺术的传承教育中,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热贡艺术因属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隆务河畔的热贡而得名,热贡藏语意为“金色的谷地”。热贡艺术最早产生于13世纪的青海省黄南州藏族地区,并随着隆务寺的不断兴盛而迅速发展壮大。热贡艺术主要包括壁画、唐卡、泥佛像、堆绣、刺绣、木刻、木雕像、石刻、砖刻和其他建筑装饰彩绘等品类。热贡艺术以反映藏传佛教文化中的基本生活和故事,历史与文化中的人物、神话、传说、史诗和一些世俗化题材为主要艺术内容①。自2006年以来,热贡艺术被陆续获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喜爱。

迄今我国正式颁布的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计1570项,其中青海省占88项,热贡地区占8项。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全州现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723项,包括: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2项(热贡艺术、黄南藏戏),国家级8项(见表1),省级24项,州级243项,县级448项。全州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65名,其中:国家级15名,省级43名,州级171名,县级236名②。2009年10月,热贡艺术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8月27日,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颁牌。2019年12月26日,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我国北方和西部地区唯一一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也是文化部批准设立的中国第三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③。2011年青海黄南州热贡画院“热贡艺术”获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④;2018年同仁县热贡龙树画院“热贡艺术(唐卡)”、仁俊热贡艺术有限责任公司(同仁县)“热贡艺术(泥塑)”、泽库县和日石雕艺术有限公司“石雕(泽库和日寺石刻)”首批获青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2013年12月,黄南州热贡艺术馆成国家三级博物馆⑤;2015年12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批准将“热贡唐卡”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保护范围为同仁市现辖行政区域。热贡艺术中的“唐卡”成为黄南州第一个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此次地理标志文化产品的成功申报,为同仁市文化产业发展和唐卡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奠定了基础,对规范唐卡的生产、销售市场,维护唐卡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推动唐卡走向国际市场具有重要意义⑥。这些文化标牌的成功申报,奠定了热贡艺术文化的品牌地位;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立,对抢救保护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多样性、文化生态空间完整性、文化资源丰富性都具有文化代表性和保护价值⑦。

(一)严重的传承危机

国家虽然对民族文化艺术加大了宣传保护力度,但是热贡艺术等民族文化遗产仍面临着严重的传承危机。例如,老艺人相继离世,青少年学业紧张,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异地就业青年增加,导致某些传统艺术的创作技法、程式等无法传承或濒临灭绝,剩余的许多老艺人年事已高,不能再继续从事艺术创作,而为数不多的年轻艺人学艺时间较短,基本功不扎实,对艺术作品创作技法、程式及热贡艺术内涵的把握不够准确,使热贡艺术的传承教育面临窘境。

(二)新媒体环境对传统热贡艺术的冲击

新媒体广泛深入的影响,使得热贡艺术的许多门类在创作理念、技法、取材、用料、经营、技艺传承等方面都发生了急剧变化;又加上经济利益的驱动,有些艺人在原生态文化的创作方面心情浮躁和急功近利,如在作品的材质上偷工减料、技法上粗制滥造,而且唯利是图的经营理念弥漫,严重影响了热贡艺术的良性发展和传承[2]。

(三)热贡艺术保护及传承工作困难重重

由于保护及传承工作经费的短缺,管理机制的不健全,研究及管理人员缺少,难以深入开展珍贵艺术品的搜集整理工作,使得热贡艺术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与传承。目前,大量的热贡艺术成品主要保存于相关地区的寺庙和博物馆、群艺馆等,另外也有一部分归私人持有,包括部分艺术品爱好者和群众。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艺术品交易市场呈现出鱼龙混杂的景象,充斥着不少以现代加工技术批量仿制、刻意做旧的热贡艺术劣质产品;此外,一些热贡艺术精品被偷盗、倒卖,甚至流失境外的事件时有发生。凡此种种,对热贡艺术的声誉产生了负面效应,这对热贡艺术的良性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基于以上面临的问题,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热贡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探索行之有效的良性运作机制。

三、新媒体技术在热贡艺术教育中的优势

(一)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缺陷

新媒体教育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的缺陷,利用网络资源完成对热贡艺术各方面信息的填补工作。在网络资源库中存放丰富的热贡艺术信息资源,知识的横向和纵向关联都相对完整,为受众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在各种教学模式上也更加灵活多样,不仅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平台环境与课堂系统进行个别化学习,同时还能根据网络平台的自身优势特点实现合作式互动学习,可以根据受众的不同学习方式、兴趣进行调整,从而有效地改善学习效果,调动受众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对于有效促进热贡艺术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⑧。

(二)提升远程教育互动水平

远程教学是以利用计算机为教学载体,以网络为媒介,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将声音、文字、图形、图像以及视频等信息进行融合,以新颖的视觉听觉形成更加生动易懂的教学模式,引导、激发受众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传统教学通过与网络信息技术、在线直播平台和移动即时通信应用软件,可以有效实现信息交流。新媒体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更多受众提供了广阔的学习时域和探索空间,让更多受众根据自身的文化兴趣爱好自由探索认知的对象,新媒体技术可以展现出较强的交互能力,因此这种远程教育互动方式也将成为我国远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⑧。

(三)满足不同群体学习需求

随着新媒体网络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覆盖率越来越广。人们日常使用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手持设备也逐渐成为远程教育中的主要载体,其可以将海量的优质教学资源变得越来越大众化,因此远程教育的线上用户快速增长,远程教育在教学辅导方面也逐渐展现出巨大优势,可以满足不同群体学习需求。

(四)交互性教学

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功能局限,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了单一的教学模式,可以采用除专业教师外聘请传承人或民间艺人共同开设一门课程,让受众主动接收信息,可以以随堂创作、发表信息、转载、分享、回帖等形式,直接参与实践和体验。交互性教学既有课堂教师的学术讲授,还有传承人或艺人的现场展示和指导;还可通过举办讲座和展演,让受众参与课堂教学,形成良性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四、新媒体环境下热贡艺术传承教育模式

在新媒体环境下,应用新媒体技术,以热贡艺术为载体,开发适合网络传输的教育教学资源,扩大传播受众数量,是非物质文化传承与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方式。

(一)构建热贡艺术信息服务平台

依托现有的数字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现有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以及应用管理系统,对热贡艺术信息资源和服务进行整合,构建WAP⑨及其他服务形式的平台。借助新媒体技术,将教育的过程通过影音录相等数字化方式保留,便于推广,还可进行反复观摩学习。

首先,在各地佛教寺院、庙宇、博物馆、百姓和藏家手中进行热贡艺术资料搜集、整理。采访、整理传承人的文物手稿,搜集当地百姓及藏家手中的藏品资料和实物;田野调查研究第一手文本资料,通过扫描实物和书籍,整合有关热贡文化艺术网上资源,包括图片、音视频和研究论文与书籍等内容。

其次,把搜集、整理的热贡艺术资料以都柏林核心元数据标准加工、存储,建立统一标准的数据文档,为构建热贡艺术信息服务平台做好准备工作。

最后,搭建热贡艺术信息服务平台,对搜集、整理到的影像、录音、实物作品等资源进行系统录入,对整个热贡艺术文化资源服务平台进行统一管理[3]。架构服务平台见图1。

热贡艺术信息服务平台是一个集成化的信息服务管理系统,其可以实现管理、检索、展示、教学等功能,实现资源内容的推送,及时将用户关注的信息发布。服务平台还是一个大型的学习资源数据库,采用新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查询各类型的学习资源,为受众者提供在线直播、课程点播、课程回放等功能。不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登录学习。

(二)搭建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

在新媒体环境下通过产学研合作,不断创新“政会校企”⑩协同育人机制,全方位深入开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有机衔接。积极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搭建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和协同创新的科研平台,为热贡艺术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推动热贡艺术文化传承教育与产业实践融汇贯通、协同发展的新产业格局;与各宗教协会、高等院校、博物馆等单位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搭建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

在实际教育当中,高校结合新媒体信息技术开展热贡艺术文化进校园的传承教育,利用学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和技术服务优势,创建图书馆网络共享资源,以拓宽受众学习了解热贡艺术的渠道。利用各类新媒体技术宣传热贡艺术保护与传承,将所搜集整理的热贡艺术知识通过大型网络社交网站、微博、微信、知乎等,以图文、影像的方式将所有资源进行开放共享,以增强受众的保护与传承意识;进一步加强热贡艺术的宣传力度,学校通过组织开展热贡艺术文化知识竞赛,保护与传承教育实践活动,利用线上线下、微电影、抖音等传播方式,提高受众对其的认知水平,并激发受众的保护与传承意识及热情,推动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持续发展。

(三)创设互动性APP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创设互动性APP,可为受众者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互动表现形式,为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一个大众化、智能化、高效化的平台。以新媒体技术分别从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展示、传播的效果及民众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虚拟交互、多维度画面和场面展示。将新媒体技术与热贡艺术技艺、典型作品进行展示、呈现细节,让人们产生视觉和感官的双重感受。营造场景、三维、游戏沉浸式体验,满足用户在娱乐中学习的诉求,通过游戏将热贡艺术关键技艺分解,在娱乐中完成各作品的创新,可以提高用户浏览黏度,依托各种移动终端APP进行保护与传承。

(四)虛拟现实教育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热贡艺术中具体的实物进行图像处理、形成数字动画,采用三维影像及VR(Virtual Reality)、AR(Augmented Real)、MR(Mix Reality)技术等多种手段,对热贡艺术的实物展示方式进行大胆创新性突破,制作一款分别具有较强虚拟性和现实展示技术的作品APP,让受众可以学习热贡艺术的制作过程。利用诸如VR、AR、MR等技术,创建一个虚拟课堂学习体验空间,为受众提供一种沉浸式的虚拟课堂教学体验及场景,实现可看可练的教学服务,为热贡艺术在线展示提供基础支撑。

(五)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

线上依托热贡艺术信息服务系统开设网络课程,包括宗教方面的理论课及美术基础课等。线下根据有关热贡艺术研究部门设立业余、专业实践及实习基地。通过信息服务平台课程的学习,以及理论课的考核,可在网上申请实践、实习,申请需要提供实名认证和学习作品等,系统管理员根据专业人士给定的评定标准分配实习基地,打破文本式、单一式的课堂教学,让热爱热贡艺术的爱好者走进田野,到各个佛教寺院、民间艺人家中进行深入学习。

结语

古老的热贡艺术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应当与时俱进,结合当下流行的数字化手段,借助新媒体技术在民族文化教学中的运用,激发群众学习民族文化的兴趣,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形成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利用新媒体独特的呈现方式,打造鲜活的热贡艺术传承教育平台,为热贡艺术传承教育提供有力渠道。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和学习热贡艺术的技艺,让这一独具魅力的艺术在新媒体技术的潮流中延续并传承开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注释:

①巧夺天工大展:展开绚烂非遗“百工图”[EB/OL].http://archive.wenming.cn/index/2010-06/04/content_19976350.htm.

②黃南州新增110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黄南要闻.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EB/OL].http://www.huangnan.gov.cn/Html/contents/21/29.html.

③热贡成为全国第三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08专题[EB/OL].http://www.qhnews.com/2008zt/system/2008/09/08/002594551.shtml.

④关于公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和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公告.云端黄南[EB/OL].http://www.hfg.gov.cn/p/14572.html.

⑤黄南州热贡艺术馆成国家三级博物馆.大美青海[EB/OL].http://www.qh.gov.cn/dmqh/system/2013/12/26/010093378.shtml.

⑥“热贡唐卡”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EB/OL].https://www.sohu.com/a/70900880_412031.

⑦2009年BMW中国文化之旅项目介绍.新闻腾讯网[EB/OL].https://news.qq.com/a/20110514/000310_3.htm.

⑧探究远程教育中新媒体技术优势及具体应用.道客巴巴[EB/OL].http://www.doc88.com/p-30259476966962.html.

⑨WAP:是英文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 的缩写,是无线应用协议的意思。

⑩“政会校企”:即政府、协会、学校、企业。

郑州师范学院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平台不断深化合作教育新模式[EB/OL].大豫网.腾讯网.https://henan.qq.com/a/20181016/010920.htm.

VR:就是Virtual Reality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虚拟现实”;AR:即是Augmented Reality的缩写,翻译为中文就是增强现实;MR:是Mixed Reality的缩写,翻译过来就是混合显示技术,其实就是将VR技术和AR技术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艾雰,李继晓,张国霞.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平台构建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9(10).

[2]王怡潇.热贡艺术传承与保护之我见[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3]李继晓,张海霞,张国霞.区域视角下青海花儿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以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青海花儿为例[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

作者简介:拉日吉(1978—),女,藏族,青海尖扎人,单位为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热贡艺术博物馆,研究方向为非遗。

通讯作者:李继晓(1965—),女,汉族,河南巩义人,青海师范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信息管理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国霞(1982—),女,汉族,青海西宁人,单位为青海师范大学图书馆,研究方向为非遗。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研究”(编号:16BTQ052)、青海省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项目“大美青海数字旅游文化资源服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示范”(编号:2019-GX-162)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新媒体
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新形势下精品图书的内容策划与艺术设计创新
报纸副刊的传播意义与运营策略研究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