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路径探析

2022-03-04 08:28肖晓杨丽
当代体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实验课实验室实验教学

肖晓 杨丽

高校体育实验教学主要是培养高校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为社会提供高素养的体育类人才。由此,该文就高校体育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作用展开分析,同时提出高校体育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路径,以供为今后高校的体育教学提供借鉴。

高校体育实验课是高校体育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同时也是其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阶段,各大高校依旧在采用固定授课法进行授课,此种陈旧实验教学对促使高校生能力的提升、教学效果的提升存有缺陷。鉴于大部分高校体育实验室与理论教研室是有机融合的,经过历年来体育实验教学得知,此种教学方式的运行严重制约着高校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及人才培养。目前,高校体育实验项目主要有体育心理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解剖学等。融合体育专业生的特长与体育实验教学的具体状况,在具体高校体育实验教学中可通过多种有效路径来培养高校生的综合能力。

1 高校体育实验教学培养高校生能力的重要作用

1.1 提升高校生实践能力

在高校学习与生活中,不免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毕业就等于失业”,乍一听上去既无奈又像是真实的现实写照。寻其原因,主要归功于高校生实践能力未得到有效的锻炼,在以往教学模式下高校生依然热爱理论教育,但是没有真实的实践能力,光有理论基础是不够的。正因这样,高校体育实验教学培养高校生能力更加有助于高校生提升自身实践水准。在高校体育实验教学中,利用体育实验教学的各个流程,高校生能够应用具体操作,锻炼与培养自身实践能力。

1.2 强化高校生团队协作精神

鉴于在高校体育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学项目均不是光靠一人之力便能完成的,大部分均应该利用团队协作来呈现,在完成体育实验教学项目时,高校生的团队意识与团队精神势必会在无形中获得显著提高。

1.3 提高高校生身体素质

在高校体育锻炼中,高校体育教学就需要全面发扬体育精神,让高校生均可从该门课程中获得最佳身体素质。而高校体育实验教学的实施便能够有效辅助高校生提高其身体素质,让高校生掌握生理特点,掌握自身身体情况,知晓怎样持续锻炼自身身体素质,随时调整自身身体状态,获得一个健硕的身体常态,形成较好的生活作息规律,让建设我国的新力量不会因呈现各样不良问题,造成悲剧。

2 高校体育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硬件设施不足

在高中体育实验教学中,若想呈现高校体育实验教学培养高校生体育综合能力,就应该具备相应的硬件设施支持。然而,实际教学状况却不理想。现今,大多数高校所能应用的体育实验室实在不多,有的学校对体育教师甚至和理论教研室共享同一空间,硬件设施的不足无疑是实现高校体育实验教学培养高校生体育综合能力的重大阻碍。正是这样,高校体育老师便会有种“无米之炊”的感触,这样会严重打击到老师教学的踊跃性,致使诸多优质的教学计划难以进行,被现实条件抑制在摇篮里。

2.2 因循守旧

尽管国内教育为了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出诸多应用型人才,在住宅部实施有关改革。但是,备受以往教学模式的制约,依旧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所以,盡管是高校体育实验教学,但却存在严重的因循守旧现象,这样通常会对某种授课模式贯穿始终,完全未能领略到高校体育实验教育教学的精神。这就致使高校体育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同时对高中生体育综合能力的提升存有一定问题。现今,高校体育实验教学的现状依旧有着以往教学思想的影子,这是不可取的。

2.3 高中体育实验教学意识模糊

高校体育实验教学的推广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高校体育实验教学在培养高校生能力层面的意识不强烈,甚至大多数时间均因为某些因素仅限于形式化。高校体育实验课程本就有着实际实验项目可供教学灵活安排学习,但大多时候此类教学项目均成了纸上谈兵的文字而已,让高校生亲身去实践的内容少之又少,根源意识始终未得到提升。同时体育老师也未切实领会高校实验教学的意识,这是教学中最欠缺的地方,未切实意识到实验教学的真谛,更谈不到有实践的教学计划,最后还是回归到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同时高校生更不会认识到实验教学实践的必要性,也不会体会其中的乐趣,更不能切实的从中获得体育综合能力层面提高。

3 高校体育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路径分析

3.1 建立特色实验教学,提升高职生实验水准

首先,实施多样化灵活性的实验考核办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考核高校生办法与实验教学评价体制体系是实际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鉴于体育实验学科的多样性,考核模式附有一定相似点,我们应该从课堂表现、实验创新性、实验报告的书写认真程度、操作技能水准等层面实施细化考核。在对高校生成绩考核时,更应该全面激起高校生内在潜能,培养其综合能力,鉴于高校生成绩的取得,通常并不比能力的培养重要,所以全面激起高校生学习的踊跃性,提升其能力是体育教学的核心所在。

其次,应该全面保证教学质量,上好体育实验课。在高校体育教学计划与专业设置方案过程中,在开展实验教学时,应该遵循独立的实验教学纲要。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时,应该密切融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案实施全面改革。体育实验改革也应该同步实施,从培养运用型技能人才的角度出发,将实验教学改革纳入综合体育教学改革计划中,较好的把高校体育实验与体育事业发展好。

最后,强化实验技术工作者培训及业务水平提升在实际教学与培养中,应该全面革新“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理念,构建以生为本,着侧重培养高校生能力的指导思想,把教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有机融合,将提升高校生整体素养及协调发展实施融合,大力提倡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融合的体育实验教学观。按时对实验室工作者加以培养,拓宽其专业知识面,提升其业务水准。为了全面调动实验室管理工作者与老师的自主性,可以科学应用职称评审制度,对其在评优方面给予一定照顾,以便职称评审。针对实验室构建及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层面的爱岗敬业工作者,需要通过有力的对策加以鼓励,较好的提升他们的实验能力与水准。

3.2 革新教学办法,高校培养高校生专业能力

首先,通过模型或是实验法实施新课的导入。高校体育老师需要按照自身从教多年的经验制作一些和教学有关的模型或是教具,直观的为高校生实施新课的导入与问题解析。另外,采用对模型与教具的展示,可以较快的激发高校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课堂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这样一来能够较好的发挥出引导与启迪效用。

其次,通过课前短视频吸引高校生注意力。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全面融合高校生具体生活实例,通过短视频法向他们展示一些经典案例,实施问题延伸,在吸引高校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老师可让高校生从实际生活中寻出类似案例,弄清问题形成的原因,在将来碰到类似问题时也可以实施独立思考与较好的处理。

最后,在理论教学中抽出一些时间事先布置实验预习内容。高校生可通过课下时间完成资料调查与学习,同时搞好准备活动;实验开始前提出实验目标及要求,结合分组方式进行安排讨论;待完成讨论后,需对有关内容加以修正,同时搞好实验结果剖析,巩固重点知识。

3.3 践行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

在体育实践教学中,以往的教学方式只是老师让高校生根据实验课本内容照部就班的实施,仔细阅读课本中该实验的实施办法、步骤及原理等,凭借已学的知识来完成本实验及实验报告的填写等。此种教学方式不但制约着高校生动手实操能力,还严重影响着他们对实验技能的掌握。而践行设计性实验,可以有效克服以往教学模式的不足,它是介于基础实验操作和科学实验操作之间的一种最具实效性的教学模式。它一般会给出设计性实验的方向与目标,针对实验提出有关要求,同时提供本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高校生利用查找书籍、网络等资料,确立实验办法及步骤,择取适宜的实验仪器,亲手完成实验。设计性实验力求择取的内容不可太过繁琐,只重视亲身动手设计,呈现自身特点。利用该种方式可侧重培养与提升高校生的科研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处理问题能力等。

3.4 加强实验室开放,增加学生实验时间

在体育实验教学中,以往体育实验教学法是老师在课上先讲述实验的原理、目的、实验的步骤、实验方法及所需器材,同时强调相关注意事项,而后高校生分组实施实践操作。此种陈旧的教学法欠缺灵活性,严重影响高校生主动思维,对他们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培养十分不利,也是他们依赖性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若长此以往下去,高校生就变成了被动者,那么课前根本不用预习,一切听从老师指挥即可,这样的实验课难以达到培养高校生综合能力的目标。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可通过开放实验室预习法。该方式是指在进行实验前一周,在实验室管理者的组织下开放实验室,让高校生按照老师给出的预习提纲事先实施尝试性操作。在预习中高校生呈现出的不足可让他们自行讨论,在讨论期间,老师可加以正确指导,对不能随时处理的问题可在课下翻阅有关资料加以处理。利用此种模式,不但能培养高校生自主发现问题及处理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促使师生之间交流。在体育实验教学中,鉴于专业的特殊性,有的实验是以掌握技法、技术为主的,比如心肺复苏、包扎、治疗等。类似此种实验需要利用长期操作方能达到一定熟练程度,所以可通过开放实验室方法进行教学。其中应该注意的是,实验课结束后一段时间内,在实验室管理者监督下,高校生实施练习,进而巩固实验操作技能。诸如,心肺复苏、按摩等,高校生在实验室开放时,他们之间可实施相互的保健按摩,把所学的按摩技能应用到实践中,继而促使自身实验技能获得显著提升。

3.5 革新实验教学考核评估体系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考核内容始终是体育实验教学革新的重点,通过应用科学的考核办法能提升高校生學习成绩,激发其学习兴致,有利于全方位评估高校生整体素养,强化评价教学效果。另外,加强流程管理,是直接突破以往实验环节的考核方式。在确立实际教学的课题内容时,给出整体性选题范畴,掌握自主设计课题方向,进行体育实验室教学,培养高校生创新实践能力。专业指导老师应统一指导及处理高校生在实验期间所碰到的状况,同时采用讨论法给出可行性处理策略。此外,在整体评价高校生实验课程成绩时,高校生可按照自身条件择取适宜自己的实验项目,也可在具体实验室中验证自身的创新性,达到培养高校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终极目标。

3.6 建立体育整体教学实验室,独立开展体育实验课

在高校传统体育实验教学中存有一定不足,这样对高校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所以,高校体育实验教学应该实施全面改革。在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实验一般是根据学科进行划分的,分别根据学科分成体育保健学实验室、体育测量学实验室、运动生理学实验室等。此种方式在体育实验教学实践中存有诸多不足,其中呈现在实验室较多,这样不利于有关管理者与实验仪器的高效应用,进而致使财力、人力、物力出现大量浪费。此外,鉴于根据学科划分的体育实验室人员数量不多,在实施该学科实验时的高校生也不多。一般在大型教室由老师将实验完整的展现在高校生眼前,而后让他们以小组模式到小型实验室实施实验操作练习,鉴于分组多,时间紧,老师在对他们实施实验指导时显得不够面面俱到,继而降低高校生创新能力与动手实操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着实验课教学目标的呈现。鉴于在以往体育实验教学中存有的不足,可通过成立体育综合实验室,把体育实验当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开课。按照学科建设标准与专业需求,编辑实验学科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有关实验考核方法。而后由体育实验工作者统一安排学科实验的开设顺序,遵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等特性实施授课。这样,有利于实验专业工作者能利用足够精力实施备课及探索各实验教学办法,高校生也可全面掌握体育实验的所有内容,对他们学习踊跃性的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动手实操能力的培养都能发挥出至关重要作用。

3.7 采取小班型授课模式,提升高校生学习踊跃性

在体育实验教学中,受以往教学方式的影响,高等学校对体育实验教学的重视度不高,在校实施体育实验课时也很少,加之仪器设备配套符合不了当今高校生的学习应求,一个实验只能分成三组左右,一般每组人数又不多,这样仅有少数高校生可动手完成实验,而大部分高校生会因时间关系等因素制约而完不成实验。这时老师应革新教学模式,可立体小班授课法进行实验教学,将每班高校生按照实验项目的实际目标分成三到五组,这样每名高校生都会有自己确立的分工,他们之间利用团结协作可一同完成实验。如此一来,不但能加强高校生动手实操能力,有助于高校生对实验技能的熟练掌握,确保质量基础上完成本堂课的实验任务与目标,还能对培养其在实验课中的团队协作精神发挥重要推动效用。

4 结束语

总的来讲,在高中体育实验教学中,体育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核心就在于激起高校生学习的自主性与踊跃性。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但应该重视理论学习,还应该搞好实验教学,全面激发高校生的内在潜力,呈现培养高校生灵活运用的理论性知识目的,为社会培养出诸多优秀的体育人才。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实验课实验室实验教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有趣的实验
魔术师的考验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