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生体育品德的培养研究

2022-03-04 08:28黄黎敏
当代体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品德高中生素养

黄黎敏

在高中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职责,而其中的体育品德培养在现阶段尤其需要重视。德育渗透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不仅体现在文化课程中,也应当在体育课程中体现。体育品德包括顽强、自信的体育精神,文明、尊重的体育品格,正义、诚信的体育道德。如今高中生的体育品德情况受各运动项目、年级差异、性别差异而有所不同。学校和教师需要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优化教学设计,注重课堂实施效果,加强教师培训,转变教师观念,并且将体育品德纳入评价体系。以一个篮球游戏与比赛的教学设计为例,说明了体育品德培养的策略和注意事项。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学校教育的目标,其中体育课承担着重要的运动与健康教育任务,是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高中时期学习任务繁重,学生的身心压力大,再加上如今各种扎根网络的娱乐活动蓬勃发展,极易压缩高中生的运动时间,因此更需要加强对体育教育的重视。体育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环也承担着重要的“立德树人”责任。多数学校和多数体育教师并未全面挖掘体育课程的教育价值,偏向注重实际的动作技巧、具体的身体素质的培养,而忽略了体育活动对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的巨大影响力。《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2017年版)》中明确表示要重视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体育核心素养,其中体育品德尤为重要,它是所有素养的基石,是建设国家的全面发展人才必须的品质。

1 体育核心素养与体育品德

1.1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教育部课程标准修订组发制作的“普通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一览表”中可见,高中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运动能力,包括参与组织体育比赛和活动的能力、健身计划制定与效果评价的能力以及大型体育赛事的关注度。二是健康行为,包括体育运动的参与、习惯和管理、合作与交往能力、对自身的健康管理和生活方式管理;三是体育品德,包括运动中坚持不懈的精神、运动角色的胜任和比赛结果的對待、尊重对手以及遵守比赛规则。

这些核心素养都是只有通过体育课程才能够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和品质,其他学科教育都无法代替,是最能体现体育教育价值的关键素养,也是让学生能够获得其他体育素养的基石。

1.2 体育品德

体育品德作为体育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其本质在于一种与体育活动有关的思想道德品质。新课标中界定,体育品德是指一种对维护社会规范、建立良好社会风俗具有积极作用的、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其中包含体育精神、体育品格和体育道德三个组成部分。体育精神包含自尊自信、顽强勇敢、积极进取、超越自我;体育品格意味着文明礼貌、团队合作、相互尊重、正确胜负观和社会责任感;体育道德则由公平正义、诚信自律、遵守规则来体现。

2 高中生体育品德状况

体育品德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评价体系有许多方面,影响因素也分多种类型。从学生本身的不同情况和体育运动的不同情况来看,具体分为三类:年级的高低、性别的区分以及运动的种类。

2.1 不同年级之间体育品德的差异

从年级区分的角度来看,高中生的体育品德水平大致上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尤其是体育精神,高一高二和高三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自尊和勇敢拼搏的精神在青春期正是高速发展的阶段,十几岁的高中生,身体和心理都正在迈向成熟,自我意识日渐强烈,因此自尊水平有所提升。同时有研究表明自尊水平和知识水平有一定关联,高中生正是集中学习文化知识的阶段,因此自尊水平会随时间展现明显的变化,各年级之间显出明显差异。但与此同时,高中生还是普遍存在意志力和自信水平较低的现象,意志力与如今许多学生是独生子女,与从小并不吃苦有关,在难度较高强度较大的运动中容易放弃,这不仅是心理方面原因,也有身体素质方面原因。但更普遍的还是顽强拼搏的精神支持不足,面对困难容易退缩。

在体育品格方面,高中生们在文明礼貌方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主要问题是如今信息时代发展太快,不文明的语言和行为传播越来越便利,再加上青春躁动的高中生容易将不文明视为自己的个性。另外在相互尊重与团队合作的角度,高中生们表现比较好。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到尊重裁判、尊重对手,能够和队友达成高效合作。据调查,体育品格的表现随年级先降后增,高一最高,高二最低,到了高三有所回升。因为高一学生刚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对在陌生的环境中会更倾向于礼貌和尊重;高三时自控能力增强,因此会有所进步。

在体育道德方面,遵守规则是高中生们表现最好的一点。但从高一到高三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与高考学习的压力越来越重,学习之外的课余活动越来越少,同学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有关。

2.2 不同运动种类之间体育品德的差异

高中生在体育课程中接触的运动项群大致分为同场对抗项目、快速力量项目、表现难美项目、隔网对抗项目四种,学生们在不同的类型中表现的体育品德水平不尽相同。其中快速力量项目表现最佳,难美项目对体育道德表现影响较大,而隔网项目得分最低。可能与其技术难度较高,有些学校条件有限不能有效训练有关。此外运动项目的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受男女生性别差异的影响,男生最倾向于同场对抗项目,它对男生的自尊和心理健康影响最大,隔网和难美次之;对女生来说则更重视隔网和难美项目,其余的影响较小。

在体育精神方面,同场对抗项目的得分最高。比如最常见的篮球和足球,选修人数最多,学生们在此表现出的体育精神高于其他项目。体育品格方面,快速力量项目中的表现最优,其包括短跑、跳跃、投掷等田径项目,技巧简单,练习形式多样且易于实施,学生能够得到科学而完善的训练,因此能够更好地培养互相尊重、团队合作和正确的胜负观。

而在体育道德的研究中,难美项目则脱颖而出,学生们在难美项目中的体育道德表现显著高于其他项目,究其原因有二:一是选修此类项目如体操、瑜伽等的学生多为女生,因心智发育速度不同,高中时期的女生普遍比男生更为成熟,道德观念更强;二是运动项群本身的特性,瑜伽、舞蹈、体操等项目更加重视形体的优雅、自身的修养。

3 体育品德培养策略建议

3.1 优化教学设计

现阶段提升高中生体育品德的重要一步就是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学生体育品德较差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教学的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传统落后,教学内容不成系统、评价方式片面等等。因此首先需要制定全面的教学计划。结合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各地区学校教育资源等具体条件,以高中三年的各学年、学期、周、课时为时间线,以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标准为培养目标,设计长期与短期结合的教学计划。既要有整体的大方向,又要有详细的逐级构建,确保切实可行。

教学的优化还包括教学方法的改进。有关加强体育品德的教学方法,就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感受体育运动中的社会属性,从体育中感受到各种美好品质的重要性。首先要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强化学生之间的合作,组织队伍协作的形式,使学生们明确分工,自觉承担体育角色,在团队合作中培养体育品德。

3.2 注重课堂实施

在教学设计完成之后,具体的落实就需要依赖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的实施。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特点,灵活变通,在坚持体育品德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教学计划进行践行与补充。将制定好的教学计划真正落实到课堂中,还需要体育教师们不断实践、体会、思考和创新。第一,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设立一个体育运动中的真实场景。比如篮球教学中,通过五对五教学比赛的形式培养学生互相合作、承担角色的品质,通过扣分判罚培养学生们遵守规则、互相尊重的意识。

第二,要注重反馈,树立优秀典范。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要做到及时反应,尤其是重视学生表现出的拼搏精神、乐于助人的品质,需要及时地关注与表扬,树立优秀的品德榜样,以点带面,实现对全班学生激励和培养的目的。第三,要鼓励学生自主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和评价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实践,例如自主进行三对三或五对五的篮球比赛,并轮换担任裁判和运动员,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将体育品德的实践真正放入生活与社交中。

3.3 改变教师观念

無论是教学计划的制定,还是课堂教学的实施,都需要教师运用专业知识来推动和引导,因此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非常重要。体育课程的目标从单纯地培养运动能力转变为全面核心素养培养之后,教师的观念和教学方式也亟待转变。这需要从国家与教育部门方面加强教师培训,贯彻落实体育课程三大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同时也需要教师自我学习,从课前教学设计、课堂具体实施到课后记录总结,都需要进行自我反思和创新。

3.4 将品德纳入体育评价体系

体育学科的三大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中,运动能力和健康行为尚且算是直观,不难评价,而体育品德则是较难进行评价和比较,因此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方面,各地区或者各学校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确立一套具体的体育品德评价标准,并且摸索试验出具体的实施方法;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在日常的课堂中将这种价值观体现出来,即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并且反馈学生在体育品德中的不足,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教育。

4 体育品德培养的优秀案例

4.1 篮球游戏与比赛

教学目标:针对性设计与篮球有关的游戏,在其中融入遵守规则的教育和竞技精神的渗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规则的重要性,从而做到尊重他人、尊重规则;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使他们学会精准认知自己的运动角色定位,体会到篮球战术中体育道德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体育委员对班级进行集合整队之后师生相互问好,教师讲解本节课内容:复习篮球相关的基本知识和规则,进行篮球小组游戏和对抗比赛,并强调积极参与、互相合作。通过小型游戏比如运球蛇形跑、多人传球等完成热身运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正式分组时需要将根据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进行均匀合理的分配,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友善对待他人,提高团队建设的意识。组织五对五篮球竞技比赛时,教师要先详细讲解比赛规则和要求,按照淘汰赛的形式,根据学生的竞技水平确定小组对抗的顺序。教师可自己担任裁判,或者让值得信任的学生轮流担任。要引导每个小组推选出各自的“教练员”、首发队员和替补队员,鼓励每个小组自己进行战术布置。在比赛进行过程中,每支队伍根据需要自主进行换人和改战术等操作,教师则负责观察、评价,并将品德教育渗透其中。

综合评价:课堂结束后需要进行及时的总结、评价和反馈,可以运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地、自觉地参与到评价活动中,践行学生主体的观念,让他们对自身体育品德有深刻的反思和明确的认识。教师也要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反馈给学生,以便同学们更好地体验体育品德。

4.2 案例分析

从以上篮球游戏与比赛教学案例来看,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体育品德培养,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教学设计环节,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体育品德的培养方向,着重注意知识技能教学与品德教学的关联性;二是在课堂进行的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性,积极热情地参与学习,教师自己则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只有突破传统的教师主导的示范式教学,让学生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才能养成更好的体育思维和行为规范,从而提高核心素养,培养体育品德。三是课后的评价环节,不仅要注重让学生根据评价结果反思,教师也要及时根据学生反馈,反思并改进教学设计,将自己的教学计划不断完善,不断贴近实践。

5 结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品德培养,应当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情况、体育品德表现情况,并依据各地区、各学校的具体条件,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将体育运动的方法技巧教学和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在课堂中注意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注意随机应变,灵活机动,根据具体情况实行教学计划,穿插品德教育,在课堂中进行到位的实践与补充;课后需针对体育品德的表现,组织学生的自评互评、学生和教师的互评,让学生在反思中认识到体育品德的重要性以及自己的不足之处,也让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使其更加适应教学实践。此外还需国家和教育部门改革教师培训,转变教师观念,落实体育品德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法;学校和教师也应研究将体育品德评价落实到评分体系中的具体办法,由此鼓励学生自我提高。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编号FJJKZX21-178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莆田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品德高中生素养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好学者贤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品德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