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CD4+淋巴细胞水平与老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伴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特征的相关性

2022-03-04 14:58廖廷姝廖佩娟陈瑞华黄树庭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窦性心动过速外周血

廖廷姝 廖佩娟 陈瑞华 黄树庭

(贺州市人民医院 1心电诊断科,广西 贺州 542899;2感染科)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为心包积液、心功能不全、心肌炎、心律失常等,其中以心律失常最为常见〔1〕。研究指出,心律失常是导致艾滋病患者病死的重要原因,致死率为6%~15%〔2〕。同时老年艾滋病患者因基础疾病较多,若并发心律失常,可直接影响原有疾病的治疗进程,增加病死风险〔3〕。因此早期诊治尤为必要。作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若CD4+水平较低,可导致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力低下,引起各种系统功能紊乱,增加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4〕。心电图是心血管疾病检查的重要方法之一,已被研究证实可依据心电图特征来发现艾滋病患者心脏是否发生损害,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效依据〔5〕。本研究拟分析外周血CD4+淋巴细胞水平与老年艾滋病伴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特征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贺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老年艾滋病伴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发生组,并选取同期医院收治的45例老年艾滋病患者作为未发生组。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6〕中关于艾滋病的诊断标准;②资料完整,包括一般资料、心电图检查资料、CD4+检验资料;③艾滋病病程≥6个月。排除标准: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②合并先天性心脏病;③合并慢性肝病、慢性肾病;④有既往胸部手术史;⑤合并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心脏瓣膜病;⑥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者;⑦合并脑卒中。两组除CD4+水平外,其他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对比性。见表1。

1.2心律失常评估及分组方法 入院时,参照《内科学》〔7〕中关于包括频发室早(心电图显示QRS波群畸形显著或时限>0.14 s,频发,持续呈联律,连续2~3次期前收缩)、频发房早(24 h连续动态心电图提示全天24 h房早总数>7 000次,每次>5 min)、快速型心律失常(包括期前收缩、颤动、扑动、预激综合征、阵发性心动过速)、慢性心律失常(包括交界性心率,心房,心室,房室各种传导阻滞)、重度传导阻滞(心房激动不能传导至心室,心房与心室活动各自独立,且心房率快于心室率)。符合上述诊断患者纳入发生组,反之纳入未发生组。

1.3基线资料统计方法 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详细统计两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艾滋病病程、合并高血压〔是、否,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8〕中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合并糖尿病〔是、否,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9〕中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4外周血CD4+淋巴细胞水平测定及分组方法 入院时,抽取患者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2 ml,抽取当天采用肝素抗凝管采集,温室静置,取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的外周血(全血)50 μl,将10 μl BD Tritest CD4 FITC与5 μl AntiHLA-DR APC抗体加入流式管底部标记T细胞CD4+淋巴亚群,严格按照流式细胞仪(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型号:Attune NxT)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测定CD4+淋巴细胞水平。参照韩晓涛等〔10〕研究中标准,将CD4+水平分为3组,其中低水平组:CD4+<200 cells/μl;中水平组:200 cells/μl≤CD4+≤400 cells/μl;高水平组:CD4+>400 cells/μl。

1.5心电图指标 入院时,采用麦迪克斯公司生产的MECG-200心电工作站采集常规12导联心电图和百惠、CV3000 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系统,对患者进行24 h心电信号连续监测,计算机自动测量,分析和计算得出24 h平均心率、最大心率、最小心率、ST段移位距离,分析心电图特征,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P波频率>100次/min,P波在Ⅰ、Ⅱ、aVL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置;PR间期为0.12~0.20 s)、窦性心动过缓(心电图上P波频率<60次/min,P-R间期0.12~0.20 s)、左房室肥大(QRS波群电压增高,QRS波群时间延长,出现额面心电轴左偏)、右房室肥大(P波振幅增高,P波时限正常或无明显延长)、ST-T段改变(出现压低、抬高或双相、倒置等为标准)、QRS波群低电压、房性期前收缩(P波提早出现,P-R间期正常或轻度延长,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常有不完全的代偿间歇)。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t检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老年艾滋病伴心律失常患者CD4+水平分组情况 45例老年艾滋病伴心律失常患者中CD4+低水平有23例(51.11%),中水平15例(33.33%),高水平7例(15.56%)。

2.2外周血CD4+水平与老年艾滋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回归分析 将老年艾滋病患者入院时CD4+水平作为自变量(连续变量),将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1=发生,0=未发生),经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入院时外周血CD4+低表达可能与老年艾滋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有关,可作为老年艾滋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因子(OR>1,P<0.05)。见表2。

表2 外周血CD4+水平与老年艾滋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回归分析结果

2.3不同CD4+水平老年艾滋病伴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特征比较 低水平组窦性心动过速、ST-T段改变、QRS波群低电压、房性期前收缩发生率高于中水平组与高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窦性心动过缓、左房室肥大、右房室肥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CD4+水平老年艾滋病伴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特征比较〔n(%),n=45〕

3 讨 论

现阶段,艾滋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显著提升,使得患者生存期得到有效延长,但研究显示,艾滋病患者常易并发心律失常,进一步提高原有疾病治疗难度的同时增加病死风险〔11〕。尤其是老年艾滋病患者,因机体条件低下,合并内科疾病较多,若并发心律失常,不仅治疗难度较高,同时可影响患者原发疾病的治疗信心,不利于患者预后〔12〕。因此,早期诊治老年艾滋病伴心律失常对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风险至关重要。

CD4+淋巴细胞是临床评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状况、判断临床病程、选择抗病毒治疗时机及疗效评价的常用指标之一〔4〕。研究指出,CD4+低表达可降低机体免疫力,引发机体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多个系统紊乱,进一步加重艾滋病病毒感染患者的病情,不利于预后〔13〕。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引起的心跳不规则、过慢或过快等症状,并有研究指出,心脏以外的器官发生结构或功能改变时可诱发心律失常的发生〔14〕。由此猜测CD4+淋巴细胞异常表达可能与老年艾滋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有关。本研究结果表明老年艾滋病患者外周血CD4+淋巴细胞异常表达不仅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还可能是心律失常发生的风险因子。分析原因可能为,老年艾滋病患者CD4+水平降低,艾滋病病毒的荷载量越大,对人体的损伤越严重,免疫功能逐渐下降,进而增加感染、肿瘤发生的风险,最终可影响患者的心脏电学活动,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15,16〕。

本研究结果还说明CD4+水平可能会导致老年艾滋病患者发生窦性心动过速、ST-T段改变、QRS波群低电压。分析原因可能是,CD4+水平低下,可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导致机体各系统功能紊乱,并发细菌或真菌感染、肿瘤、肝炎等并发症,使机体消耗增加,增加心包积液发生风险,导致QRS波群低电压〔17〕。同时CD4+低表达可增加机会性感染发生风险,促使肺动脉高压发生,增加心脏负荷,使患者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引起窦性心动过速〔18〕。此外,因CD4+低表达,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易引发支原体肺炎、细菌性肺炎等肺部感染,进而损害心肌细胞、组织,最终诱发心律失常;同时因艾滋病患者CD4+水平降低,免疫系统被破坏,增加感染及肿瘤发生率,而感染和肿瘤可产生毒素,对心脏造成损伤,影响心脏电学活动,诱发房性期前收缩的发生〔19〕。

综上,老年艾滋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与外周血CD4+淋巴细胞水平的低表达有关,CD4+低表达可引起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ST-T段改变、QRS波群低电压、房性期前收缩。

猜你喜欢
窦性心动过速外周血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左侧旁路并房室结双径路的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思考心电图之169》
如何解读窦性心律
读懂体检报告中的“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不齐,莫过分担心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