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心脉宁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浆MMP-9、ET-1、氧化应激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2-03-04 14:58陈淑华章琪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心脉阿托血浆

陈淑华 章琪

(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1药学部,浙江 湖州 313000;2心内科)

冠心病心绞痛(AP)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痉挛导致的心肌暂时性、急性缺血缺氧所致,以胸部压榨性、阵发性疼痛为主要表现,尤其好发于老年人,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1~3〕。目前,西医针对AP患者治疗以降血脂、预防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强心、扩冠等为主,阿托伐他汀作为一种他汀类药物,不仅能够稳定斑块,且具有调脂作用〔4~6〕。中医药在改善AP患者心肌功能、微循环状态及心肌缺血获得一定进展,且用药安全性良好。血栓心脉宁是一种中成药,具有益气活血、开窍止痛功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胸痹心痛。本文旨在探讨血栓心脉宁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内皮素(ET)-1、氧化应激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UAP患者102例,符合《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7〕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标准。依据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62~79岁,平均(70.81±3.56)岁;病程1~10年,平均(4.53±1.29)年;高血压病史19例,糖尿病13例。对照组男30例,女21例;年龄63~78岁,平均(71.21±3.72)岁;病程1~9年,平均(4.62±1.48)年;高血压病史21例,糖尿病史12例。纳入标准:①符合UAP诊断标准,且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②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重度神经官能症或其他心脏疾病等引起胸痛者;②合并肝肾及造血系统严重异常者;③过敏体质者;④精神疾病者。两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采用低盐低脂饮食、降血脂、控制血糖、控制血压、舌下含硝酸甘油及抗凝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70060)20 mg/次,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血栓心脉宁片(生产企业:吉林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30145)2粒/次,每日3次。两组疗程12 w。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心功能变化,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采用Philips HD6实时超声心动图测定;(2)观察两组血浆MMP-9和ET-1水平变化,抽取静脉血5 ml,分离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MMP-9和ET-1水平;(3)观察两组氧化应激水平变化,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和丙二醛(MDA),抽取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SOD、LPO和MDA水平;(4)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变化,包括白细胞介素(IL)-6、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抽取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IL-6、VCAM-1和hs-CRP水平;(5)安全性评价:评价用药期间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1.4疗效标准〔8〕(1)显效:患者治疗12 w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患者症状消失;(2)有效:患者治疗12 w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且<80%,患者症状改善;(3)无效:患者治疗12 w后心绞痛发作减少次数<50%,患者症状无改善。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 两组治疗后LVEF高于治疗前,而EDV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LVEF高于对照组,而EDV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血浆MMP-9和ET-1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后血浆MMP-9和ET-1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水平比较 对照组治疗后血清SOD、LPO和MDA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OD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而LPO和MD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LPO和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4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 两组治疗后血清IL-6、VCAM-1和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5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47例(92.16%),其中显效32例(62.75%)、有效15例(29.41%)、无效4例(7.84%)〕高于对照组〔36例(70.59%),其中显效20例(39.22%)、有效16例(31.37%)、无效15例(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6,P<0.05)。

2.6安全性评价 两组治疗期间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均未见异常。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4例胃肠道反应,2例头晕,1例乏力;观察组出现2例胃肠道反应,1例头晕。两组不良反应均为轻微,未经特殊处理自动缓解。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AP患者发病主要是因心脏病变冠脉的血流量无法满足心肌的正常需求而导致心肌出现缺血、缺氧,引起严重的疼痛及胸闷等症状,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危及患者生命〔9~12〕。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AP方法尤为重要。中医学认为UAP属“真心痛”“胸痹心痛”等范畴,以心血瘀阻为标实,心气亏虚为本虚。中医理论认为胸痹心痛的病机关键在于心血瘀阻、不通则痛。血栓心脉宁作为一种中成药,具有益气活血、开窍止痛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血栓心脉宁具有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冠脉血流量与心输出量,且可抗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具有明显耐缺氧作用。阿托伐他汀钙作为一种高效他汀类药物,具有保护神经功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血小板聚集、调脂及抗炎等作用〔13,14〕。本研究结果表明,血栓心脉宁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可获得良好疗效。

MMP-9能够特异性与细胞外机制结合,从而削弱、降解动脉粥样斑块纤维帽的结构,从而促进不稳定斑块的形成〔15〕。ET-1是一种收缩因子,当冠脉狭窄时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大量ET-1,从而加重对心肌细胞的损害及冠脉缺血情况〔16〕。本研究结果表明,血栓心脉宁联合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血浆MMP-9和ET-1水平而降低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氧化反应在AP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氧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当出现冠心病心肌缺血时会大量产生氧自由基,同时又能够与细胞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结合,降低SOD活性,增加心肌组织LPO和MDA含量,引发心肌损伤及心肌细胞膜质变〔17,18〕。本研究结果表明,血栓心脉宁联合阿托伐他汀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及增加机体抗氧化能力,从而发挥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作用。局部或全身炎症反应在UAP的出现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IL-6和hs-CRP等炎症因子不仅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且可使白细胞黏附于血管壁,导致心肌毛细血管堵塞,会对心肌细胞产生损伤〔19〕。hs-CRP主要是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一种标志物,具有良好的敏感性,能够作为判断斑块稳定性及病情严重程度重要预测因子。VCAM-1在局部病变的细胞因子异常释放下,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导致VCAM-1表达作用增强,导致动脉粥样硬化〔20〕。本研究结果表明,血栓心脉宁联合阿托伐他汀可通过降低IL-6、VCAM-1和hs-CRP水平而发挥抗炎作用。

综上,血栓心脉宁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UAP患者疗效良好,且可降低血浆MMP-9和ET-1水平,改善氧化应激障碍,减轻炎性反应,用药安全性良好。

猜你喜欢
心脉阿托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及经济学评价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评价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企业分拆上市的动因及经济后果研究
——以心脉医疗为例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复方心脉佳对巨噬细胞炎症相关因子caspase-1和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临床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