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混龄交往缓解儿童“分离焦虑”情绪初探

2022-03-05 06:09刘秋霞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9期
关键词:分离焦虑儿童

刘秋霞

关键词:儿童;混龄交往;分离焦虑

一、幼儿分离焦虑的定义

分离焦虑是指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即幼儿于某个人产生亲密的情感结系后,又要与之分离时,产生的伤心、痛苦,以表示拒绝分离。是幼儿焦虑症的一种类型,多发病于学龄前期。

二、现状分析

1.“分离焦虑”情况分析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对儿童的关注也随之增加,特别是在我国独生子女成为家庭生活的特点之后,儿童就成为一个家庭的关注重点之一,伴随着对儿童关注越来越高的态势,衍生的负面儿童情绪也渐渐浮出表面。

分离焦虑就是负面情绪中最为代表性的问题之一,几乎每一个独生子女的家庭中都会有相似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孩子担心父母离开他们,最常见的是儿童在接受学前教学时,父母送儿童上下学的过程;除此之外,儿童还普遍存在拒绝独自睡觉的行为,几乎是随时都不离开父母,在与父母出现短暂的分离时会出现大发脾气、肚子疼等情绪。据不完全统计发现,在我国适龄儿童中将近81%的儿童多少都存在“分离焦虑”的情绪。

2.造成儿童出现焦虑的原因

造成儿童出现“分离焦虑”情绪的主要原因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其中环境因素是扩大儿童出现缺乏安全的关键。

首先,现如今的父母只关注儿童的身体成长,而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这是中国式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关注,造成对孩子的逆爱,实际上就是造成儿童过分依赖父母的主要因素。

其次,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中国式家长养育孩子的主要思想,特别是近年来关于儿童教育的问题成为经济社会评价人的因素,导致家长们过分地关注教学,而忽视孩子的心理成长。

总的来说,造成儿童“分离焦虑”情绪的直接原因是父母对孩子的逆爱和对教育的过分关注,而忽视了儿童在发育过程中的心理健康。

二、利用混龄交往缓解儿童“分离焦虑”情绪的依据

1.儿童的发育心理

心理发育是指该知道,该感觉到的,该发展的,包括智力、情绪、能等心理,一般来说儿童的心理发育最关键时期是在0-6岁的心理情绪发展,这个阶段的儿童特别的敏感和脆弱,儿童在这个阶段会产生某些固定的情绪,比如喜欢做一件事情就会经常反复的重复一个事情或者一个动作,家长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发现这个特定的规律,很容易将孩子的这种喜欢行为发展成为固定的习惯性行为。于是就有了现在著名的儿童心理理论适应反应,所谓的适应反应是指儿童对环境变化所产生的某些行为。

当适应反应发展到某种程度上,就记忆产生非常负面的情绪,所以儿童的发育心理是直接导致儿童出现“分离焦虑”情绪的产生。当儿童将父母随叫随到,陪伴每一天天的生活方式作为一种习惯性的行为,那么一旦与父母出现短暂的分离,就会出现烦躁的情绪,而这中情绪往往是有父母带来的。在这样的条件下,使用混龄交往的形式,会缓解因为无人时刻陪伴而带来的孤独感,能够转移儿童的分离注意力,进而缓冲“分离焦虑”所带来的负面情绪。

2.儿童的环境心理

实验证明,当儿童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无论是吃、住、行等对儿童来说都会出现困难。例如:饮食不合口味;大小便便器和家里不一致;睡觉的小床发生了变化;活动的自由受到了限制等,所有这些物理环境的变化都会让儿童深感离开家庭的迷茫和焦虑,思念家的情绪油然而生。所有的这些变化,都会使儿童出现哭闹、厌食、悲伤等焦虑情绪。

除此之外,教育人员对待儿童的态度也是使儿童环境变化之后心理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查与访谈,发现教育人员对“孩子的哭闹、沉默寡言、坐立不安”能理解的占35%;不能理解的占47%;无所谓的占18%。可见教师对孩子因“分离焦虑”所表现的行为理解还是不够的,因而对儿童因分离所表现出的不安、烦躁、哭闹、甚至是拳打腳踢不予理解,就采取简单、粗暴的训斥、控吓的方法强制儿童终止发泄心中的不满与紧张不安。

无论是周围环境的变化还是教育人员教育形式的转变,都成为儿童焦虑情绪的产生。造成这一现象是因为儿童对周围环境产生不信任感,安全感的缺失加剧了“分离焦虑”的情绪,所以分散注意力是缓解儿童焦虑情绪的关键。混龄交往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区环境中都能够实现,通过儿童之间的互动,增强儿童的信任感,能够在儿童的心理形成一道对外交往的桥梁。

三,利用混龄交往缓解儿童“分离焦虑”情绪的具体操作方法阐述及策略

策略一:

班主任熟悉新生幼儿情况,挑选适合的大班级幼儿。一般来说,在幼儿园的分班中,儿童是根据年龄来划分年级,那么在幼儿园环境中要开展混龄儿童交往的实践,幼儿园应该制定一个比较系统化的实施方案。首先班主任要熟悉大班幼儿情况,挑选适合的大班级幼儿,通过观察、对比,进一步了解大班幼儿的情绪及表现,大班级孩子还应进行短期的培养学习如何迎接新人园儿童。

在新生入园时即可采用高年级的学生互助迎接新人园学生,新人园的儿童在大哥哥大姐姐的帮助下,通过参观游园的形式,边参观边熟悉幼儿园环境,这时候,家长和老师是可以陪同在儿童身边的,但是老师和家长都不参与到两个不同年龄儿童之间的互动中,在儿童参与过程中,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退出一会或者离开。在这里不提倡家长直接在孩子的面前离开。在孩子的面前离开不仅刺激孩子的情绪同时还有可能扩大儿童的分离负面情绪。混龄儿童这样的引领活动可以持续一个星期或者更长的时间,让儿童在他们的交流方式中获得信任感。

策略二:

以大带小结成帮对,缓解新生“分离焦虑”。儿童在开学初会非常不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特别是在有同龄孩子负面情绪的渲染下,更加会出现连锁反应,局面将无法控制。老师把挑选好的大孩子放进小班时应让他们先有个心理准备,在挑孩子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最好挑选具有带孩子经验的幼儿。如:这类弦子家里有弟弟或妹妹,2.让他们知道如何带小孩子上洗手间、喝水、洗手,组织小游戏,有哄孩子的语言,如:“哥哥(姐姐)很喜欢你……”3.还可以让大班孩子熟悉自己帮扶对象孩子的姓名、性别等。4.可以让大班幼儿带一些玩具或食物与所帮扶的孩子一起分享,用玩具来吸引新生幼儿的注意力等。这样通过形成互助组,无论做什么活动两个人都形影不离,以大孩子带动小孩子。

策略三:

以点带面,形成小团队。如果混龄儿童之间是以大帮小的情况,那么很可能出现的是小一点的儿童会以崇拜的心理信任较大儿童,而大一点的儿童会带着具有“分离焦虑”的儿童参与到其他儿童的活动中,进而缓解儿童的“分离焦虑”的状况。如果是大带小的,那么很容易让较大的儿童产生责任感,保护比他小的儿童,将注意力由原来的父母转移到身边更小的儿童中。

在实施混龄儿童交往中,要尽可能的避免把同是“分离焦虑”的儿童组成小团体,首先要把“分离焦虑”的儿童分开,当他的焦虑状况减弱了,还是应让大孩子继续感化,要等到幼儿完全摆脱这种状况的时候,就可以鼓励此幼儿反过来以哥哥、姐姐的身份去帮更小的孩子,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同时让此幼儿把这种好的,积极的情绪带给其他焦虑的孩子,看到同龄儿童的进步,情绪的好转,并会帮助人,会产生一种责任感,慢慢的就会被带动以至于形成一个以小团体为主的小集体混龄儿童交往,不过这个小团队一般以2-3小组为宜,以免过多的儿童在一起会出现无法预知状况。

四、达到的效果

以本园A、B班为例进行分析所达到的效果(见下表一)

综上所见,混龄交往所取得的效果是显著的,不但能尽快地让新人园的孩子适应新的环境,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责任心,在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今天更显得尤为重要了。

猜你喜欢
分离焦虑儿童
用儿童能理解的方式讲给儿童听
因为喜欢儿童 所以儿童喜欢
家园合作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
不同的教养方式对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影响
缓解新生入园分离焦虑的策略
帮助缓解幼儿依恋行为初探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幼儿分离焦虑的原因和应对策略
一例“分离焦虑”儿童的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