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功能训练促进小学生灵敏素质发展的实证研究

2022-03-05 13:33巩莲莲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灵敏实验班实验组

巩莲莲

(广州市天河区盈彩美居小学 广东广州 510000)

1 研究目的

2018年,国家招收军人过程中,因面试人员的身体素质及视力不达标,再一次使招军标准降低,这一事实表明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仍处于持续“低”水平。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的体质水平关系着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国家时刻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相继出台一系列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政策、文件,其中在中小学实施体能教学,是一项促进中小学生体质发展的重要举措。

身体功能训练在大众健身、竞技体育等方面广泛运用,其特点是强调身体的控制力,从整体上提高身体运动系统的工作机能[1]。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及各省市下达的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文件精神,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按照广州市教育局印发的《广州市全面提升学生体质体能工作方案》中提出的中小学体能教学要求,将身体功能训练引入学校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适合水平段学生的体能教学内容,为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奠定基础,为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指引方向。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身体功能训练、灵敏素质练习等文献,同时查阅体能练习书籍资料,为小学灵敏素质体能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借鉴,为该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 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对体能训练专家和学校体育专家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到小学体育教学中迫切需要引入身体功能练习来改善学生的体质,同时专家对灵敏素质的体能练习方案提出了有效建议。

2.3 问卷调查法

首先对学生进行现代体能知识的传授,提升学生对身体功能练习的认知,训练过程采用新型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实验临近尾声,对学生进行体能教学内容、对现代体能教学认知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现代体能教学的态度。发放学生问卷8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为了保证论文研究内容与问卷内容的一致性,采用专家评定法对问卷进行效度检验,专家一致认为问卷有效。

2.4 实验法

确定体能教学中灵敏素质的实施方案后,以某小学为实验基地,随机选取小学三年级、四年级各2 个班,剔除平时进行课外体育训练、近期出现运动损伤的学生,三年级80人,四年级80人,共160人为实验对象,此次实验从2020 年9 月15 日—12 月22 日,共3 个月。实验班学生执行体能教学中灵敏素质的训练方案,对照班学生按照平时的体育教学计划实施教学。

实验前,首先对参与此次实验的所有体育教师进行体能训练理论培训,全面了解体能训练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方法,掌握体能训练中灵敏素质训练的动作方法。其次,进行实验前的数据测量,了解学生身体灵敏现状。最后,进行体能教学实验和收集整理数据,根据收集的数据和实际情况进行微调,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1~4 周为初期阶段,5~8 周为中期阶段,9~12周为后期阶段,表1 为对照组1~12 周的训练安排,表2为实验组1~12周的训练安排,两组每周一节灵敏素质训练课,根据阶段依次增加练习负荷,为了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负荷量相同,在练习过程中运用心率测试仪,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完成练习内容时平均心率进行测试。在保证学生平均心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确定各内容的数量及次数。

表1 对照组训练内容表

表2 实验组1~12周训练内容

3 结果与分析

3.1 灵敏素质的身体功能训练方案

灵敏素质是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化的条件下,快速、协调、敏捷、准确地完成动作的能力[2]。灵敏素质是人的运动技能、神经反应和各种身体素质的综合表现。反应速度、判断准确、及时做出应答动作是灵敏素质的先决条件,各素质协同配合是完成应答动作的基础,应答动作的熟练程度直接体现了灵敏素质的高低[3]。

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灵敏素质的关键时期,开展灵敏素质的课堂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以下为小学生灵敏素质教学设计。

3.1.1 课时安排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促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更好发展,广州市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周安排1节体能练习课,学校每周应安排1次以发展体能素质为主题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体育锻炼效果。依据广州市教育局印发的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期末文化课程的考试时间占用情况,安排每学期18课时。水平一,灵敏素质练习安排5~8 课时;水平二,灵敏素质练习安排6~8 课时,水平三,灵敏素质安排6~8课时。

3.1.2 灵敏素质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灵敏素质包括动作灵敏和反应灵敏,其中动作灵敏的训练方法,主要包括直线训练法(向前向后跳、左右跳、剪刀式跳、前后侧向跳、左右两侧跳、侧向交叉步移动、侧向转体跳)、绳梯训练、圆点训练(训练包括增加运动员变向能力和反应能力的双脚跳跃能力)、锥桶训练(向前跑、后退、侧向并步移动、Carioca舞步)[4]。

反应灵敏的训练方法包括变换挡位反应训练、冲刺和倒退反应能力训练、挥手示意反应能力训练、传接球反应能力训练、空投球训练、并步移动及向前接球反应能力训练、立卧撑训练、反应灵敏盒子训练、数字训练、反应赛跑训练。

灵敏素质是运动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发展灵敏素质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素质,是发展灵敏素质的基础;在专项练习复杂化的条件下,反复练习与专项运动性质相似的动作,是发展专项灵敏素质的有效途径。发展灵敏素质的途径,主要包括徒手练习、器械练习、组合练习和游戏等[5]。

3.1.3 实施措施

根据学期教学计划,利用体育课对对应年级的教学目标、学生和学校基本情况,依据灵敏素质的训练方法和练习手段,设计教学内容,在课前开始阶段、课中基本部分进行练习,调控学生的练习负荷。

3.1.4 灵敏能力测试

动作灵敏的测试方法有箱体上下迈步落地评估测试、IIIinois动作灵敏测试、5-0-5动作灵敏测试、专业级动作灵敏并步移动测试、三锥桶并步移动测试、正方形测试、六边形测试、象限跳跃测试、T形测试、J.P.并步移动测试[6];反应灵敏的测试方法有象限跳跃测试和六边形辨向折返跑测试。

象限跳跃测试和六边形辨向折返跑测试是反映动作灵敏和反应灵敏的项目,因此,该文主要以这两项测试成绩为参照,对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灵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3.2 身体功能训练促进小学生灵敏素质的实证研究

3.2.1 象限跳跃实验前后测试成绩的对比分析

从表3 可以看出,三年级实验班学生象限跳跃实验前后测试成绩差值的平均数为6.53±2.09分,对照班学生实验前后测试成绩差值的平均数为3.60±1.32分,将三年级学生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组间对比,三年级实验班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班,两组数据均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

表3 象限跳跃和六边形辨向折返跑实验前后测试成绩差值的平均数

小学四年级学生象限跳跃的数据测试中可以看出,四年级学生实验班实验前后测试成绩差值的平均数为6.69±2.61分,对照班实验前后测试成绩差值的平均数为3.61±1.62分,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组间对比可知,两组数据均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将三年级、四年级学生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成绩的标准差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组的成绩都高于对照组的成绩均值。从成绩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提高较大,实验组实验前后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学生进行灵敏性训练后在协调性和准确性方面有明显提高。

3.2.2 六边形辨向折返跑实验前后现状分析

由表3可知,对三年级、四年级学生六边形辨向折返跑测试,三年级实验班实验前后测试成绩差值的平均数为2.01±1.20s,对照班实验前后测试成绩差值的平均数为0.89±0.71s,四年级实验班实验前后测试成绩差值的平均数为2.11±1.31s,四年级对照班实验前后测试成绩差值的平均数为1.02±0.79s,将三年级、四年级实验班和对照班两组数值进行组间比较,两组数据的比较均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且实验班学生通过体能教学的灵敏素质训练后,其快速反应和奔跑能力、身体敏捷性显著提高。

3.3 身体功能训练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实验临近尾声,利用课余时间对三年级、四年级实验班的学生进行现代体能教学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调查。表4是学生对现代体能教学内容的喜爱程度调查情况。

表4 学生对现代体能教学内容的安排的情况分析(%)

学生对现代体能教学在教学内容设计、练习方法和体能教学本身的喜爱程度调查中了解到,对体能教学内容的喜爱程度中,在较喜欢以上的,占93.9%,对练习方法的喜爱程度,在较喜欢以上的,占96.1%,对现代体能教学本身,学生在较喜欢以上的,占88.8%,说明现代体能教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 结语

通过灵敏素质方案的实施,学生的灵敏素质有明显提高,三年级、四年级学生正处于灵敏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敏感期内对小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能教学,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将现代体能训练理念和方法引进小学体能教学中具有可行性,且对同时期出现的身体素质产生显著的良好转移,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灵敏实验班实验组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论下肢力量训练对拉丁舞的重要性
软梯训练法对提高散打运动员灵敏素质的研究
与天才班的人谈恋爱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真假猫大作战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吴灵敏:爱折腾的农场主
超常发挥的“幸运儿”